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应将有效教学思想渗透到每一天、每节课、每一个教学行为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高效地学习知识。因此,笔者对如何追求“趣效”双赢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精妙的导语来抓住学生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记得我在上《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借鉴了王崧舟老师的导语,上新课之前,我告诉学生,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有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了这样一首诗。于是,课件呈现《你是这样的人》。接着,我满怀深情地朗诵。学生听完之后,感触颇深,周总理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
2.用微笑、激励的手段来关注学生
记得有一次上新课之前,由于学习委员的失误,她把预习作业给漏掉了,结果全班同学都没有预习。看着学习委员不敢抬起的头,看着全班同学一个个紧张的表情,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微笑着说:“既然你们都没有预习,那么就都是一张白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在这节课的表现最好,谁的发言最积极,回答问题最准确?”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得精彩,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用恰当的提问来引领学生
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所以教师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只有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更能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找准矛盾焦点,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引领学生去朗读、去分析廉颇说的那段话从而找到原因。接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上去的?这官到底该不该升?学生又以极大的兴趣抓住课文中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等句子感受到蔺相如的品质。最后我又问:他们是怎样和好的?从而体会到两人的精神,升华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4.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锻炼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我有时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为一组,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为一组。有时又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放在同一组。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前者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方便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但却很难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起作用。后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但结果却往往造成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滔滔不绝”,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望洋兴叹”。这时教师要注意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并相机进行个别辅导,让人人参与合作交流,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得到共同进步。
二、 用好教材,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从《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总要求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实际,明确课堂教学重点。如同样是教学《詹天佑》,第一次上课我花很多时间让学生研究怎样开凿隧道、怎样设计“人字型”线路等问题,结果一节课下来,许多同学还是搞不清楚火车到底是怎样行驶的。课后,我通过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第二次教这篇课文时,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我重视了开头几个小节。因这几个小节交代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认识了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时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才能强烈地感受到詹天佑不同寻常的爱国精神、科学态度和聪明才智。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轻松高效地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三、 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其次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总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不但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再次,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因为尊严受损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主创新。
四、 自我反省,争取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1.学生反省
教师可让学生每天尝试着问自己下面一些问题: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什么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有什么没弄懂?今天我又有什么新发现?今天我提问了吗?发言了吗?参与了讨论吗?……什么时候,我们能让学生这样思考问题,高效的课堂必是学习最有效。
2.教师反省
在要求学生反省的同时,教师也要经常反思下面一些问题:今天我有忽视学生的反映吗?上课我有没有漠视学生?我与学生有交流吗?有微笑吗?有讨论吗?我关心了学生的哪些方面?我表扬学生的进步了吗?……什么时候,我们能自觉地拥有这种习惯,高效快乐的课堂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精妙的导语来抓住学生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记得我在上《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借鉴了王崧舟老师的导语,上新课之前,我告诉学生,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有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了这样一首诗。于是,课件呈现《你是这样的人》。接着,我满怀深情地朗诵。学生听完之后,感触颇深,周总理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
2.用微笑、激励的手段来关注学生
记得有一次上新课之前,由于学习委员的失误,她把预习作业给漏掉了,结果全班同学都没有预习。看着学习委员不敢抬起的头,看着全班同学一个个紧张的表情,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微笑着说:“既然你们都没有预习,那么就都是一张白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在这节课的表现最好,谁的发言最积极,回答问题最准确?”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得精彩,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用恰当的提问来引领学生
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所以教师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只有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更能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找准矛盾焦点,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引领学生去朗读、去分析廉颇说的那段话从而找到原因。接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上去的?这官到底该不该升?学生又以极大的兴趣抓住课文中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等句子感受到蔺相如的品质。最后我又问:他们是怎样和好的?从而体会到两人的精神,升华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4.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锻炼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我有时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为一组,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为一组。有时又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放在同一组。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前者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方便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但却很难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起作用。后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但结果却往往造成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滔滔不绝”,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望洋兴叹”。这时教师要注意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并相机进行个别辅导,让人人参与合作交流,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得到共同进步。
二、 用好教材,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从《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总要求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实际,明确课堂教学重点。如同样是教学《詹天佑》,第一次上课我花很多时间让学生研究怎样开凿隧道、怎样设计“人字型”线路等问题,结果一节课下来,许多同学还是搞不清楚火车到底是怎样行驶的。课后,我通过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第二次教这篇课文时,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我重视了开头几个小节。因这几个小节交代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认识了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时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才能强烈地感受到詹天佑不同寻常的爱国精神、科学态度和聪明才智。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轻松高效地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三、 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其次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总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不但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再次,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因为尊严受损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主创新。
四、 自我反省,争取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1.学生反省
教师可让学生每天尝试着问自己下面一些问题:今天我学到了什么?什么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有什么没弄懂?今天我又有什么新发现?今天我提问了吗?发言了吗?参与了讨论吗?……什么时候,我们能让学生这样思考问题,高效的课堂必是学习最有效。
2.教师反省
在要求学生反省的同时,教师也要经常反思下面一些问题:今天我有忽视学生的反映吗?上课我有没有漠视学生?我与学生有交流吗?有微笑吗?有讨论吗?我关心了学生的哪些方面?我表扬学生的进步了吗?……什么时候,我们能自觉地拥有这种习惯,高效快乐的课堂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