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慷慨 爱国情深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这首《泌园春》作于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即题屮所示“丁酉岁”,是陈人杰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当时,蒙古统治者先约宋攻金,灭金后又兵分三路大举南侵,一路长驱入蜀,一路攻打襄汉,一路侵袭江淮。朝廷惊恐万状,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岌岌可危的政局,词人感慨万端,不禁发出了指问: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神州”,旧称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庄子·则阳》:“是陆沉者也。”又《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词中的“陆沉”是中原地区的沦陷。“青毡”,旧物。《晋书·王献之传》:“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儿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这里是代指中原故土。以上三句意谓,是谁使得北宋覆亡百余年,中原故土始终未能收复?此词以问句领起,不仅表明词人心情之激愤,而且其矛头直指当朝误国者,从中也可看出作者之胆识。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是感叹北方虽有报国之心的豪杰志士,但寥若晨星;而南宋王朝也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晨星残月”,比喻“北州豪杰”之稀少。“西风斜日”,比喻南宋国势之衰微。“东帝江山”,指南宋的半壁江山。战国时,齐王称东帝,后被燕将乐毅所攻破。以上四句由“怅”字领起,足见词人心情之沉痛。
  “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这是写南宋当权者贻误战机和词人的感慨。“刘表坐谈”,刘表,汉献帝时为荆州刺史。《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载王粲对刘表的评价:“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又据《三国志·郭嘉传》载郭嘉的话:“刘表坐谈客耳,必不能信用备。”这里是借言刘表只会空谈,不能知人善任来指责朝廷不会用人而坐失兴复良机。“深源轻进”,东晋殷浩,字渊源(唐代因避李渊讳,改渊为深)。《晋书·殷浩传》载,殷浩长于谈论,徒有虚名,曾被任命为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前秦苻坚死,他想趁机收复中原,用羌人姚襄为先锋。姚襄叛变,他弃军而逃,后被废为庶人。这里是借言殷浩的轻进失败而反对某些人的冒进。由于空谈坐观时变和轻易出击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必然丧失了恢复中原的时机。词人对此深感痛心,于是接着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冰合”,即冰冻、冰封。辛弃疾《贺新郎》:“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在在”,犹处处。这里是以气候的严寒比喻南宋处于强敌压境的艰危之中。“年年”,言时间之长;“在在”,言地域之广。正因为时局长期危难,国内处处衰微,所以词人最为痛心疾首。
  以上是上片,总论时局,指点江山。下片除感时伤乱外,主要是抒怀。过片承上启下,由议论国事转为感叹自己之不遇时。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是指斥投降派一味偷安江左。前一句既是照应上片的“坐谈”与“轻进”,又似有对朝廷“战”、“和”未决,优柔寡断的嘲讽。后一句则是说在江南安逸享乐也非长策。“江沱”,泛指江南一带。“沱”,江水的支流。
  既然权臣沉湎于宴乐,国事日非,词人怎能不生感慨呢!于是下面便转为抒情言志:
  “叹封侯心在,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zhQn沾)鲸”,是体积巨大的鱼和鲸鱼。贾谊《吊屈原文》:“ 横江湖之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这里的“鲸失水”,是比喻自己处于困境,有志难展。“平戎策”,指平定中原的计策。“虎豹当关”,比喻奸臣当道。以上几句是词人感叹自己虽有封侯之壮志,但身处逆境;虽有讨敌之良策,无奈佞臣作梗。这既是一位爱国志士披肝沥胆的陈述,也是对朝廷用人失策的抨击。但是面对黑暗的吏制,词人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仍旧雄心勃勃,要做一番事业,“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便是词人不甘寂寞,仍想为国事操劳的具体写照。“渠”,他或他们,这里是指朝廷当权之辈。“事”,指国事。“剔残灯”,挑起将残油灯的灯心,使灯光加亮。剔在这里应读tiAo(挑),同挑。以上几句写了两种人:一种人无谋自安;一种人认为国事尚有可为,但又不为皇帝所用,只能挑灯看剑,志郁郁而不申。不过,词人仍然坚信读书人是可以为国立功的,因为汉代的麒麟阁上不是也画有为国家中兴作出贡献的文人吗?“麒麟阁”,汉初萧何所造。汉宣帝为中兴之主,曾命人画功臣霍光、张安世等十一人的肖像于阁上。“儒冠”,指书生、文人。词的最后三句以反诘作结,既是词人爱国感情的升华,也是对朝廷弃置爱国志士的批驳,壮怀激烈,发人深思。
  综上所析,这首词通过感叹朝廷失策,国势日衰,而权奸当道,志士报国无门;表达了词人执著的爱国精神和对执权者的不满情绪。
  此词慷慨纵横,充溢着激昂的豪情,足以代表陈词的艺术风格。开头三句“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以诘问起,顿使气势逼人。接下几句,虽有感伤之情,但不失豪宕之气。特别是下片,纵论国事,抒襟怀,寄宏志,更有叱咤风云之概。而结尾三句“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也以反诘收束,不仅与开头相呼应,而且将全词的情调提到了最高处,尤能激人壮志,发人深省。
其他文献
林公忙将他叔侄四人拉了起来,贾母擦泪道:“你们都不用哭了,我活了八十多岁,也把世上的福都享尽了。这会子又跟着姑老爷来受享清福,你们听见该喜欢该乐才是呢。怎么反倒哭起来了!都进来罢,咱们娘儿们坐下,好说说话儿。”邢、王二夫人并贾赦、贾政等听了,一齐止了泪,都到房中,重新各按尊卑次序行过了礼。贾夫人便拉了邢、王二夫人并贾母都到南边炕上坐下,林公便让赦、政二公坐在北边罗汉榻上,珍、琏兄弟坐在旁边椅子上,
那是卫星和飞船金秋时节我看见腾飞的中国在蜿蜒的山脊上腾跃那是万里长城金秋时节我看见腾飞的中国在多彩大地奔驰那是復兴号高铁金秋时节我看见腾飞的中国在湛蓝的海面遨游那是港珠澳大桥金秋时节我看见了腾飞的中国那是东方神奇的巨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考点聚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试题的命题角度有:1.汉字的认读、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文章结构如呼应、过渡、铺垫、照应、层次划分等;3.表现手法如烘托、渲染、铺垫、联想、想象、象征、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等;4.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5.句子深层意义的
【名家选段】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
老婆不回家,丁克明好心烦!就天天打电话询问缘由。林春艳撒谎说:“老公啊,酒店里一要好的姐妹病啦,求我替班我正在连轴转哩,好累呀。”  丁克明第一天问,连轴转。第二天问,仍是连轴转。第三天问,还是连轴转。一连三天连轴转,就是机器人也需要休息呀。丁克明难免起疑,就更是着急。急得他像热锅里的蚂蚁,在空荡荡的家里团团转。第四天,是林春艳的轮休日,这回老婆总该回家了,便在电话里说,去酒店接她。可得到的回答仍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保持学校活力,促进校园和谐,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始终以治理的理念做好学校工作,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和谐校园,大胆尝试,从以下几方面释放“治理”内涵的多元能量。  激发主体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促发展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一般就是以行政班子作为单一的主体对学校进行管理,学校系统内的其他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在学校管理中只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为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鼓励学生“造物”与分享,培养其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开展创客教育需要解决好师资、设备、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问题。  师资与设备的开发  师资与设备是创客教育的基础条件,离开了它们,创客教育就成了无源之
这一晚,宝钗安置了桂哥儿,便带了莺儿、紫鹃、麝月、秋纹等,就在潇湘馆守宿。  到了次日,贾政刚下了衙门,就有贾赦、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芹、贾蔷等一齐过来看视宝玉。正在热闹之际,忽见林之孝慌慌张张的跑来禀道:“太监夏老爷背着旨意来了,请老爷快出去接旨。”贾赦、贾政听了,俱各吃一大惊,连忙换了朝服,趋出门外跪接。只见夏太监骑着马,背了旨意,直至大堂滴水檐前下马,将旨供在香案。贾赦、贾政等俱
片头字幕:经济是硬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没有文化的发展,单纯的经济发展是跛脚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一座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没有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是不完整的幸福。1.昆明艺术剧院。字幕:1996年舞台上正在演出滇剧新编历史剧《瘦马御史》。  周燕演剧中人钱南园之母。她为母亲设计了震惊、颤抖、踉跄、凝视、拥抱一组特定动作,双手抚摸儿子额头,母亲眼前儿子疲惫的脸庞、清瘦的身躯、破旧的官服,母亲悲愤
补记:戴玉发飙记  也许第一次钗黛之争写到这里应该收尾了,但下面的这一段,我实在觉得应该写出来,但又不知该放在哪里写,而且,这一段“戴玉发飙记”归根结底是由戴玉企图跟减肥女争夺我而引起的,虽然算不得“钗黛之争”,但原因和性质都与第一次钗黛之争差不多,所以将这件事补在这里吧。  就在戴玉充满嫉妒的灵魂尚没有得到宝拆宽容大度的灵魂所安慰的那段时间,也就是高一上学期的某段时间里,戴玉对于我和减肥女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