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认为女性比男性的数学天赋差,这是社会世俗的偏见,实际上人的大脑之间并不存在差异。另外,人类大脑的活动以及所作出的决断能力,其中不乏有相当部分是在盲目褒扬男性、贬低女性,而女性们却很少知道自己在“蒙受着不白之冤”。
  
  女性的数学成绩不胜枚举
  
  的确,数学精英群体男性占绝对多数。在美国,1993年至2002年间,获取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仅占27%。2008年还不足29%。就各大学的终身职位而言,女性数学教员仅占19%。素有数学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菲尔茨奖的得主中,女性为零。
  而在全美大学入学适应性考试的数学考试方面,根据对取得700分以上的未满13岁儿童为对象的调查表明,取得这一成绩的男性与女性的比率为13:1。参与调查的专家由此而普遍得出这样的结论:男性的数学能力远远优越于女性。
  然而,上述13:1的比率只是1983年的数据。2005年,这一比率已普遍缩小为2.8:1。由此可见,男女之差正在从根本上发生质的变化,只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变化太大。全美数学协会曾以在数学领域获取优异成绩的青少年为对象,做了一次寓意深远的调查。调查公布了在过去20年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和高等数学比赛等若干著名的数学大赛中各届参赛选手的具体成绩,并作了国际性比较。
  在高等数学大赛中,过去16年间排名在前25位的选手中,有11名为女性。其中除8名美国选手外,其余均为外国选手。而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中,来自保加利亚、德国、俄罗斯的选手中,各国总计女选手分别为21人、19人和15人。而美国参赛的女选手仅为3人。1988年以来,保加利亚参赛并获得勋章的数学女精英年均为美国参赛女性的2倍,而俄罗斯的女数学精英选手则为美国的3倍。
  因而,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数学能力是否会有显著提高,无疑都会深受本国的社会和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样,女性数学成绩和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社会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负责调查研究的威斯康星大学的马茨教授如是说。
  流言蜚语仍在误导舆论
  调查显示,高等数学竞赛中几乎所有的名列前茅的选手,都不同程度地系统地接受过解决数学难题的课外训练。这些佼佼者不仅天生具有数学才能,而且能抓住任何点滴课余时间学习和钻研解决数学课题的各类方法和技巧。在那些女性的数学成绩普遍低于男性的国家,有些人认为女性热心数学似乎颇有“大逆不道”之嫌。而只有她们的数学才华确实锋芒毕露时,才会吸引住知音们的眼球,幸运者才有可能被发掘出来。但这样的伯乐毕竟是少得可怜。
  研究还显示,社会世俗是影响女性数学人才的重要外因,而作为内因的大脑自身机能也会对女性的数学兴致发挥产生作用,并施加强烈的影响力。2007年的一项调查指出,所谓“女性的大脑空间把握能力低于男性”的惯常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能对所有女性一概而论。与那些空间把握能力出色的女性相比,许多男性的空间把握测试成绩甚至也会低于女性。调查报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男女都存在空间把握能力优劣的群体。不存在什么绝对优势。
  美国史密斯大学的拉卡教授针对“女性数学能力天赋差”的奇谈怪论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掌管喜怒哀乐等正常情感的大脑前带状区域,会根据所处的纷杂环境而不断产生对应各种情绪因素的激烈变化,而大脑高层部位的视觉区域和作业记忆区域此时却处于不活泼状态。实质上,仅因为社会世俗偏见的流言而产生不安感或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形成以讹传讹的误导,同时也无形中蔑视了空间把握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外因感性活动的程度这一重要因素”。
  多年来,教育界一直沿袭着“男女之间数学天赋与生俱来”的陈腐观念,现在真的到了反躬自问的时刻了。这一论调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论据?毋庸置疑,男女之间之所以会存在数学差别,社会影响不仅是重要因素,恐怕大脑工作机能一直被误认为存在生理差异也是不容小觑的内因。
其他文献
据报道,目前市场上批发的雕牌洗衣粉70%是仿冒产品,这不仅给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专利侵权者往往明知侵权却乐此不疲,被侵权人无辜受损却一筹莫展。这一现象暴露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表明构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已迫在眉睫。  如何构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应树立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我们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结果家里的东西多得像杂货铺一样。况且不少东西(比如电器)是生活必需品,不买还不行。为了让家里看起来不是那么满,一些电器厂商开始生产透明电器,可以让你的家看起来更宽敞,也更亮堂。    透明电视  法国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透明玻璃电视机。它不同于现在的任何一款电视,是全息技术与视觉审美无瑕结合的产物。全息技术最早是应用在照相上的。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把物体特有
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场“绿色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与他并肩作战,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人,则是颜龙安。    48粒种子,蕴藏着改写稻作史的能量    颜龙安,1937年9月16日出生在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后,他顺利地从江西农学院毕业。后来,他被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的科技人员已达300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队伍;我国的科技投入达5790亿元,并逐年增长;我国国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实验装备和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我国科技成果总量达6.
公元前1世纪,当时的罗马皇帝恺撒大帝有一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  有一次,恺撒大帝穿着这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去戏院里看戏,一到戏院里,他身上的那件艳丽华贵的中國丝绸做的袍子立刻就吸引了戏院里的观众,人们竟然放弃了看戏,纷纷站立起来围观,赞叹不已。  后来,中国丝绸不断地输入到西方各国,立即博得了西方各国人们的喜欢和赞赏,他们都把中国丝绸视为无比美好的珍品,称之为“东方灿烂美丽的晨曦”。  于是,中国丝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平和县人。众所周知,他是著名的作家、译作家和语言学家,但他在教育园地上的创业精神却鲜为人提及。林语堂早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任教。1926年5月,林语堂携眷南下,应聘厦门大学人文科主任。他曾经在厦门鼓浪屿求学生活了7年,其初恋情人陈锦端(林语堂名著《京华烟云》中女主角姚木兰的原型)、夫人廖翠凤的娘家就在鼓浪屿,其二哥林玉霖在厦大哲学系任副教授,其弟林幽任外语
从历史上来看,自英国工业革命到美国次贷危机,世界上已发生了大约25次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伴随着每一次危机的跌宕起伏,许多国家的发展也浮浮沉沉。尽管这些危机约有一半是发源于美国,但多年来美国的经济地位却一直不可动摇,自19世纪末以来就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是什么力量帮助美国从历次危机的泥沼中摆脱出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无疑是动力之一。  按照美国国民经济局的划分方法,从1857年到
算起来,黑龙江漠河开发的历史不长,而它最早的开拓者,不得不提到晚清的爱国将领李金鏞(1835-1890,江苏无锡人)。  在清光绪之前,漠河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山深林密,冰雪连天。光绪三年(1877),鄂伦春人在那里发现了金矿。这个自然界赐予的财富立即招来了各国淘金者的垂涎,他们不断过来盗采金砂,最盛时聚集了六七千人,甚至建立了所谓“热尔图加共和国”(或称“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位于黑龙江
六盘山亦称陇山,位于宁夏南部隆德与固原两县交界处,海拔2800多米,素有“关中项背,河陇咽喉”之称。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1935年10月7日,天高云淡,秋意正浓。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支队(根据哈达铺会议决定,由红一方面军改编而成,亦称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在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的率领下进入六盘山。上午9时左右,部队在六盘山顶小憩,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仰望蓝天、白云和
兴奋点:入境一刻    当创造力完全活跃起来,人们就可以体验到那些运动员、演员的说的“入境一刻”。那是一种万事顺心的快感,你可以把自己的技能最完美地展现出来去迎接任何挑战,所作所为都是极其和谐、统一和轻而易举的。  心理学家有时候称这种“入境一刻”为“兴奋点”。芝加哥大学的米哈依·斯克茨特米哈依已对这种状态研究了多年。在兴奋点,人们达到其精神的最高点,这种状态在人们任何行为中都可能出现。一个先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