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打头一炮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理工科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导语的运用。导语运用恰当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从紧扣趣味、悬念、情感、思辨、新颖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导语激发理工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指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导语的选择要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导语;理工科学院;《大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95-02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理工科学院增开了《大学语文》等人文素质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在一些理工科学院中还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学生选修《大学语文》只为学分,并不重视。如果老师不懂教学技巧,课堂上自顾自说、唱独角戏,那么学生就自得其乐、天马行空。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试从导语运用技巧切入,谈谈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睛与耳朵,激发理工科学院学生《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营造高效课堂。
  一、以话题带入,紧扣“趣味”
  有人曾说:老师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想要硬塞,好似一个蹩脚的铁匠锤打冰冷的铁,即使费尽全身的劲也不会打出一点火花。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求知的前提。通常,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引起他的关注,激起他的表达欲望。如果在导语运用中,老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紧扣“趣味”,那么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产生亲近感,思想的交流更为容易。学生也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例如,讲解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我针对大学生普遍喜欢追星、喜欢唱流行歌曲的特点,首先问学生最喜欢哪些流行歌手、流行歌曲。然后,我稍作总结:“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音乐,每一个时代也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北宋时期的‘流行歌曲’——《望海潮》。这首歌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词人柳永。他的歌在当时非常流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由此可知其流行的范围之广绝不亚于我们今天最著名的歌星。据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流播北邦,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下面,我们一起听听他唱的是什么。”学生们一听,热情高涨,都很期待歌词的具体内容。
  二、以疑问带入,紧扣“悬念”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一句名言。“疑”能诱发人的好奇心,而好奇能刺激人的大脑,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激起人们探求的强烈欲望。可以说疑问是探求知识的一个起点,因而有“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之说。在导语运用中,老师如果能巧妙地设置悬念,以奇引疑、以疑引思,让学生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来探究,就会极大地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运用。例如,讲解《诗经?小雅?采薇》时,我先谈到:“薇是一种野菜,采薇即采摘薇菜之意。这首诗歌是写谁采薇?他为什么采薇?他是否像伯夷、叔牙那样在首阳山上隐居,拒食周黍,菜薇而食?”这一连串的疑问构成一个个悬念,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寻求答案。这样的导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增强了教学的指向性,为后文分析“采薇意象的演变”做铺垫。
  三、以事例带入,紧扣“情感”
  文学是人学,也是一门情感艺术。文学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大学语文》教学要“以情感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指的是情感在文学创作者和欣赏者身上的不同表现。同样,也可以理解为情感在教师与学生身上的不同表现。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在教学中,老师先要“情动而发”,把真挚的情感投注到一切语言、表情、姿态、手势中,像一名优秀的演员通过声情并茂的讲授实现教学的艺术呈现。学生则在老师的深情感染下完成入情、移情、陶情的心理过程,最终与老师、作家、作品产生共鸣,达到“披文以入情”。导语中寄予深情,不仅能营造情境,也能培育学生的情商。例如,讲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时,我首先动情地讲述陆游自号“放翁”的缘起,介绍“一树梅花一放翁”的由来。通过深情地倾诉,引领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这些真挚动人的事例在拨动学生心弦的同时,也为学生深刻理解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品性酝酿气氛,更为理解陆游“集中十九从军乐”的爱国思想埋下伏笔。随后,我再以配乐诗《梁启超读<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一个小结。沉郁、悲怆的音乐和朗诵更是触动学生的情感脉搏,使其情动于中。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下,学生能更为深切地体味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痛苦与无奈,了然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不甘与遗憾。
  四、以争论带入,紧扣“思辨”
  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也要注重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一般而言,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的不同在于理性思维优于感性思维。换而言之,就是逻辑思维强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导语中有意识地引发争论,通过辩论促思考,通过辩论明事理,最终达到训练思辨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授《史记?垓下之围》时,首先给学生这样一个辩题:对于项羽的自刎乌江,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则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你赞成哪种观点?辩题一出,学生马上争辩起来,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对这两种人生观进行分析,指出我们社会需要杀身成仁也需要忍辱负重。这种以争论引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   五、以经典带入,紧扣“新颖”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它往往高屋建瓴,道出了真理,具有权威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导语可以紧扣教学内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新颖的见解、新颖的语言,营造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开场白。这样的“独家之言”不但使学生耳目一新,牢牢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对老师的学识渊博产生敬佩之情,使老师更好地驾驭指挥棒。例如,讲授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首先谈到:不少人都认为陶渊明是一个不过问时事的隐士,是一个纯粹的田园诗人。但是鲁迅并不这样认为。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陶集》中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于世事也没有遗忘和冷淡……”“事实上,我们在读陶诗时也会读到《咏荆轲》这样金刚怒目式的诗篇。”这样的介绍为学生开启了另一扇视窗,便于学生全方位了解陶渊明。使学生在敬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洁傲时,也能体会他作为一个儒家文人最终选择“穷则独善其身”的无奈。把经典引入导语,不但可以马上抓住学生的思想,而且还能引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加深教学的深度及广度,增强《大学语文》教学的学术品位。
  本文着重从“以话题带入,紧扣‘趣味’;以疑问带入,紧扣‘悬念’;以事例带入紧扣‘情感’;以争论带入,紧扣‘思辨’;以经典带入,紧扣‘新颖’”五个方面对理工科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用导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首歌曲、一幅图画、一段视频、一个笑话都能成为兴趣的触发点。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运用导语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同时,引发学生思维的定向反射,把思维方向指向教学的中心主题。我们可以这样说,导语好比发动机,能激发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导语的作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巧打头一炮。
  参考文献:
  [1]曾凡解.巧用导语,搞活教学[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
  [2]曾凡解;陈金琳;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习兴趣——谈如何引导理工科学员学习《大学语文》[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07).
  作者简介:陈金琳(1973-),文学硕士,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其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育人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列举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思想和行为转变等案例,阐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为“学困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困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
摘要:面对政治理论课难教、学生厌学的现状,唯一的途径就是让思政课充满活力,即内容要活,方法要活,评价方式也要活,才能使政治理论课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思政课;生命力;内容活;方法活;考核活;头脑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26-02  在目前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毋庸讳言,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情况
摘要:本文以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为例,提出基于本科生科研立项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模式,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将科研成果有机应用于学科竞赛,利用学科竞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两者互相促进,形成卓有成效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成功的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科研立项;学科竞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通过对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必要性和适应条件分析,指出是大学教育和课程设置的内在特质对seminar教学法提出了要求,而在应用中所发现的存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的问题则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提高重视度、增加投入、组织保障,从而使seminar成为一种通行的教学方法,发挥其对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术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必要性;适应条件;问题与对策  中
摘要:借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软件工程系“小学期”制度,改变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提出以项目实训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进行软件工程实际开发项目案例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期;软件工程;培养模式;项目实训;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6-03  2009年7月23日到26日,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在
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军校思想政治建设才能从政治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一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理念,二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组织领导,三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以人为本;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嘲弄与反嘲弄是一对孪生姊妹,其造成的艺术讽刺效果非常显著,很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经常使用。小说《变色龙》就以此法表达了底层人的愤懑、不满和抗争,即使在反动当权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也会彼此进行嘲弄。  关键词:《变色龙》;嘲弄;反嘲弄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03-02  作为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优
摘要:随着教育手段信息化的加快,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将会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有效。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99-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及食品专业高职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本论文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8、2009级生物及食品类专业近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90后”生物及食品类专业高职生的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教学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90后”学生;生物与食品专业;高职生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作为丹·布朗系列小说的开山之作《天使与魔鬼》并非作者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作者融合众家之所长,在叙事中把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背景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用蒙太奇的手法营造出紧张非凡的悬疑气氛,使知识悬疑小说自成一派,为之后系列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叙事艺术;时间;空间;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52-02  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