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不同剂量胶原酶注射对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胶原酶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不同剂量胶原酶注射对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ASA 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胶原酶600 U/节组(n=30);B组:胶原酶900 U/节组(n=30)及;C组:胶原酶1200 U/节组(n=30);年龄25~68岁,性别不限,观察治疗后早期3 d VA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7d及1、3、6、12个月远期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随机对每组10例患者行颈椎核磁共振复查.结果 3组治疗后12、24、48和72 h的VAS评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7d3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A组63%、B组67%及C组63%.3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优良率逐渐增加(P<0.05),其中,B组和C组在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3组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1),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胶原酶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安全有效,且以每节椎间孔外侧口注射胶原酶剂量900 U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选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亚型对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的差异.方法 选取39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分为Ⅰ亚型组(夜间正常血压136例),Ⅱ亚型组(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Ⅲ亚型组(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根据3组心脏、颈动脉超声、头颅MRI或头颅CT、肾功能等检查,对3组靶器官损害进行分析.结果 Ⅲ亚型组的左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Ⅰ亚型组和Ⅱ亚型组(P<0.05),Ⅲ亚型组脑卒中、肾功能的发生率高于Ⅰ亚型组和Ⅱ亚型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低脂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有氧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g/次,3次/d;两组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CA125和HE-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O-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病理诊断结果的卵巢肿块O-RADS分类为4类的96例患者CA125和HE-4数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联合CA125、超声联合HE-4,以及超声同时联合CA125和HE-4(三联评估)这3种鉴别方案对O-RADS 4类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结果 O-RADS 4类肿块中病理结果为恶性的病例占28.1%(27/96);卵巢恶性病灶组的CA125和
目的 研究用两点定位法及自行设计的定位穿刺仪作脑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并结合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脑内血肿患者30例临床资料,均使用两点定位法及自制定位穿刺仪进行微创血肿穿刺,同期自入颅内压监护探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5) min,术后立即复查CT,引流管置入方向准确,22例(73.33%)的患者血肿清除大于50%,术后2~3d内血肿清除超过95%的患者达28例(95%).术后1个月,GOS 5~4分20例(66.67%),无一例死亡;术后6个月,GO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