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建模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为此,笔者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理论上及实践上阐述:1、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方法。2、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全文查看链接   4、在教学中还要结合专题讨论与建模法研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建模专题,如“代数法建模”、“图解法建模”、“直(曲)线拟合法建模”,通过讨论、分析和研究,熟悉并理解数学建模的一些重要思想,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甚至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自己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建模练习,从而让学生尝到数学建模成功的“甜”和难于解决的“苦”借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这亦符合玻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也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是对现实的反映,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它既有积极的功能,也有消极的作用。例如明媚的春光令人愉快,学习获得了成功或被评为先进时产生的喜悦……这些都是因为客观现实满足了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而产生的愉快、喜悦的情绪体验;再如自己说错了一句话或做错了一件事引起的不安,甚至烦闷、忧虑,这些都是因为客观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以兴趣、情感为基点,为促进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本文笔者通过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讲述高中数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