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边缘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朱鸿先生的《白原》,感触颇深。他爱故乡,爱白原,爱父老乡亲。同时在这深深的爱之中,又隐隐流露出反刍荒寒岁月里苦难生活的疼痛。
  他爱故乡的土地。
  他爱故土的广袤。文章开头,将故乡置于秦岭大环境中来写,把故乡的地理位置、高原的厚重大气,一并呈现。故乡独特的地貌,让人联想到茅盾笔下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伟大、雄壮、广袤,平静中呈现动态之美。他爱故乡的白原。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下,白原景象阔大,雄浑壮观,似乎夏秋两幅画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留白。写白原的句子,整散相间,长短句交错,灵动变化,语调铿锵。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白原之美,在眼前,在耳边,在心头。他不仅爱白原的阔大壮观,也疼惜白原的衰老疲倦。他把白原当作老人一般尊敬、疼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土的绵绵深情。
  他爱故乡的乡民。他赞美乡民的勤劳:“农民的手,显然摸遍了它的角角落落。这里没有一垄是闲置的,没有一寸是荒芜的。”此句从正面与侧面,总写故乡农民的勤劳及对土地的珍视。写收获季节时,虚实结合,营造出收获季节的紧张与忙碌,他同乡民一起,感同身受。他赞美乡民的节俭:扫小麦,捡麦穗,耙麦茬。物尽其用,无一浪费。
  他爱故乡的小麦。他细写小麦,生动有情。写小麥的长势,随着节令的变换,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小麦的势态也随之变化。他聆听小麦,饱含欣喜。小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同给故乡披了一件素雅的外衣,增添了无限生机与盎然情趣。他观察小麦,不遗纤毫。他发现麦穗黄时,麦秆早已发白。他发现小麦冬季墨绿,夏季齐腰停止生长。整个过程中,节奏舒缓,如同娓娓絮语,漫话农事。
  纵观《白原》一文,字里行间多有低吟浅唱,但也不乏对荒寒岁月里苦难生活的疼痛之感。“饥馑留给他们的痛苦之感一代一代遗传着,遂十分爱惜粮食”,这是对乡亲们苦难与饥饿的心疼。“我们拉着铁耙,沉重地走在无边无际的白原”,偌大的白原,所有的麦粒、麦穗、麦茬,全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白原越广阔,带给人们的希望越大,人们的劳苦也越沉重。白原见证了乡民们在艰辛日子里与苦难抗争的历史,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白原,是熟透的夏的结束,是孕育生命的秋的开始。它孕育了庄稼的拔节,也养育了陕西高原的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的乡民,匍匐在这黄土地上,经受着贫穷落后的痛苦,由少年到衰老。这一切,依然不影响作者从苦难生活中找到值得歌唱的元素:故乡的美,乡民的勤劳与节俭,在苦难岁月磨练出的坦然面对困难的勇气。他歌颂的是白原,也是故乡;是乡民,也是生命的坚韧。在爱与痛的边缘,在白原所给予的力量中,在故乡的守望中,他目光坚定,昂首向前。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教育里的爱  (2)品读《谨言箴》,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谨言箴  曾国藩  巧言悦人,自扰其身。  闲言送日,亦搅女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  道听途说,智笑愚骇。  骇者终明,谓女贾欺。  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尤悔既丛,铭以自攻。  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选自《续古文观止》)  大意:  花言巧语取悦他人,烦扰自
1.请你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___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查国务院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模拟金题】  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定;(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思路导引】  一、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筛选。中国的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书法篆刻、京剧脸谱、皮影艺术、中华武术,还有传统节日的风俗礼仪等等数不胜数。写作时,首先要
精准点题 完美契合 獨具特色 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史铁生曾调侃自己,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的写作土壤是肥沃的,也是残忍的。在他动笔之前,命运已对他有太多的不公,这本散文集的第一篇故事《我与地坛》便是写了他被判“轮椅终身制”之后的十五年里,是如何日日到地坛里消耗时光的。还记得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了这篇文章的节选,对于其中的片段印象之深刻,到如今也几乎能流畅诵读。  《我与地坛》是一篇我觉得值得全文背诵的文章,它的妙在于这不是灵光一
楼上住了对老夫妻,每当母亲去菜场买完菜回家时,总会感叹着说:“挺羡慕楼上的老两口的,幸福啊!”  想来也是,每次出门,都能看见二人不知从哪里又抱来一大包菜。爷爷推着买菜的小车,四个轮子,挺稳当。还别出心裁,在上面放了块板子,老太太便緩缓坐上去,两只手紧紧抱住胸前的菜,任由老伴儿推着自己,经过并不平整的路面。  那一刻,云给阳光使了个眼色,阳光瞬间明了,绕道白云身后,遮住身上散发的光芒,那一刻,即使
“孩子,你慢点走。”  烈日的强光在云脚边倾泻而下,使叶片上泛起了层层莹光。高温迫使出门买菜的外婆和我都是满头大汗,我不由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外婆的一声呼唤却在脑海后响起,为此,我停下了步伐。  外婆说,让我慢点走。  小时候,在她身后,在那片稻田里,在老家,我是不是也常对外婆这么说?  是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丰收日,我都会和外婆去田里把零散的稻穗抱回家。回家的路上,稻谷飘香,秋风中夹杂着乡
晚风  夏日黄昏,总是让人平静而舒适。外婆家的晚风从广阔的河面上吹来。河边葱郁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晚风轻拂人们的发梢,微微飘动。河面泛起层层涟漪,还有夕阳的点点红光铺在上面,像一幅有了生命的油画。我搬来小板凳,坐在屋檐下,吹着晚风,望着远处南驰北往的火车。  ——黄霞《晚风》  蒲公英  踩着泥泞的小路,眼前撞入了一片片灿烂而明亮的小雪花。长腿的风似乎知道它们的愿望,轻轻吹出一口气,于是它们
星冉文学社是江苏省泰州市第一个中小学生文学社團,它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发出青春的光芒。星冉文学社为同学们的创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平台,多次开展校外采风活动,邀请名家讲学座谈,举行写作知识竞赛…… “星冉”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汇聚了一批又一批文学爱好者,星冉人必将以自己勤奋的努力,使星冉文学社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上班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她匆匆忙忙套上裙子,从家里走出来。为了赶时间,她居然疏忽了整理衣着——她身后的一部分裙摆被窝到了裙腰里。  这真的很gān( )尬。可她浑然不觉。即使来来往往有很多人盯着她看,她也毫不在意。因为相貌俊秀的缘故,素日就常有紧盯她看的人。她已经习惯了。  “喂,看看你的身后。”他身后的一位年輕人忽然提醒她。  她回头看了看,地上什么也没有。  她白了他一眼继续往前走。  “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