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活学写作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我国第一部语文教育小说,它主要讲述乐华和大文几人的生活成长故事,将当时青少年需要学习的国文基础知识与能力富有情趣地展现出来,反映出的是夏先生和叶先生的儿童本位思想。在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之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方面的引导,存在注重作文的形式、套作模仿来应试的问题,导致学生的习作华而不实。文章借提炼《文心》中与作文教学思想相关的精髓,以期给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写作;《文心》;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40-02
  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从清末正式诞生以来,不断变革和发展,虽然有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教育研究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这当然离不开语文教育大家们的积极作为。叶圣陶和夏丏尊便是这些语文大教育家的典范。1934年,两位先生合编了《文心》,由开明书店出版,两亲家的故事传为佳话,此书在当时乃至现代的语文教育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心》用极具趣味的小说笔法讲述了从1931年到1934年几个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的家庭温良恭让,教师敬业有学识,同伴上进有同理心,这本书描绘的教育生态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想化的。在刻画形象与记叙他们生活的同时,本书也提出了对语文阅读、作文等多方面教学的一些见地,其中在写作部分的内容给笔者的印象最为深刻。《文心》半数的内容与学生习作相关,其中写作教学的案例思想对我们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可以从中汲取动力和经验。
  下文将从“为了生活写作”“把生活当作写作对象”“养成向生活学写作的习惯”三个部分行文,来阐述《文心》中向生活学写作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为了生活写作
  (一)写作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生活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想象、组织能力,从生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学生活,这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写作是重要的,这一点早已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识,但写作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作文在各大考试之中占分比例高,不容忽视,不得不重视。这种“被动重视写作”的现象,绝不是一时一地的,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
  而《文心》中的教师有着超越于时代的语文教学观念,王先生说,只因为课表上有国文课去学国文,就“等于无益费精神的傻举动”。要了解自己的国文水平,就要去思考“整个自己的生活是否为此而改进了”。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文心》认为学生要是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作者,写作必须符合学生的内心,服务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它理应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语文教育目的始终是为了生活,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目的观,是向生活学写作的集体体现。
  (二)写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在《文心》中,他们运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回问”的方法。就如苏格拉底法一样,引导学生回问自己的方法。这种回问,可以说是一种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在自我认识水平不稳定的青春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写作中,回问就是指导学生按照命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发问写作目的、写作的构段谋篇、字词的精雕细琢。比如,扪心自问:“我写这篇作文的原因是什么?我是为了突出什么,表现什么?”这些发问,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更真实地发现自己内心,体悟社会人生,而达到自我实现,可以独立地、有个人特色地去构段谋篇,用文字完成表达自己的心愿。
  二、把生活当作写作对象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头
  曹雪芹呕心沥血写出《红楼梦》之时,他一贫如洗,但《紅楼梦》堪称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书里大段铺陈挥霍的生活,讲究精致的吃食,收藏珍稀的书本,写宫闱秘事,交结文人名士,享受儿女情长。这大概是因为他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年少时家境显赫,是名门望族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早年的他,在织造府过的是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这段年轻时的回忆,如梦一般出现在了这一部《红楼梦》中,若没有经历,《红楼梦》里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能力的提高,通常认为是从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反思生活入手的。《文心》中的教师们非常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作文教学在教室里进行,但工厂、街道、后院、寺庙也是他们向生活学习的教学场所。生活是如此广阔,五光十色的生活教人自发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反观我们的现实,我们大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学业繁忙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不体会生活的借口。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只有源头有清澈活水,作文才能行云流水。
  (二)充实自己的生活
  《文心》中乐华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在口袋里,在对生活有所感悟的时候,用笔写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当学生有了充实的生活,并且做一个有心人去观察生活时,就不仅仅是生活的留声机,不只是将生活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更多地有了自己对所见所闻的思考,也就是《文心》中所说的“触发”的功夫。
  乐华在夏日蝉鸣中体会了音韵之美,在忽明忽暗的影子中认识到明暗的对比,在上海战乱时写出了动人心魄的《难中日记》。他写出来的文字,经历生活的洗练,比之前深刻得多。后来他辍学当一名工人,迫于家庭的客观条件限制,受时代的召唤,去铁工厂。铁工厂里有飞转的轮子、炙热的火焰、劳作的同伴,他对俄国吟咏劳动的诗有了自己的体会。他在生活这座大图书馆里,收获颇丰,充实了自己的内心,他的写作更加真实而具有感染力。
  记录生活的点滴,量变促成质变,当积累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观察力敏锐、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那么在所需之时,那些积累的“源头活水”自然会在笔端写出不错的文字,这时就不用再担心学生“无话可说”。   (三)阅读延展生活
  学生客观上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直接生活经验是相对有限的。而阅读生活是无限的,在阅读的间接经验中,可以开阔视野,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与写作,同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项目。在《文心》中,枚叔指导张大文整理出了适合他读的书,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为孩子指明了方向。为孩子准备的书既有外国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又有古典文学《镜花缘》,为孩子推荐准备的书符合他们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也涉及古今中外,开阔视野,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读书当然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文本,身临其境地去完成沉浸式对话,去“玩味”“玩赏”书里的世界,去努力进行真正高质量的阅读。文章是作者把经验和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读者则要根据文字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养成向生活学写作的习惯
  (一)生活的触发
  “作文是生活”,那么同理可得:有了生活即有作文吗?回答是否定的。学生写作如同一根潮湿的火柴,教师要去点燃它,产生火花。将生活素材加工积累成写作的素材,需要触发的功夫。正如《文心雕龙》中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笔者第一次听闻“触发”这个概念,就是在《文心》之中。这本书中所谓的触发,就是与生活的细节产生火花,由一件事发散到更多、更广的事物上去,形成新的见解,从而行云流水,书写心中所思所感,最终便有情深意切、有血有肉的习作。
  学生要向生活学习,读“没有字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大千世界”,它是被亲情包围的家的港湾,是阳光青葱的校园,是一条条城市街道和乡村小路。这些“没有字的书”,是最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养成自发地下笔写作的好习惯。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的是,作文教学不止在作文课堂,功课也要落到平时,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引导学生成为爱生活的有心人。经过生活的酿制、成长的发酵,结出甜蜜的果实。
  (二)作文的修改
  《文章病院》和《推敲》两篇文章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教学阐述较多。《文心》中的写作教学,重视作文的修改是一大特点,这在我们现代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是少见的。王先生认为写作的病症是可以归纳总结的,那些毛病并不是不计其数的,学生们用心整理,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从而修正、避免。另外,学生的习作要多品多改,斟酌语言,以错为鉴。在回顾自己所写作文的过程中,修正词句、思想,咀嚼失敗的经验,方可找到一条成功的路径。
  反观我们的现实,在作文讲评课上,通常是教师“一言堂”,既评又讲,学生反响并不热烈,一堂一月难得一次的作文讲评课就结束了。从《文心》中汲取经验,学生初写作文之后,可以自己多思考、多动笔。学生要拥有所思所写的时间和过程,才能真正通过自己的反思,在习作后有所成长。教师的讲评,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但学生自主地反思也极其珍贵。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心》认为师生间进行写作学习,重点是要明白“向生活学写作”的真正内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细心观察生活、认真面对生活的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夏丏尊.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
  [2]周益民.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6):4-8.
  [5]张寿康.文章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6]张寿康.文章丛谈[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们的阅读逐渐变得浅显化与碎片化。小学作为坚实基础与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阅读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能是杯水车薪,而有目的地开展拓展阅读教学对于增加学生阅读量、深入理解教材文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吵闹。  谁要是生活在人群当中,那他就绝对不应该摒弃其他任何人——只要这个人是大自然安排和产生的作品,哪怕这个人是一个最卑劣、最可笑的人。我们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视为既成的事实和无法改变:这个人遵循一条永恒的、形而上的规律,只能表现出他的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碰到一些糟糕透顶的人
摘 要:在小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应从揣摩词句内涵,触摸文本情感入手开展教学。文章主要从捕捉关键字词,感悟情感内涵;字词插图结合,情思语言共生;运用词句训练,深化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进行研读与品悟,有效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揣摩;字词;体验;情感;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5
摘 要:职高教育,德育为先。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学生的立人之本、从业之本。新时代的职高德育要将继承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并重。文章主张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用好课前三分钟,坚持常态化的德育渗透,并从讲美德故事、集名篇名言、诵国学经典、谈社会热点四个方面,对这一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职高德育;课堂教学;课前三分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
摘 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那些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就像灿烂的星河般熠熠生辉。通过诵读经典,小学生能“腹有诗书”、治学修身、陶冶情操、塑造优良品格。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教师践行这样的思维理念,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经典诵读活动,尤其是以王船山的经典著作为蓝本,引导小学生兴趣诵读,培养小学生高尚的理想和情操,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
摘 要:“外语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实践技巧的培养。在考核方式上,不仅要发挥传统的评估方法的优势,也要通过有效运用形成性评价工具,把整个学习过程作为评估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教育科研的能力。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学习目标;教育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
摘 要:视觉传达专业由于其实用性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教学与比赛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给担任一线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研究了“赛教结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及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希望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视觉传
摘 要:综合类职业学校规模大、专业多,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围绕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多年德育工作的经验,开展了学校顶层设计、系部特色创新的德育管理“一系一品”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些想法和思考,为构建德育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关键词:德育特色;“一系一品”;综合类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3  课题项目:苏州市德育特色学
摘 要:近些年,甘肃省汽车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对汽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抑或是质量均需满足特定要求,故高职衔接培养高质量、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是必然趋势。集体化办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而言存在一定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与高职院校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主要以甘肃省为例,探讨了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汽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模式;汽车专业;高职衔接;
月——她是浮动的本身——当你睡在你的摇篮里的时候,从窗门窥探进来,说:“这孩子我很中意。”  她软步走下了云的梯子,毫无声息地穿过窗门的玻璃。于是她带来了母亲柔软的温和,俯在你的上面,将她的颜色留在你的脸上。因此你的瞳仁成为碧绿,你的两颊异常青白。因此你看着这来访者的时候,你的眼这样意外的张大了;她又这样柔和地用两臂拥抱你的颈子,所以你以后便永远易于落泪了……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