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是腾飞的翅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天空。让孩子有更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多做白日梦,怎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火车,志愿军战士,手拿鲜花的朝鲜人民,站在前面的小金花,白发苍苍的大娘,拄着双拐的大嫂。我又问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接着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说听到了志愿军战士挥动着双手说“再见了,亲人”,有的说“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有的说“大娘,您多保重啊!”学生的说法各不相同,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和志愿军战士告别。于是我又声情并茂朗读了一遍课文,让学生们仔细听,再看图进行二次想象。这一次学生不仅说出了志愿军战士们告别的话语,而且说出了朝鲜人民送别的声音,“祝你们一路顺风”,有的说“再见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更有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小金花、大娘、大嫂这些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口吻送别。如以小金花的口气说:“再见了,叔叔,我不会忘记你们,我长大了一定去看你们。”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抓住文中空白,激发想象
  在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课中写道“我已成了其中的一员,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物”。然而作者是写不完的,于是写道“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许多多…….”我抓住文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去补充。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还看见了甲虫教师正在教小甲虫学习知识。”有的说:“我看见了医生正在给它的病人治病等等。学生们的发言共同绘出了一个繁忙、和谐而又精彩的昆虫世界,从而使学生悟出不仅要热爱大自然,也要热爱我们人类社会。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就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补白: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提出: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还会有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道出了圆明园还可能有的宏伟建筑。王老师在这里恰当地抓住了文本言之不尽的内容,让学生适时地进行了内容的补白,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明园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向往和热爱,为下文对侵略者的恨,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这篇课文的学习,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王老师只作了这一处的内容补白,而这正是一处“点睛之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三、仿写优秀范文,展开想象
  在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切合学生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比如:我班学生进行仿写的诗歌:
  我想把鼻子放在花丛中, 闻鲜花的清香, 闻露珠的味道, 嗅蝴蝶的踪迹, 闻啊,闻啊。闻出世间最美的气息。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飞船上,飞到宇宙中, 看灿烂的银河, 赏闪烁的星星, 赏啊,赏啊,浩瀚的宇宙就是我未来的家。
  我想变成一口井,变到非洲去,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喝啊,喝啊,喝出健康的身体。
  学生写的诗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四、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在学习完六年级《山中访友》一课后。我班有个孩子就以《山中访友》中的“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为契机进行的想象写作《假如我是一棵树》写出自己作为一棵树,怎么辛苦而又顽强的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心中藏着执着的为人类服务的理想,透过这篇这篇作文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自己的远大理想,更让我吃惊的是孩子惊人的想象力,让我感动而又感慨。“文章本非无情物,一词一语总关情。”文章的情感一旦与学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创作的火花。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火花,让学生的想象驰骋,个性张扬。
  弹指一挥间,六年级就要毕业了,我班孩子进行创作《二十年后的聚会》想象性作文时,创作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学生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在他们的笔下也十分精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非凡的想象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细心、耐心、用心地加以指导和训练,恰当的想象将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学生在想象的天地间自由翱翔。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概括的:“从一粒沙想到一片金色的沙滩,想到蔚蓝的大海、劈波斩浪的帆船、展翅飞翔的海鸥和那蓝天下的朵朵白云;从一片绿叶想到一座原始森林,想到里面蕴藏着的无尽宝藏;从一声蛙鸣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快乐情景”。作为语文老师,应让孩子们头脑中永远有一幅鲜活的画面,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因为:想象可以让语文如此美丽。
  【作者单位:许昌市经济开发区罗庄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课间十分钟时,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到我这儿来告状:老师,高××下课时又来打我;老师,高××上课把我的笔弄坏了;老师,高××把×××弄哭了……唉!接这个班以来,我最常听到的就是班级学生来告诉我高××又做了什么。这个学生让各科老师都很头疼,只有上我的数学课稍微好一点。  这个班以前的班主任在我接班时就已经告诉我这个班上有个学生很特殊,班上没有学生喜欢和他一起玩,也没有学生愿意和他做同桌,班级活动时也没有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是“基于载体的活动”,更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2、我校比较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继开发了“南山竹海”、“横涧茶场”等实践活动基地,积累了一些课题相关的经验,为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
一、精彩在手指上生成  【案例】圆柱的表面积: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学生很顺利地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2。这时一位同学举手——  生1:我还发现一种方法:圆柱体表面积=底面周长×(半径 高)。  其他孩子一时满头雾水,我也颇感意外。稍作停顿,我把“球”踢给了学生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1(边说边演示):我把圆柱两个底面剪拼成一个
绘本是一个丰富的载体,它蕴涵了宽广的艺术,它容纳了细腻的情感,它体现了优美的语言,而这些艺术、情感、语言又密不可分的融会在一起,让你在打开它之后,就能默默地感受到。我们不能说,在每一个绘本活动中,都让孩子感受到如此之多,而是,取其一角,和孩子一起慢慢感受。  我试图从专家的教学视频中获得完满教学的典范,以为一个完满的绘本教学应该是从头到尾的精彩。其实不然,读书的活动,总是需要安静的观察、细细的讨论
那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变得精彩起来?从而吸引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中,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就结合当时教学《折形状》中的一些做法和课后的一些思考,谈实现精彩课堂的几个思路:  一、给学生一个评价的标准:由单一知识转向多个角度  学生的知识面广、能力强,应该成为学好科学课的良好基础,不应成为不喜欢科学课的理由。这个班的学生至所以不喜欢科学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科学课
小学生正值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思维占上风的年龄阶段,但其接受能力较强、善于钻研新事物,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可以从小培养他们养成优良的品行,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奠定扎实、牢固的基础。本文就以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途经与方式。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的六年里,学生应当会读、写、使用至少2500个常用汉字,几乎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学习循环往复地学习认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离开思考的学习只是简单的灌输和记忆,只是知识的机械化积累,难以带来本质上的突破和创新。唯有思考才能让学习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带着思考的学习才有提高和创新的可能。思考则源于质疑,质疑既是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为思考提出一定的方向和任务,所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便是为学者常提的“学贵有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
自从2010年我班开展《与经典共成长,和圣贤“手拉手”—经典诵读与小学生修身教育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后,我发现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们的小手正慢慢向圣贤靠拢。  一、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懂得感恩长辈  感恩是心灵对爱的折射,感恩是心灵对真、善、美的传播,百善孝为先,爱人须从爱亲开始。我班杨翠琳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平时都是奶奶照顾我,
实验的设计与取材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成效。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實验的设计的改进与创新,从而提高课堂实验的有效性的一点做法:  一、选择趣味性的设计,增强实验的吸引力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于儿童玩具,他们更是爱不释手。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能把“玩”和“学科学”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例如:《磁铁的磁性》
近年来,苏州市平江区少工委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根据少年儿童求乐求新、求变求异的年龄心理特征,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精心创设以“卡通形象”为标识的美育场景,创新学校少先队教育新载体,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更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卡通娃娃进校园”——这一有效之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卡通育人”成果参加全国中小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