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复习中的情景再现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对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不论是新课教学还是总复习,都越来越重视。然而,在上实验复习课时,课堂往往“活”不起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将探究实验进行知识点式的罗列;将复习课理解为练习课;复习的方式过于简单等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一点,就是复习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且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应在物理实验复习中进行物理情景的再现,以情景促思维,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物理情景的含义
  “情景”即“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物理情景应是物与理的有机结合,是分析物理现象后,了解其产生、变化的规律,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物理情景教学与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密不可分,它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物理情景再现的意义
  1.再现物理过程,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新课教学中讲授物理概念、规律时,老师们都很重视物理情景的创设,首先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弄清物理现象,然后才是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在复习课中将这些情景再现出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唤起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复习、思考更高效。
  2.以情景促思维,帮助学生内化物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创设物理情景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学生表象的过程。表象是思维的“细胞”,可供学生想象的表象越多,学生的想象力就越强。物理情景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形象性,形象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而且随着思维的发展,越是抽象的东西越要借助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描述,比如用扩散现象反映分子不断运动的情况,用铁屑和小磁针的排布情况反映磁体周围的磁场等。因此,复习课中再现物理情景,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高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物理课的活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量再现物理情景,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真实实验过程等素材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避免了单纯的文字罗列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兴趣大增,让物理复习课也真正“活”起来。
  4.能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思维的起点,而感知是记忆的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的记忆中,语言文字信息与形象信息在头脑中储存量的比例是1:1000。这说明形象记忆是最基础最主要的记忆方式。教学中把记忆内容与物理情景相结合,以情景作为记忆载体,就是在发挥形象记忆的作用。若学生记忆的知识缺乏形成过程的分析和情景载体,就会很容易被遗忘,而且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也会因缺乏清晰的物理情景而无从下手。
  5. 优化组合多种媒体再现物理情景,提高复习效率
  物理情景的再现需要借助多种媒体,如利用身边简单的物品进行的小实验,由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的图片、视频、动画模拟过程等。用情景引导学生复习,往往比教师用很多的语言去描述现象和实验要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物理情景再现的方式
  物理情景可分为状态情景和过程情景。对于状态情景,再现的方式有:实物场景、图片场景、视频截图等;对于物理过程情景,再现的方式有:真实的实验过程、录制的视频资源、仿真动画模拟、视频截图等。
  
  情景再现在物理实验复习中的实施
  物理实验复习中的情景再现是对物理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也是对物理研究方法再现。
  1.以实物和图片情景再现实验器材
  在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复习中,老师准备了新课教学时的演示器材:激光笔、光的反射定律演示仪。这种厂家制造的成套的实验器材操作方便,现象和数据容易观察,但不能较好地体现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于是老师还准备了原始探究方案所需的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硬纸板、铁架台、铅笔、量角器、刻度尺。通过实验情景的再现及问题的设置唤起学生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多次定量探究的方法及实验结论的回忆。又通过多种探究实验方案的展示,拓宽学生思维,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实验器材选取的原则。
  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实验装置的图片,并用标注进行详细说明,对实验的操作要求进行再现。如在探究晶体熔化规律的实验复习时,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并通过动画效果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2.用动画模拟再现实验过程
  对于探究过程用时较长的实验,在复习课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部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实验过程,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在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教师采用动画模拟演示实验过程:组装调节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怎样找到清晰的像、数据的记录等,学生通过对情景再一次回顾,能够把握实验的每一个要点。
  3.用视频截图再现实验过程。
  对于一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定性实验结论的实验,在复习课中可用视频截图的方式,将变化过程中不同状态的图片截取,按顺序排列,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地呈现物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从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得出实验结论。在复习扩散的实验时,教师采用视频截图的方式,按时间顺序呈现NO2气体和空气、水和硫酸铜溶液扩散的过程,现象明显,这样处理不需要观看整个视频,不需要重做实验,既节省时间,又在情景中复习。
  4.用身边器材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实验室配备的统一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而物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生活中的小问题蕴含深刻的物理道理,我们身边可以开发利用的物理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在复习课中,适当引入利用身边器材开发的演示实验再现物理情景、说明物理问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
  在复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教师用装满水的饮料瓶和大海绵做了对比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回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在复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时,教师用饮料瓶去底后扎上气球皮进行实验,将其浸入盛有水的大容器中,观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情景的设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液体内部的压强,还可将这个情景进一步迁移到解计算题的思维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审题时构建清晰的物理情景。
  5.拓展思维,对现有器材进行重组,对实验情景进行创新
  复习课的功能之一是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进行实验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做过的实验进行挖掘、重组和创新,以知识或方法为线索进行演示和再现。
  例如,在复习密度的测量时,教师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对实验探究习题中经常出现的测量物体密度的情景进行了再现。如用量筒和水测量小木块密度,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将木块轻轻放在量筒的水面上,木块漂浮,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可以通过测量数据求出木块的质量,最后用长针将木块按压使其浸没在水中,可以通过测量数据间接求出木块的体积,进而得到木块的密度。学生在实际情景的提示下,快速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决上述问题后,再进一步扩展,如果木块较大,放不进量筒中,是否能测出较大木块密度。出示新的实验器材:盛有适量水的柱形水桶、刻度尺、大木块。有了前一个情景的铺垫,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到如图1~3所示的实验方案。
  
  随着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扩展,再将问题提升,如果要用上述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石块放入水中不能漂浮的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在实物情景的引领下,学生突破了又一个思维难点,想出了用小容器助漂的方法。可以说,实际实验场景的再现,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了密度测量中较难的问题。
  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在物理实验复习课中进行物理情景再现是避免复习课沉闷枯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既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和复习效率,又能够以物理情景为载体,将所学知识串联、提升、构建知识网络,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情景,由现象到本质深刻理解物理规律。■
  □编辑 郭卿
其他文献
以“趣”激“趣”,就是指用数学本身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仅就如何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两点教学实践与体会。    运用数学幽默提高学生的辨析兴趣  某人到饭店吃饭,要了一张肉饼,觉得好吃,就又要了一张……直到吃完第5张肉饼,他实在是吃不下了。服务员要他付账,他却说:“早知道吃到第5张就能吃饱,就只要第5张好了!省得还得多付其他4张的钱。”  师:读完了这个笑话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大量运用,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相关数据却大多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其中数据挖掘尤其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本文将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后院长满了草。去年开始我渐渐疏懒了那块空地的种植,原本推窗便可见的一垄一垄整齐可爱的蔬菜瓜果,现在是一片无序的杂草野花。有时走到那儿,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沉默感,不过这里的沉默仍然平静、缓和,没有海洋般的深渺,也没有沙漠般的荒凉。前院人来人往,小跑车也嘀嘀嘀摁着喇叭宣告自己的存在和功用,因而我常常走着走着又转过身去:生活在召唤我,街市就在不远处。  一片野草。一种柔软而令人忧伤的无用激情,如同某种低语
期刊
实践活动是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因此,数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探索数学、应用数学,形成较高的生活能力。    案例一:为攀登架做秋千  在学习测量和度量单位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校的攀登架做个秋千”。首先让学生讨论开展活动需要的工具,并设想和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快速地渗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但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制作思政课
针对科技论文编辑加工中细节瑕疵小而杂、散而乱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对常见细节瑕疵优化的“三原则”,即须遵循匹配性、完整性、一致性,从而提升文章的严谨性和可读性
那是个幽深的院子,红墙灰瓦的办公室后面,是一排土房,土房后面是果园。院子里长满了树。  我叫它们飞刀树。树的枝头除了叶子,长满飞刀。一小节枝上,密密麻麻地长满无数个对称的飞刀。飞刀浅绿,像个弯弯的镰刀头,中间微微鼓肚儿。在一堆浓绿的叶子里,很容易就能瞧见它们。举起飞刀,冲着阳光看,跟蝉的翅膀那么薄。有油,搓到指头肚上,软,还不凉,像我上托儿所时妈每天给带一块的高梁饴软糖。有一次没忍住,我舔了一口那
期刊
本文中着重讨论在钢筋砼结构构件强度加固设计中 ,对构件强度内力截面的设计方法。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internal strength section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