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风建设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研究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家庭培育的良好家风参与,对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转型发展之间协同关系的动态把握是推动乡村基层治理转型的关键要素.以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为研究对象,从互进和制约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关系,在协同视角下从延续优势、发展经济、培育良好家风和落实配套政策这四个角度为农村家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助推乡村社会治理迈向新台阶.
其他文献
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基础之上.中国顺应全球化趋势,倡议各国互通有无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近年,虽然“一带一路”平台使中欧双方受益良多,但欧洲部分国家以及欧盟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谨慎态度.究其原因,除中欧价值观不同外,欧洲国家的政治气候也是重要因素.日益盛行的民粹主义为欧洲政治形势增添了不确定性.由于经济衰退、文化隔阂以及难民危机等问题,民粹主义高举排外的大旗赢得了一部分民众的支持.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欧洲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借机意欲攻击执政党却适得其反,
以我国2010—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显著促进试点地区工业碳生产率的提升;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业碳生产率.提出应加速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稳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充分发挥碳交易机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于新问题和新挑战,强调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张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共享”;明确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推进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主体剖析、对资本主义旧社会批判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构想的进程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当代表达,共享发展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为探究绿色建筑的绿色化程度,引导施工方顺利开展绿色建筑建设,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绿色度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模型,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安全性、耐久性、节能与能源利用是决定建筑绿色度的关键因素,为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提供了可行方法.最后对提高绿色建筑绿色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土司分袭制度是土司承袭的补充和完善,正式确立于清代的雍正时期.土司的承袭直接关系土司的废立.土司分袭制有悠久的理论渊源和丰富的实践基础,是对土司承袭制度、职衔管理制度、边疆地区治理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土司制度的变化使清朝统治者不得不做出的正确选择.它不仅满足了土司家族的庶支、旁支获得了承袭土司职衔的机会和愿望,而且平息了土司家族内部的纷争,也达到了朝廷削弱土司势力、分而治之的目的,最终为改土归流铺平了道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对文体进行了大胆的颠覆与创新,使得该文本呈现出多维度的开拓性.这种多维度的开拓性涉及百衲衣策略、“互文性”共通、青蛙视角等层面,几个层面皆交融于非线性共存叙事美学之中.“百衲衣”策略是将众多“碎布片”式的故事相互缝缀,咬合共存;“互文性”共通是通过“互文方法”将各种文本的边界打破,联通共存;青蛙视角是通过微小视角向内窥探而后再外化大世界,内外共存.这三个维度从日常生活到波兰历史,再到人类共同困境,层层递进,彼此交融,共同构织了一个独特的非线
应用文献检索、田野调查、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对彝汉翻译实践中需要翻译的彝语文名词术语进行界限范围上的界定和来源出处上的厘清;对彝语文名词术语汉语文翻译的历史脉络和实践状况进行梳理和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对彝语文名词术语汉语文翻译实践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总结.
借鉴语义网络关于语义知识表征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彝语语义网络表征的思路.首先描述彝语语义网络表征的语义单位和方法;然后分析彝语语义网络表征的分类方式,阐明彝语的静态聚合网络、动态组合网络及知识网络的激活过程;最后探讨彝语语义网络在机器翻译和知识推理中的可能应用.彝语语义网络表示方式的探索,为构建富含彝语信息资源的语义知识库奠定了基础,以期推动彝文信息处理智能化应用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汇聚脱贫攻坚合力、开发式扶贫大格局为重要特征的扶贫工作方法,蕴藏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丰富实践经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参考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其经验对乡村振兴作出有益的价值贡献,在完善乡村振兴制度体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效的治理保障.时值建党百年之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在凉山地区开展的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基层人民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工作,以及对彝族上层的统战工作、尊重彝族风俗习惯信仰、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彝族地区经济贸易得到发展、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彝汉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在凉山彝区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尝试,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后来的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