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中职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作文教学面临诸多困境,“教学做合一”理论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职作文教学源于实践、基于实践、融于实践,以“做”导“学”“教”,以“教”“学”促“做”,“教学做合一”,提升中职作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职;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77-03
  作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悟和思考生活,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培养当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在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提升作文教学实效,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学生的“学”
   1.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作文属于创造性活动,学生提笔“不知写什么怎么写”非常普遍,大多对作文缺乏兴趣和动力,态度消极甚至抵触。
   2.缺乏生活积累和感悟。叶圣陶曾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需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材,有质材是首先的,没有质材如何能写?质材有了还要求其好,不好的质材当然写不成好的文章。”不少学生关注面较狭窄,缺乏感悟和思考,限制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因而写作大多思想空洞、言之无物。
   3.写作基础较为薄弱。这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基础薄弱、写作格式不规范、缺乏写作技巧等。立意不明、语言单调、缺乏逻辑、结构杂乱等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教师的“教”
   1.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教学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仍然是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作文课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和学习的热情,课堂效率较低。
   2.中职作文教学普遍不被重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课时较少,且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中职作文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合一”作为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主张之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中职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提升作文教学效果。本文以《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此教学设计获得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为例,探讨“教学做合一”理论在中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做”导“学”“教”
   “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出,“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意思是,实际的事情怎样做,学生便要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教师便要怎样教。运用在中职作文教学,启示作文教学应围绕“做”而展开。教师需从社会实践和学生实情出发,设计写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提升。
   1.写作任务的设计。
   作文题目和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作文题目的选择和设计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除了结合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中职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以提升写作能力和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写作任务,创设与职业岗位类似的情境,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写作的素材。
   在《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写作的主体是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笔者设计的写作任务是以雕漆工艺作为说明对象,完成以雕漆工艺为重点的说明短文,最佳作品将被推荐至漆器厂官方网站。雕漆是扬州市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也是学生专业学习内容之一。这一写作任务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本市特色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现有资源,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实践活动的开展。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世界,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些活的资源,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活动是写作的源泉。将作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以提升语文素养和培养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的源泉,通过“做”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最终能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专业,运用于未来的职业岗位。
   在《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一课之前,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各小组实地走访本市漆器厂(也是校企合作单位),通过访谈雕漆制作工人、现场观察雕漆的制作流程,了解雕漆的制作原料和制作流程。教师和学生将活动过程制作成视频和音频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资源库中。学生可以浏览资料,反复观看,细致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为学生的写作丰富了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前学情的了解。学生怎样学,教师便要怎样教,才能真正让中职作文教学课堂“活”起来。教师的教学应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准则,课前对学生写作现状的了解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教授《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之前,教师对学情进行了初步了解。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阅读过一些经典的说明文,会写简单说明文。根据对学生基本学情的了解,在學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写作“雕漆的制作”说明文初稿,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浏览学生写作的初稿,再次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贴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修改教学设计。   (二)以“学”“教”促“做”
   “教学做合一”理论主张“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中职作文教学源于实践、基于实践,融于实践,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和学,在教和学中提升“做”的能力和品质。
   1.学习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并且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作文学习活动之中,有助于作文教学实效的提升。
   在《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课堂上,教师播放学生走访漆器厂的过程照片和视频。学生回顾了访谈的过程,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在学生热情高涨时,教师展示了两篇具有共性问题的初稿,组织学生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没有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问题的发现,不仅明确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也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渴望。
   2.写作方法的指导。陶行知先生反对在教学中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现象。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學。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在学习平台上自主探究。例如:学生观看平台中提供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用三个词语概括事物的特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掌握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即仔细观察、分析比较、持续积累。鉴于学生有一定的说明文学习基础,教师遴选了包括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和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在内的四篇学生比较熟悉的经典说明文放在学习平台,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四篇经典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及原因,从而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合理有序地说明事物。在掌握了抓特征、明顺序的方法之后,学生再将所学方法运用到本课的写作对象中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3.作文的修改与评价。修改和评价作文是写作的最后一环,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学生自我修改作文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互相评价作文是学生分析评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有效平台。在修改、评价活动中“教学做合一”,达成作文教学目标。
   在《特征和顺序——说明文写作》的教学中,学生重新搭建写作框架,并且修改课前写作的初稿。在学生修改作文的同时,教师浏览教师机,及时了解学生的评改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回答和指导。完成之后,各小组浏览其他小组修改后的作文,并推选一名学生在电子交互白板上修改自己的文章,直观展示自我修改的过程,师生共同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网络平台上,各小组之间互相阅读和学习习作,互相点赞和留言。为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信心,改变传统教学中评价单一的局面,课堂最后安排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根据评价表做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实现写作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课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上传到朋友圈、作文学习网站、校园网等进行展示和交流,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又激发了写作热情。
  责任编辑:徐丽华
其他文献
白雪站在青枝上   站在白雪面前。   白雪站在树枝上,向我微笑。   油绿绿的叶子,沉甸甸地悬垂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清晨的寒风,驱撵着各种坏消息。没有鸟啼,四面静谧。   一阵风吹过来,雪的碎末飘扬在身上。   我试图说出的话语,在唇边消泯。   ——青枝白雪面前,形容词是赘余的。   这一刻,所有事物都干净。   脚印写下的密码,向远方传递着爱与哀愁。  
布鲁斯·维格尔(Bruce Weigl,1949-),美国诗人,早年加入美国军队,1967-1968年被派往越南参战,并获得了青铜星章。退役后,他进入奥柏林学院学习,后来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和文学创作,在罗兰县社区學院担任过讲师。他出版有诗集《像一只装满争吵的麻袋》(1976)、《冒险传奇》(1979)、《猴子战争》(1984)、《凝固汽油弹之歌》(1988)、《那拯救我们的东西》(199
摘要:国务院提出的“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中职班主任工作实际出发,探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思想教育、营造氛围、精细管理、以身作则、搭建平台”的有效培育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24-03  “工匠精神”是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
古蓬村  在古蓬村邂逅一场薄雾。此时,褪却了白天的激烈,光线已经变得柔软。  一个孤独的行旅在此虚掷时间。  这雾,如我心的放牧,轻慢,自由,安静,纯粹…  古蓬,岭南画派巨擘关山月的浑厚笔迹,刻在岁月的前额,光芒依旧。  古蓬,包容得下高贵,也装容得下平淡。古蓬,本来就是“村落搭建在河漫滩附近”的意思。多年前,陈姓族人一路披荆斩棘,于此安栖。古蓬,注定有着满腹的心事。  闭上眼,薄雾轻声慢笼,向
阿丝特里德·伊瓦斯克(Astrid Ivask,1926-2015),拉脱维亚女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生于里加,早年时其父遭苏俄政府处决,母亲带着她和兄弟逃到德国,此后她进入德国马堡大学攻读现代语言文学。50年代,她和丈夫一起移居到美国明尼苏达,后来又移居俄克拉荷马的诺曼,成为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教授,并编辑刊物《海外书籍》(后改名为《当今世界文学》),1991年退休后,她和丈夫又移居爱尔兰安度晚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从本地非遗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依托一个场馆,开发建设“春江非遗文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学校课程理念和课程特色,师生在课程创生性实施中也得到了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春江非遗文化;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特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
山色空明,水意苍茫。站在烟尘滚滚的四野,我领会了花朵含苞待放的豪迈。历史的烟云里,隐藏着世故人情的飘逸。  这是一种与谁为听的倾诉。另一种想念,在红尘四合的帷幕下,演唱着秋风萧萧的合奏。我只停留于茫然四顾的荒村野舍;夜的清流漫遍脚下远方的路。  故人在西出阳关的美酒里浸润:我们执子之手,回望万里长城的逶迤,探寻万里河山的微笑。  万丈红尘在群楼林立里垂首徘徊,兵马俑的额角,挂满历史沧桑的芳颜。  
摘要:差异教学是探讨在常规班集体教学中如何照顾差异,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的教学思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把差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的教学追求,收集、梳理、研究有关差异教学的论著,厘清差异教学、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的异同,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差异教学理念,研制了差异教学基础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拓宽了差异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差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
摘要:学科理解是教学之本,更是学习之基。基于学科理解的概念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具体策略包含加强概念教学,凸显学科理解;巧用原有概念,助力学科理解;合理改编教材,服务学科理解;形象表达概念,深化学科理解。概念教学构建一个有机整体,学生才会学得明白、真切,从而体现教学之应有“本色”。  关键词:学科理解;概念教学;初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学生社团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团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育优秀的社团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江苏传媒学校为例,围绕“互联网 ”环境,探讨社团文化培育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社团文化培育;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