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上海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不辱使命的创新争优意识、不负来者的开局立标意识、不进则退的攻坚克难意识,开拓进取、主动作为,有力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稳健开局、驶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坚持内涵发展,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加强
   坚持把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退役军人工作的生命线,着力打造符合上海实际、切合退役军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赓续红色血脉、永葆军人本色,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再立新功。
   一是积极打造“四支队伍”。思想政治指导员队伍由1503名具有从军经历、政治过硬、品行端正、有一定感召力的老兵组成,通过登门入户、走访慰问、解疑释惑、心理抚慰、帮扶解困,以“老兵情结”化解“老兵心结”,推动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法律顾问队伍由法学专家、律师等组成,依托服务站点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行政调解等免费法律援助服务,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志愿服务队伍由1.2万余名退役军人组成,涉及216个志愿服务组织,承担278个志愿服务项目,在红色宣讲、法律援助、医疗救治、平安守护等10大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构建起“1+16+10”上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退役军人服务站社工队伍,全市共有1.1万余名专职的基层服务站社工,依托基层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各项服务。这四支队伍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成为全面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二是大力开展典型宣传。通过典型培树活动,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学有标杆、行有示范、赶有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10名退役军人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2名退役军人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评选“全市最美退役军人”50名。组织全市主流媒体、新媒体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充分报道,并邀请优秀代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在广大退役军人中深度厚植离军不离党、建功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不断强化荣誉激励。结合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为全市53万余户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为865名老同志老战士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为332名老战士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全市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氛围营造,精心布置荣誉墙、荣誉角,充分展示社区内优秀退役军人风采,进一步提升广大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振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奉献社会的热情。
  坚持精准供给,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实施分类管理、精细服务,有力有序推进安置就业、创新创业、优抚优待等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一是着力提高安置质量。全力推行阳光安置,完善量化评分机制,树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安置导向,同时探索重点安置对象和特殊专业岗位精准匹配的“专业直通”方式,通过“访、查、谈、考、跟”(深入走访部队、加强档案审查、开展谈心谈话、优化考察方式、落实跟踪问效)实现精准安置。两年来共妥善安置军转干部2366名;通过赋分选岗、定向招考、市属国企双选以及灵活就业等方式,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6022人;完成683名军休干部接收安置、108名驻沪部队随军家属指令性安置、696名转改文职人员和6508名集体转制部队退役人员落户及随调随迁子女安置工作。
   二是创新推进就业创业。坚持政府引导、园区推动、市场运作、社会支持、自主作为,探索建设创业园和创新创业联盟,搭建企业对接、资金保障等平台,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举办退役军人创业论坛、沙龙等活动,牵头举办长三角退役军人“云招聘”,组织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优选3个项目参加全国决赛均获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目前,全市共有1.7万余家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缴纳税收超过32亿元,并吸纳4.7万余名退役军人就业。
   三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坚持全域统筹、多方联动、做实基层,将退役军人保障职能嵌入上海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市区两级退役军人工作领导小组和退役军人事务机构完成组建,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5962个,编配专兼职工作人员11000余名,利用“家门口服务体系”“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事项代办、帮扶援助、社区养老等各项服务。
  坚持尊崇优待,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充分发扬上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军地和谐互动,深入开展褒扬纪念工作,引领社会崇尚英雄、尊崇军人、优待军属新风尚。
   一是持续推进双拥工作。开展双拥模范创建评选工作,14個区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军地2个单位和4名个人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抓住春节、“八一”建军节、海军和空军成立纪念日等关键节日开展双拥活动,不断营造浓厚拥军氛围。探索建设“爱国拥军教育特色学校”,在虹口区、金山区试点开展爱国拥军特色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褒扬纪念。“建”,不断拓展完善红色纪念地,完成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整体连通和功能拓展,将其打造为全国首个集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于一体的红色地标。建成全国首个消防主题的烈士纪念园——上海消防烈士纪念园,全系统管理的烈士纪念设施达到75处;“演”,通过艺术形式弘扬英烈精神,创作舞台话剧《流火》、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等,以左联五烈士为原型打造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网”,运用网络手段提升传播效果,今年清明期间,开展“我们来看望您”缅怀英烈活动,创造性地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上海英烈事迹,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热点;“写”,组织力量对参战老兵、军休干部身上蕴藏的红色历史和宝贵精神财富进行“抢救式”挖掘,用文字、影像资料等方式进行记录,让英雄的故事历久弥新。    三是全力落实优抚保障。完善优抚待遇动态增长机制,及时调整本市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义务兵优待金和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2020年向近3.6万名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审批伤残人员抚恤待遇465件。扎实推进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针对本市补缴对象退役年代早、安置单位以企业为主、数量众多等难点,组织力量全力推动,有序完成3万余名退役士兵社保接续缴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也是退役军人工作继往开来、谋篇定向的关键之年,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不断深化对退役军人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思路、聚焦重点、善作善成,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引领,彰显初心之地的厚度。强化政治引领,依托基层党组织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自我学习教育模式,强化“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识。强化思想引领,持续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将他们打造成为退役军人思想引领工作的中坚力量。强化文化引领,通过创作有影响力、感染力的文艺作品,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引导他们不比待遇比贡献、不比条件比干劲。
   二是促融合,叠加人民之城的气度。在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充分运用多年来上海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果,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工作与基层治理在机构、功能、体制、人员、力量上的深度融合;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充分依托上海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基础较好的优势,在实施广覆盖的普惠民生项目基础上,为退役军人叠加更多福利,使其享受尊崇和优待。
   三是浓氛围,提升光荣之城的温度。持续深入开展“模范退役军人” “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在公众场所、公共交通等通过广播视频广泛宣传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强化社会公众对退役军人的尊崇认同。结合“八一”建军节、海军节、空军节等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社区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参与度,依托基层服务站点开展各种有效的纪念活动,比如给老兵过生日、建军节为军人举行褒扬仪式,推动尊崇氛围在基层落地生根。
   四是重规制,体现法治之都的力度。以学习宣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为契机,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保障法的良好氛围。认真抓好“立改废释”工作,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退役军人政策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培训,不断提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五是展作为,拓展活力之都的维度。探索完善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机制,鼓励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注重搭平台、建舞台,优化退役军人干事创业良好环境,鼓励他们在岗位建功、反哺社会中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实现人生价值。用好今年“两委”换届中产生的“兵支书”队伍,引导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新农村建设中發挥作用。积极吸纳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进入应急备战力量体系,让退役军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应急应战的重要力量。
   六是提质效,加大创新之城的深度。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优化完善“直通车”安置政策措施,提高军转安置适配度。以完善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突破口,推进退役军人创业园区建设,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成功率;针对周边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发挥上海城市综合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医疗拥军、文化拥军,支持部队练兵备战。推动爱国拥军特色学校建设,创新思路推动解决部队官兵关注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持续放大社会化拥军效果,充分借助社会力量为军休干部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满足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
其他文献
5月27日,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在市工人文化宫开幕。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理论处的青年同志,我有幸参与了从拟定工作方案、收集整理史料到形成展陈大纲,再到后期布展、筹备开幕、接待参观的全过程。   从一张白纸到梦想成真   首先上手的就是拟定展览方案,这让刚进机关的我感到无从下手。领导及时发现了我的困扰予以点拨指导:有困难多请教党史专家叶孝慎;善于调动党史部门和区人大参与的积极性;要根据开幕时间倒排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20年10月30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升级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与灵魂。如何结合苏北具体实际、借鉴苏南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有益经验,是苏北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苏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台湾地区行政-立法运作中的否决政治不仅影响其内部政策过程,也牵制两岸未来和平统一的政治整合进程.本文试图对台湾地区立法否决政治中的制度组合及其对行政-立法机构及主要
台湾居民在大陆社会权利的享有是落实同等待遇的关键指标,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长期以来,随着大陆涉台政策法律体系的与时俱进,台湾居民的社会权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检视大陆现有政策法律对台湾居民社会权利保障的现状可知,近年来,台湾居民在大陆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社会权利的保障方式和内容仍有完善空间。健全台湾居民的社会权利,需要在制定政策时明晰政策内容,强化行政责任,廓清政策体系;在完善立法时进一步厘清台湾居民的法律身份,构建社会权利的权利束,赋予台湾居民程序性权利。在这一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项重大战略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也是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而上海将所承诺的“碳达峰”时间整整提早了5年。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发展目标,要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设施更新利
本文基于1995-2018年台湾地区对25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分别从投资动机和制度距离的视角分析了在地营商环境对台商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东道国(地区)营商环境总体上对台商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当前台商在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上主要出于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但东道国(地区)营商环境与台商投资动机存在负向联动效应,体现台商对外投资具有明显“次优原则”特征,即为了获取市场规模和低廉生产要素会在东道国(地区)营商环境稍差的地区进行折中性投资;第三,台商对外直接
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好比灵魂与肌体的关系,党建抓得好,发展才会有精神活力,经济才会持续高效,改革才能有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当前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也是“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的关键时刻,还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起跑的开局时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切实加
换上小西装,打开讲解器,站在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的背景板前等待参观者的到来——一名志愿讲解员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期三个月的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正在市工人文化宫对外展出。为公众进行讲解的,除了市工人文化宫的专业讲解员,还有我们这批来自市人大机关的青年干部。这支“编外”讲解队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磕磕巴巴,到后面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有感情,每一位讲解员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组织路线从诞生之初,就始终坚持服务政治路线这一根本原则,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求和重点任务,也随着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变化而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组织部门深刻把握时代之变,坚定不移地贯彻新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强化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树牢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把稳思想之舵。江苏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