科学可以规划吗?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的路线图。该路线图认为,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该路线图对于2050年的中国给出了令人振奋的预测,到那时中国经济总量将位居世界首位,整体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成为政治、物质、社会、精神、生态五大文明高度发达且高度开放的国家。相信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份远景都会充满憧憬,并渴望这份路线图能够早日实现。但是理性地思考,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份路线图中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未来的研究通常采取三种视角:悲观的角度、乐观的角度与中性的角度。各种角度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在当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现实下,盲目选取乐观角度就有些乌托邦的味道,对于科技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基于中国科技的实际,选取中性偏悲观的角度更好一些。而对于公众来讲,从悲观的角度来反思未来,也更具有持久的影响与现实的意义。
  坦率地说,这份报告在概念构成上存在很大的语义模糊性,至少就笔者所看到的相关介绍,这份路线图称作技术发展路线图更为合适一些,毕竟科学与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活动,对于技术进行预测是有可能的,而对于科学则是完全无法规划的。至于对复杂的系统,预测的可能性更是小之又小,任何一个偶然的随机变量都将使系统偏离原来的发展轨迹。比如从环境问题来看,由于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实在没有多少过硬的证据可以保证2050年,我们的环境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至于其他的复杂系统更是如此。抛开这些不谈,笔者更为关心的问题是:科学是可以规划的吗?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关于未来的路线图?
  科学本质上是探索未知的事业,而未知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探索过程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探索结果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科学运行的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诸多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要完全准确地计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后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是无法被“规划”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是热衷于这种规划呢?其实这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机械论式认知模式主导的,对于政策与战略的制定来说,必须时刻警惕这种拉普拉斯机械论认知模式的影响。
  既然有些规划是不可能的,那么是否研究路线图的努力就毫无意义了呢?显然不是。虽然科学规划的后果是不确定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对科学活动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尽量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清理各种障碍,明晰科技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并为科学发展提供合理的、公平的、有力的支持。今天的科学已经演化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性活动,它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这就决定了规划的真正内容应该集中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与环境培养上。细化一点来说,就是把国家的目标与意志同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继续稳步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为科学健康发展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提供公正的评审与奖惩机制,以此规范与引导科学共同体未来的行动。
  如何给科技活动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它与国家的政治架构有关系。不同的政治架构将导致科学定位偏向于不同的目的。比如在市场机制国家,科学偏向于经济活动,而在集权制国家,科学更倾向于政治目的,比如朝鲜。经济活动与政治目的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所以任何国家的科学活动都同时肩负这两种使命,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其次,对于科技活动的认知是基于机械论原则还是整体论原则,是任何一项科技战略与政策制定时必须要认真清理的认知预设与背景信念。否则,一个错误路标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无法承担的。
其他文献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平和县人。众所周知,他是著名的作家、译作家和语言学家,但他在教育园地上的创业精神却鲜为人提及。林语堂早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任教。1926年5月,林语堂携眷南下,应聘厦门大学人文科主任。他曾经在厦门鼓浪屿求学生活了7年,其初恋情人陈锦端(林语堂名著《京华烟云》中女主角姚木兰的原型)、夫人廖翠凤的娘家就在鼓浪屿,其二哥林玉霖在厦大哲学系任副教授,其弟林幽任外语
从历史上来看,自英国工业革命到美国次贷危机,世界上已发生了大约25次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伴随着每一次危机的跌宕起伏,许多国家的发展也浮浮沉沉。尽管这些危机约有一半是发源于美国,但多年来美国的经济地位却一直不可动摇,自19世纪末以来就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是什么力量帮助美国从历次危机的泥沼中摆脱出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无疑是动力之一。  按照美国国民经济局的划分方法,从1857年到
算起来,黑龙江漠河开发的历史不长,而它最早的开拓者,不得不提到晚清的爱国将领李金鏞(1835-1890,江苏无锡人)。  在清光绪之前,漠河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山深林密,冰雪连天。光绪三年(1877),鄂伦春人在那里发现了金矿。这个自然界赐予的财富立即招来了各国淘金者的垂涎,他们不断过来盗采金砂,最盛时聚集了六七千人,甚至建立了所谓“热尔图加共和国”(或称“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位于黑龙江
六盘山亦称陇山,位于宁夏南部隆德与固原两县交界处,海拔2800多米,素有“关中项背,河陇咽喉”之称。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1935年10月7日,天高云淡,秋意正浓。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支队(根据哈达铺会议决定,由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成,亦称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在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的率领下进入六盘山。上午9时左右,部队在六盘山顶小憩,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仰望蓝天、白云和
兴奋点:入境一刻    当创造力完全活跃起来,人们就可以体验到那些运动员、演员的说的“入境一刻”。那是一种万事顺心的快感,你可以把自己的技能最完美地展现出来去迎接任何挑战,所作所为都是极其和谐、统一和轻而易举的。  心理学家有时候称这种“入境一刻”为“兴奋点”。芝加哥大学的米哈依·斯克茨特米哈依已对这种状态研究了多年。在兴奋点,人们达到其精神的最高点,这种状态在人们任何行为中都可能出现。一个先决条
世人认为女性比男性的数学天赋差,这是社会世俗的偏见,实际上人的大脑之间并不存在差异。另外,人类大脑的活动以及所作出的决断能力,其中不乏有相当部分是在盲目褒扬男性、贬低女性,而女性们却很少知道自己在“蒙受着不白之冤”。    女性的数学成绩不胜枚举    的确,数学精英群体男性占绝对多数。在美国,1993年至2002年间,获取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仅占27%。2008年还不足29%。就各大学的终身职位而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总能发现人们特别善于发明创造的年代和地方。据专家们所说,大量不同见解的存在,一个欢迎改革的环境,问题急需解决的迫切性,这些因素都刺激了创新时期的到来。比如在美国,或许就是历史的残酷事实使得美国人特别善于接受创新精神。  在霍华德·盖德纳看来,美国边疆上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回答:“创造发明是那样经常地出自于发生在边疆、农场、荒山野地中的一个实际问题,那里不存在先例,没有
新药物能使白头发恢复至原色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使白头发恢复到头发原色的药物,他们希望这一药物能作为洗发剂洗头,使变白的头发重新恢复到原色,这一发明点亮了千百万白发者的生活。 这一药物是在实验室做色素沉着产品时被发现的。这些色素能使头发由白色或灰色变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无论原来的头发是什么颜色都适用。这药物种叫做K(D)PT,当涂到受损发质上时可以促进色素的生成。对物理性脱发也具有很好的治
国内动态    嫦娥奔月 梦想成真 中国完成最远的太空“长征”  以嫦娥一号卫星11月7日准确进入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中国国家航天局11月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通过第二、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  “至此,嫦娥一
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首个幽门螺杆菌疫苗    由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领衔团队历时15年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日前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Hp疫苗,标志着中国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病研究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居于人胃部的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等多种上消化道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