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肿瘤术后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an024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头颈肿瘤治疗中发生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原因、抢救方法 及抢救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8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治疗的30例发生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头颈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下咽癌11例,喉癌5例,甲状腺癌6例,其他恶性肿瘤8例.24例患者术前行放射治疗,剂量为40~126 Gy,其中40~50 Gy 6例,60~70 Gy 12例,90 Gy以上6例.10例患者入院前曾行至少1次手术治疗.本组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颈动脉破裂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5~47 d,平均20.1 d.出血原因为咽或食管瘘、伤口裂开、伤口感染及组织瓣坏死.有先兆出血的患者14例.结果 出血后及时压迫止血,保持气道通畅,颈动脉结扎前清醒25例,昏迷2例,因出血死亡3例.急诊行单纯颈动脉结扎7例,颈动脉结扎加胸大肌皮瓣修复17例,颈动脉加无名动脉结扎3例.术后意识、生命体征及四肢活动均正常者22例;1例无名动脉结扎者术后昏迷,生命体征平稳,21 d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无随访;1例术后因脑梗死昏迷偏瘫,经治疗后好转;另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肌力下降.2例结扎前昏迷患者昏迷2 d后死亡.随访3~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例生存5年以上.结论 颈动脉破裂大出血是晚期头颈肿瘤多次放疗和(或)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动脉压迫止血及保持气道通畅是能否抢救成功的关键.只要颈动脉结扎前能保证患者清醒,一般情况下术后死亡或偏瘫的可能性较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肾脏肿瘤形态学特点,加强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余例肾脏肿瘤,符合上皮样色素性透明细胞肿瘤3例,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细胞在许多应激因素如缺血、缺氧、热刺激、毒物及重金属中毒等作用后发生热休克反应,启动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合成HSPs.HSPs能帮助新合成的多肽链进行生理折叠与伸展,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LEV)对促皮质素(ACTH)治疗失败婴儿痉挛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07年9月-2008年10月接受ACTH治疗的21例婴儿症挛症患儿,对其中
外源性抗原进入免疫系统后,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并将外源性抗原清除.随着免疫应答的发展,绝大多数效应T细胞发生凋亡,只有少部分保留下来,转变成长寿的记
综述了2006年7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的国际动物疫情.
应用电子探针(EPMA)和偏光显微观察等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铁锰胶膜的微形貌特征和胶膜线剖面(从胶膜到基质的垂直断面)的元素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铁锰
目的探讨sPD-1和4-1BBL联合治疗肿瘤的效应和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4-1BBL和可溶性PD-1(sPD- 1)真核表达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无毒突变体mLT63融合蛋白,并探索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采用不同的诱导温度,IPTG浓度,葡萄糖含量,pH值以及不同的培养基优化重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 NAC)复合去铁胺(Deferoxamine,DFX)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效果以及抗氧化酶失衡、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们尝试应用新型胆肠内引流术,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我们选择9例因恶性肿瘤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