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弊端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对策来应对?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尽管不少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但至今也没有走出“高耗低效”“少慢差”的怪圈。
  
  1 现状分析
  
  1.1 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从教材而言,新教材比以前有了进步,有了“写作训练”的具体内容,且自成体系,但其编写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例文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示例”。从师生而言,认为作文不用教,写文章是有天赋的,短短几年的几节课是很难训练得有成效的。何况语文考试作文分数相差不大,与其花大力气下苦功去写作文,不如将精力放在更能拉开总分距离的理科上,缘于这些观念上的偏误,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没有详细的作文教案,随心所欲,只有一个粗略的写作打算: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至于怎样写,写什么,只凭手里的一个作文题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1.2 作文教学的功利性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慢工出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数理化相对“见效”要快一些,于是大部分学生都疏远了作文训练。自高考以来,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于是出现了考什么训练什么的局面。高考试题一出,写作训练马上转舵。这样的训练慢慢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着淡化了,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四不像”,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
  
  1.3 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思想“低龄化”
  中学生由于学业负担重,自由活动和社会实践时间偏少,作文的材料贫乏,写作难有新意。多年的应试作文,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被迫按应试模式写作,以致头脑僵化、思维阻塞、文思枯竭,创造性精神被消磨,创造性思维被扼杀,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一统化标准的束缚下,作文教学在观念和实践上深陷固定模式中。学生的作文也被一系列或隐或现的苛刻要求逐入了一条狭窄不堪的死胡同,思想幼稚苍白,思想的触角只是停留在生活的表象,而未深入复杂的深层去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以致题材单一,主题过于浅显或过度拔高,思维不活,思路狭窄,思想幼稚。
  
  1.4 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评讲简单重复
  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即使点评,大多也是笼统空泛,千篇一律,带有“八股”之气。因为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讲评时往往很简单。指导不得要领,流于形式,重复讲评,往往是那几句话:不符合话题,文体不明,没有点题,语言枯燥等。老师反复讲评,但具体写法上应注意些什么,则缺乏专门指导。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也是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作文是“三无产品”,即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
  
  2 对策研究
  
  2.1 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正确含义,树立新的写作理念
  写作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渲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曾多次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教授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抓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做好人,要让他们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引导他们用好书不断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引导他们由肤浅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渐走向丰富。
  
  2.2 指导学生重视生活和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学生的作文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假大空,只有为了考试而赶制的一种次品。在这种文章中,你根本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所以,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势在必行。①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时代的发展。“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关心政治,关心社会,注重人格修养,懂得观察生活,懂得如何去做人。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深入生活,再现生活。②增加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积累。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它具有综合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启智慧之眼,开智慧之窗。”读书越多,知识容量越大,创造力越高。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家写作的方法,以期对写作有所帮助;通过阅读,锻炼记性,积累写作素材,使自己笔下流出的东西生动、鲜活、引人。③学习中日积月累,内化语言文字。重视基础知识和写作(下转第56页)(上接第53页)素材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从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广播、电视、网络等了解各种信息,以增加自己的积累,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潜移默化、点点滴滴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
  
  2.3 指导学生写“真”,强调真情实感和真实心灵的裸露
  当前学生作文假而空,如何克服?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求真务实。训练学生写真实的内容,训练学生写熟悉的内容。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绘真景,抒真情。如果学生抛弃自己熟悉的生活而去写一知半解甚至道听途说的东西,那只能是凭空想象,缘木求鱼。我们认为,丰富心灵的润泽培育、人生世相深刻感悟、情感的真实坦露和社会现实的真实表达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好的文章大抵就是“不平则鸣”或有感而发写下的。任何一个作家,只要是他的优秀作品,大抵都是他最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一个作家心灵的外化。甚至还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作品,就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因此,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和真实心灵的祼露。
  
  2.4 作文批改采用多种形式,有重点的突出训练能力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是批改作文却是令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是费时多而收效低。我认为不宜采用单一的批改方式,须综合运用多种批改方式。①学生自改,授之以渔。一般说,修改作文应从文章的内容和文章形式两方面进行。内容包括文章思想观点的斟酌和材料的提炼;形式包括文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标点的使用,书写格式的规范等。第一步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六个方面作出判断。第二步是对字、词、句、标点等加以推敲,进行修改。②学生互批,对照相长。首先成立小组,三人一组,每组好、中、差搭配组合。具体做法是:抓住训练要求,每次训练都有重点;抓常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答疑,一般鼓励学生自行解决;修改完毕,写上评语,打上分数,签上姓名;教师最后复查。③教师面批,有的放矢。四类作文面批,立场模糊的作文,过分差的作文,内容有效大问题的作文,水平较高的作文。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关键词校田径运动会新尝试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
如果说,《封神演义》里闻仲太师的第三只眼能辨忠奸,那么,我以为教代会也是“第三只眼”,可以有效地检验学校的公信力。我们来“旁观”一所地处偏僻农村的二类初级中学的一次教代会吧。  某周六,该校如期召开某届某次教代会。在会议的议题中,有一项“改革”举措——学校每学期从全体教职工“30%的绩效工资”里面各“抽出”1000元,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估奖励。这遭到多数代表反对。反对意见中,有的认为教师工资本来
自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算起,关于均衡发展的研究和操作有十多个年头。上面的政策要求各地以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下面的实际情况是还有一些学校和部门依然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被动地按部就班,不反思过去,不把握现在,不规划将来,坐等均衡的实惠,
摘要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可以反映出语言的发展状况。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词语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而对于词语教学的研究也没有创新性的建设。笔者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文中对我国小学词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特别是对“立体式”词语教学模式对我国传统的词语教学是一项突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立体式”词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
摘要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培养兴趣,让孩子想学;指导学法,使孩子会学;强化训练,使孩子“用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所应具备和掌握的教学艺术方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教育孩子教与学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已经10年了,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但就语文教材本身而言,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的有限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学语文放大到社会的大环境去实践和应用,离开了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本地教育资源语文实践能力    1 以校为本,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当教师满怀真心、爱心、细心、耐心地投入工作,充分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环境下的便利    (1)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浩瀚的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宝库。网络上的信息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文字、图片还有声音、视频及flash等多媒体资源。这些给高等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拓宽思想教育途径。传统思想教育工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同样,作为一名班主任,想要看到班级和学生阳光的一面,首先自己要有阳光的心态。  做班主任的那几年,我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要带出什么样的班级?班级建设目标的关键词是什么?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一个班集体,应形成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班主任则要对这个班级目标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为此,我将班级共同奋斗目标定位为“四雅”,即优雅的举止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首位的.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就必须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而能否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
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多本畅销书的作者,曾三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并被推选为普利策奖终身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