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谱写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从资源形态、供给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以其自身特点在树德、增智、强体等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劳动教育赋能,进一步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供保障,以线上优质资源带动线下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
其他文献
目的 降低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医护双方合作,优化气道管理团队,完善人工气道湿化评估方案,改良气道湿化装置,增加气道湿化途径,实行复合序贯式湿化-排痰护理管理模式等,实现了气道湿化、辅助排痰、气道廓清一体化。结果 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从28.57%降低至11.26%,目标达标率为100.58%,进步率为60.59%。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重症
<正> 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是氯乙烯共聚物中很重要的品种之一,广泛地用作塑料,涂料、合成纤维及唱片等的原料。其聚合方法有溶液法,悬浮法及乳液法等 共聚物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共聚物的平均聚合度及其组成。通常在从事于共聚合反应制备共聚物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对于某一组成共聚物的试制最重要的是摸索控制某一给定组成所要求的平均聚合度的聚合反应工艺条件。但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条件试验,不但
期刊
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问题,直接影响服务"三农"的效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立足新时期发展需求,找准自身转型发展措施,显著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基于此,文章以农村商业银行为着手点,分析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探寻提升服务"三农"效果的措施。
<正>近几年来,我校专注于打造“勤敏”文化品牌,在学校形象、学校环境、师生精神风貌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我校推行“智学课堂”教学模式,即转变学生原先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其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学生的“多言堂”,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快乐、有效地学习。经过近三年的摸索,
期刊
近年来学习进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但是进阶的水平划分没有确定的理论依据,严重影响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SOLO理论可以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发展水平。本论文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学习进阶水平进行分类并以“氧化还原反应”章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凭借进阶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教师科学化、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参考建议。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学习进阶理论和SOLO分类
进入21世纪,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湿地生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大多数湖区城市面临生态屏障受损、自然灾害频发、珍稀生物濒临灭绝、地方文化消失等问题。湖北省洪湖湿地保护区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综合体。从生态视野出发,提出湿地修复策略,以推动洪湖地区的乡村振兴进行探讨。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集体得以形成和维系所需要的思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凝结与升华。小学生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关系着未来公民的道德素养。劳动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培育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小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主要涉及团结、共情、协作、包容四个维度。劳动教育与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内在的联系,劳动教育中渗透着
伴随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变革式重组。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数字劳动教育的出场。采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数字劳动教育最显著的革新表现为3个方面。其一,数字劳动教育内容的创新,培育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成为核心内容。其二,数字劳动教育途径的拓新,打破了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实现“生活即教育”的育人目标。其三,数字劳教育方式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正>据《宁波日报》报道,每人50元,在宁波生存10天,这是浙江师范大学生存实践团16名队员给自己规定的“极限挑战”命题。地推员、话务员、家教老师、外卖骑手、搭台工人、仓库分拣员、产品包装工……在这场青春的历练中,这些“00后”大学生尝试了30余种工作,最终无一人挑战失败。所谓生存体验,就是参与者在缺乏外部支持的背景下,通过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来维持自己在一个陌生城市的生存。
期刊
居家劳动是寓于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它真实发生在居家生活的情境中。文章以中小学生居家劳动为例,在充分探讨居家劳动定位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标下居家劳动的途径、评价与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贯穿学生生活,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