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噎,进行性加重2个月,无反酸,偶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门诊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8 ~ 33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表面糜烂溃疡、质脆、易出血;下段可见2条曲张静脉,延续至贲门,蓝紫色、迂曲,红色征阴性(图1).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紊乱、皱襞破坏,长度约3个椎体高度,钡剂通过时可见充盈缺损,管腔偏心狭窄(图2).胸部增强CT示食管中、下段可见5.
【机 构】
: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噎,进行性加重2个月,无反酸,偶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门诊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8 ~ 33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表面糜烂溃疡、质脆、易出血;下段可见2条曲张静脉,延续至贲门,蓝紫色、迂曲,红色征阴性(图1).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紊乱、皱襞破坏,长度约3个椎体高度,钡剂通过时可见充盈缺损,管腔偏心狭窄(图2).胸部增强CT示食管中、下段可见5.8 cm ×3.7 cm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与周围气管分界不清,增强后明显强化(图3)。
其他文献
目的 使用改良Nuss调查表评价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96例漏斗胸患者行Nuss手术,留置钢板2~3年后行钢板拆除术.选取Nuss手术前、Nuss手术后1年及拆除钢板前3个时间点,使用改良Nuss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不同时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Nuss手术后1年与Nuss手术前比较以及拆除钢板前与Nuss手术后1年比较,调查表得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6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1岁.妊娠12~38周,平均24.5周.4例马方综合征,2例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A3S1例,A2C2例,A3C3例.5例手术治疗,1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其中Bentall手术1例,Be
患者 男,73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物3天.除右侧面部出汗少,无其余不适.查体:右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缩小,桶状胸.胸部X线正、侧位片显示右胸顶部椭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规则,与胸顶部及上纵隔分界不清。
目的 研究漂浮导管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8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男39例,女46例,年龄(22.8±16.5)岁,体重(46.4±12.1)kg,单纯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5例,其他1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行急性
目的 初步总结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 Ⅰ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49.5±10.3)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1例,Ⅱ级4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9例,重度6例.同期手术包括主
肺动脉高压是心脏移植的高危因素[1],对其的准确评估和正确处理是预防术后右心衰竭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我们观察了伊洛前列素(iloprost)在治疗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9年10月至201 1年3月,我们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9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应用单操作孔法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38例,女8例;年龄14~45岁,平均23.4岁.左侧病变27例,右侧病变19例.首次发病20例,复发病变26例;合并肺气肿6例,血气胸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X线胸片和胸部CT确诊为气胸.全组病例术前均在患侧锁骨中线第1或第2肋间置入艾贝尔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
2012年9月21日至22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主办的“2012年全国普胸外科新进展论坛暨第15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举行。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切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9月17例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叶内型肺隔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3岁.术前通过增强CT确诊9例,未确诊8例.选择3孔切口,在下肺韧带内找到异常动脉后,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切断,然后根据情况选择肺楔形切除或者肺叶切除.结果 17例胸腔镜手术均成功,无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