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亚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32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亚型对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的差异.方法 选取39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分为Ⅰ亚型组(夜间正常血压136例),Ⅱ亚型组(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Ⅲ亚型组(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根据3组心脏、颈动脉超声、头颅MRI或头颅CT、肾功能等检查,对3组靶器官损害进行分析.结果 Ⅲ亚型组的左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Ⅰ亚型组和Ⅱ亚型组(P<0.05),Ⅲ亚型组脑卒中、肾功能的发生率高于Ⅰ亚型组和Ⅱ亚型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血管靶器官的的损害高于舒张期高血压(P<0.05,OR>1).结论 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对心血管靶器官损害高于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夜间收缩期血压升高是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降低夜间收缩压可能是潜在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
目的 探讨果葡糖浆和高脂饮食对肥胖进展、脂代谢和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40只初断乳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果葡糖浆组、高脂组和联合组,每周记录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并且进行体成分测量.13周后收集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饮食干预13周后,高脂组和联合组的能量摄入、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果葡糖浆组的能量摄入和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成分测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 探讨妊娠30~ 32周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子痫前期发生的预测意义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4例正常妊娠者设为对照组;同期58例子痫前期孕妇设为病例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30~ 32周血清样品,通过ELISA方法检测AMH水平,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血清AMH水平高于病例组;(2)血清AMH值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有一定的负相关性(P<0.05);(3)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大于病例组,剖宫产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