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介入数学教学中,对传统的教与学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的作用。在对开放学生数学导修导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素质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可以确定运用哪种媒体形式;也要注意构建和营造多媒体的学习环境,在多媒体的视听环境中,学生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联想能力等会得到强化。
关键词:开放度;多媒体;开放学生;数学导学
数学教育的开放是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课内外的导修导学借助多媒体可以节约大量辅导时间,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视听环境中,学生可以用导学课件自习,加强对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有利于由教师对学生导修导学的指导向自主化学习方面发展。通过多种途径的互动交流,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逐步完成导修导学任务。学生通过多媒体接收教学信息,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使自己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能力等得到强化,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从而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特色之一。由于多媒体的兼容性,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因而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多媒体课堂导修导学环境下,要注意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角色,改变传统教师的“主讲”地位,使其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避免将课堂教学软件当作一种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这就需要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及运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而教师给以适当、及时的引导、纠正及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活动,使学生告别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学习环境。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主要供教师控制使用的课件来说,这种环境对教学软件的要求更高。它应该是一种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又符合学习者的认识过程、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件”。这就要求在数学软件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交互性与可控制性的体现,并包含一定的教学策略。
智能化多媒体网络数学学习环境的设计,多种环境下的通信学习模式使教学进入家庭、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此环境下可以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传播图文,优化教案设计。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恰当地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现代数学教育更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1) 在数学课中,可考虑把几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习气氛。
(2)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3)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把开放性数学教学带进课堂。开放性数学教学指采用多媒体手段,形式多样化,策略多样化的教学。由于它具有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开放性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设计数学开放教学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
关键词:开放度;多媒体;开放学生;数学导学
数学教育的开放是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课内外的导修导学借助多媒体可以节约大量辅导时间,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视听环境中,学生可以用导学课件自习,加强对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有利于由教师对学生导修导学的指导向自主化学习方面发展。通过多种途径的互动交流,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知、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逐步完成导修导学任务。学生通过多媒体接收教学信息,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使自己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联想能力等得到强化,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发现式学习,从而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特色之一。由于多媒体的兼容性,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因而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多媒体课堂导修导学环境下,要注意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角色,改变传统教师的“主讲”地位,使其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避免将课堂教学软件当作一种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这就需要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及运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而教师给以适当、及时的引导、纠正及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活动,使学生告别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学习环境。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主要供教师控制使用的课件来说,这种环境对教学软件的要求更高。它应该是一种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又符合学习者的认识过程、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件”。这就要求在数学软件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交互性与可控制性的体现,并包含一定的教学策略。
智能化多媒体网络数学学习环境的设计,多种环境下的通信学习模式使教学进入家庭、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此环境下可以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传播图文,优化教案设计。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恰当地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现代数学教育更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1) 在数学课中,可考虑把几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习气氛。
(2)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3)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把开放性数学教学带进课堂。开放性数学教学指采用多媒体手段,形式多样化,策略多样化的教学。由于它具有与传统教学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开放性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设计数学开放教学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