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是腾飞的翅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天空。让孩子有更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多做白日梦,怎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火车,志愿军战士,手拿鲜花的朝鲜人民,站在前面的小金花,白发苍苍的大娘,拄着双拐的大嫂。我又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接着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说听到了志愿军战士挥动着双手说“再见了,亲人”,有的说“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有的说“大娘,您多保重啊!”学生的说法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和志愿军战士告别。于是我又声情并茂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们仔细听,再看图进行二次想象。这一次学生不仅说出了志愿军战士们告别的话语,而且说出了朝鲜人民送别的声音,“祝你们一路顺风”,有的说“再见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更有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小金花、大娘、大嫂这些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口吻送别。如以小金花的口气说:“再见了,叔叔,我不会忘记你们,我长大了一定去看你们。”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抓住文中空白,激发想象
在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课中写道“我已成了其中的一员,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物”。然而作者是写不完的,于是写道“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许多多…….”我抓住文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去补充。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还看见了甲虫教师正在教小甲虫学习知识。”有的说:“我看见了医生正在给它的病人治病等等。学生们的发言共同绘出了一个繁忙、和谐而又精彩的昆虫世界,从而使学生悟出不仅要热爱大自然,也要热爱我们人类社会。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就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补白: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提出: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还会有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道出了圆明园还可能有的宏伟建筑。王老师在这里恰当地抓住了文本言之不尽的内容,让学生适时地进行了内容的补白,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明园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向往和热爱,为下文对侵略者的恨,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这篇课文的学习,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王老师只作了这一处的内容补白,而这正是一处“点睛之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三、仿写优秀范文,展开想象
在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切合学生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比如:我班学生进行仿写的诗歌:
我想把鼻子放在花丛中, 闻鲜花的清香, 闻露珠的味道, 嗅蝴蝶的踪迹, 闻啊,闻啊。闻出世间最美的气息。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飞船上,飞到宇宙中, 看灿烂的银河, 赏闪烁的星星, 赏啊,赏啊,浩瀚的宇宙就是我未来的家。
我想变成一口井,变到非洲去,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喝啊,喝啊,喝出健康的身体。
学生写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四、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在学习完六年级《山中访友》一课后。我班有个孩子就以《山中访友》中的“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为契机进行的想象写作《假如我是一棵树》写出自己作为一棵树,怎么辛苦而又顽强的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心中藏着执着的为人类服务的理想,透过这篇这篇作文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自己的远大理想,更让我吃惊的是孩子惊人的想象力,让我感动而又感慨。“文章本非无情物,一词一语总关情。”文章的情感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创作的火花。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火花,让学生的想象驰骋,个性张扬。
弹指一挥间,六年级就要毕业了,我班孩子进行创作《二十年后的聚会》想象性作文时,创作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学生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在他们的笔下也十分精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非凡的想象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用心地加以指导和训练,恰当的想象将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间自由翱翔。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概括的:“从一粒沙想到一片金色的沙滩,想到蔚蓝的大海、劈波斩浪的帆船、展翅飞翔的海鸥和那蓝天下的朵朵白云;从一片绿叶想到一座原始森林,想到里面蕴藏着的无尽宝藏;从一声蛙鸣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快乐情景”。作为语文老师,应让孩子们头脑中永远有一幅鲜活的画面,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因为:想象可以让语文如此美丽。
【作者单位:许昌市经济开发区罗庄小学 河南】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火车,志愿军战士,手拿鲜花的朝鲜人民,站在前面的小金花,白发苍苍的大娘,拄着双拐的大嫂。我又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接着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说听到了志愿军战士挥动着双手说“再见了,亲人”,有的说“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有的说“大娘,您多保重啊!”学生的说法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和志愿军战士告别。于是我又声情并茂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们仔细听,再看图进行二次想象。这一次学生不仅说出了志愿军战士们告别的话语,而且说出了朝鲜人民送别的声音,“祝你们一路顺风”,有的说“再见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更有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小金花、大娘、大嫂这些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口吻送别。如以小金花的口气说:“再见了,叔叔,我不会忘记你们,我长大了一定去看你们。”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抓住文中空白,激发想象
在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课中写道“我已成了其中的一员,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物”。然而作者是写不完的,于是写道“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许多多…….”我抓住文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去补充。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还看见了甲虫教师正在教小甲虫学习知识。”有的说:“我看见了医生正在给它的病人治病等等。学生们的发言共同绘出了一个繁忙、和谐而又精彩的昆虫世界,从而使学生悟出不仅要热爱大自然,也要热爱我们人类社会。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就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补白: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提出: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还会有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道出了圆明园还可能有的宏伟建筑。王老师在这里恰当地抓住了文本言之不尽的内容,让学生适时地进行了内容的补白,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明园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向往和热爱,为下文对侵略者的恨,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这篇课文的学习,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王老师只作了这一处的内容补白,而这正是一处“点睛之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三、仿写优秀范文,展开想象
在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切合学生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比如:我班学生进行仿写的诗歌:
我想把鼻子放在花丛中, 闻鲜花的清香, 闻露珠的味道, 嗅蝴蝶的踪迹, 闻啊,闻啊。闻出世间最美的气息。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飞船上,飞到宇宙中, 看灿烂的银河, 赏闪烁的星星, 赏啊,赏啊,浩瀚的宇宙就是我未来的家。
我想变成一口井,变到非洲去,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喝啊,喝啊,喝出健康的身体。
学生写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四、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在学习完六年级《山中访友》一课后。我班有个孩子就以《山中访友》中的“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为契机进行的想象写作《假如我是一棵树》写出自己作为一棵树,怎么辛苦而又顽强的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心中藏着执着的为人类服务的理想,透过这篇这篇作文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自己的远大理想,更让我吃惊的是孩子惊人的想象力,让我感动而又感慨。“文章本非无情物,一词一语总关情。”文章的情感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创作的火花。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火花,让学生的想象驰骋,个性张扬。
弹指一挥间,六年级就要毕业了,我班孩子进行创作《二十年后的聚会》想象性作文时,创作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学生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在他们的笔下也十分精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非凡的想象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用心地加以指导和训练,恰当的想象将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间自由翱翔。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概括的:“从一粒沙想到一片金色的沙滩,想到蔚蓝的大海、劈波斩浪的帆船、展翅飞翔的海鸥和那蓝天下的朵朵白云;从一片绿叶想到一座原始森林,想到里面蕴藏着的无尽宝藏;从一声蛙鸣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快乐情景”。作为语文老师,应让孩子们头脑中永远有一幅鲜活的画面,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因为:想象可以让语文如此美丽。
【作者单位:许昌市经济开发区罗庄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