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知识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可视化是通过对知识的可视化图像解析,形成一种可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知识外在表现。高中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中使用知识可视化技术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巨大作用。
  一、把复杂知识变得结构化
  多媒体课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方向是知识可视化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前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显得很重要。找到教学目标的定位后,提取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并整理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比较具有美感的知识结构图,最后做好对结构图的评定和修改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红楼梦”中各个人物关系的梳理,见图1:
  通过知识可视化把“红楼梦”中人物关系进行梳理,把知识图像化后,其各个关键知识点的连接可以让学生更快抓住知识主线,并可以对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整合。另外,知识可视化把复杂的知识集聚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图像引导学生思考
  一般来讲,知识可视化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凡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有助于知识传递和创造的形式都属于知识可视化的范围。知识可视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文本知识的图像化,但可以被可视化的知识不一定都能实现图像化。实现知识可视化的简单步骤可总结为:主题的确定,目标的明确,框架的构思,形式的选择,图像的绘制,对图像的评定。如图:
  以《祝福》一文为例,结合图2中实现知识图像化的过程步骤,把祥林嫂之死通过思维导图工具构建成可视化的图像,为了避免学生对着文字思考迷失方向,图像中把和祥林嫂之死有关的关键词和相关人物作为思考的主方向,并且对每个可能造成祥林嫂之死的因素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能够映射出每个人真实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空间和深度。
  三、知识可视化思想的运用
  知识可视化以人的大脑思维方式为依据,将思维过程、思维重心以及各个思路之间的关系通过独特的图像方式呈现出来,知识可视化的这种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和人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相似度。把知识可视化思想结合到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可以有两种方式。
  1展示关键词和图形结构
  教师把知识内容的关键词和内容的图形结构提供并显示在界面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把知识内容的关键词填写入自己认为合适的图形结构位置上,同时,学生填写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再次梳理和思考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填写情况,评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2提供中心词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只提供一些中心词,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积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药》一文,对文章的评价目标是探讨对夏瑜和华老栓两人物个人的基本情况,如两人的具体身份、两人的性格特征、两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作者对这两个人物持有怎样的态度,这里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实现评价目标,如图3所示:
  四、多媒体课件导航中图形的使用
  知识可视化的核心内容是把具体复杂的知识进行图像化,在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把高度组织化的图形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导航,有助于改变学生以往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水平,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一些简单的多媒体工具如PPT单个页面所能呈现的内容很单一,无法实现更多内容的呈现,而通过知识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将复杂庞大的知识体系梳理成一个简易的思路结构图,把整个知识重心较为系统地呈现在一个页面中。知识可视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知识实现了结构化和图像化,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文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习目标制作出课件的导航图,如图4所示:
  总结以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如通过远程电视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幻灯片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PPT幻灯片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再到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教学以及技术更先进的虚拟现实进行教学等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这些多媒体教学方式都可以称为可视化教学,属于可视化教学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视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双相不锈钢是在18-8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提高Cr含量或者加入其他铁素体元素形成的,使钢具有奥氏体加铁素体双向组织,又节约了Ni合金。由于双向不锈钢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
“元”,乃事物之本。“培元”,即从事物的根本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促使事物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持续发展。“培元语文”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这一根本性需要,依据语文水平提高与能力形成的根本性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和智能品德建构的根本性规律,致力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语文教育主张。“培元语文”课堂教学主张坚持“三面突进”的原则。所谓“三面突进”,就是指要从“知识的广度”
大豆一直是大兴安岭垦区的主要种植作物,2018年,种植面积达90.5万亩。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垦区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以提质增效为目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黑龙江农垦创业农场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集全场之力,聚全民之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创业农场通过产业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就是仔细地分析、理解和领会题目的意思,是作文的第一关。这一关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审题准,就能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审题不准,写作时就很容易跑题。“要作文,先审题”,此话一点不假。那么,怎样审题才不至于偏题呢?  一、抓住题眼,明确重心  “题眼”即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或对中心词进行陈述,或限制、修饰中心词,是揭
作文一直以来是学生最头疼的部分,材料作文也是这样,很多学生出现审题的失误,完全偏离了写作的方向,作文质量很低。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对其方法对策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诱发深思;有疑,才能激发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设疑、质疑、解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