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成为职业学校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目前,围绕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整合,大致有两方面的实验。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一是让学生凭借网络,或采集资源,或进行预习,或质疑讨论,或完成作业。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变了原来教师用笔写教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而这些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现在教师不仅会用电脑写教案,还要把教案改编成多媒体课件脚本,然后根据课件脚本制作出多媒体课件。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充分了解所教课程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旧的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就是教师的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过程。做一个课件并不容易,一个课件要凝聚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基本功等。在多媒体技术应用实践中,教师不仅制作课件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也相应提高了电脑知识水平。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既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又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有效地改善了学习,革新了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整合过后的教学,使教师更轻松,让学生也听得更明白……通过多媒体系统的传送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下教师与学生间的协作式学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导入环节。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传统的导入,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多媒体集文字、图像、音频等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把教学过程从单向灌輸向双向、互动教学转变,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从死记硬背向独立建构知识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都在不同情形下结成一个较为稳固的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式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分工协作完成共同任务为目的,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促进学习个体进行知识的意义构建。这种合作与协作的学习方式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增强独立学习的有效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应当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独立地学习,又能恰当地投入协作式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
  作为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班级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客观要求,它在学籍管理、成绩处理、交流讨论、心理辅导等各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信息时代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树立教育信息化的新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开展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班级管理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设计。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不仅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高考是对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成绩的一个检查,是普通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也是农村学生走出家门的一种捷径。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每一位高三学子的梦想。通过两年的高中生活,莘莘学子已经学习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但在做题时做到知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仍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生物学科,知识点繁多,知识面广,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下一番苦工夫。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和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了解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对成功稳定就业的影响,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辅导员对高职毕业生正确就业定位的指导对策。  关键词: 辅导员 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指导对策    高职毕业生能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与否,而且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与否。近几年,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但是追
摘 要:针灸是传统中医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简略地谈一谈在课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型教学;真人教学;针灸    针灸即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
学生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学生探究时,不要把自己制造的教学任务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儿童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行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不是把学生都要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他们热爱音乐,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各项潜能,从情感培育及个性发展的层面给予关注,让有差异的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努力消除各自的不良情绪,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培育;以情为本;动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等指导下,我明白:小学音乐教学不是把学生都要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他们热爱音乐,培养他们学
摘 要: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信息网络,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观念转变、教师素质提高、软硬件建设、资源库建设、地区间交流合作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评价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的错误认识  由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