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延庆县人民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满意度。针对居民对满意度较低的项目进行分析,探讨原因,并最终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救助 满意度
  一、研究意义
  1.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救助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困难人群的关怀,有助于促进社会认同。贫困人民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就会滋生疏离主流社会,对他人社会和政府失去认同和信任,这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当代社会和谐是在发展进程中实现的动态和谐,而要在发展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就需要保证所有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增进社会成员对于发展的认同。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缩小社会分配的差距,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 提高人民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满意度
  本课题主要从社会救助的宣传途径、社会救助标准以及社会救助的公平性三方面来调研延庆县居民的满意度,并对居民不满意的地方深入了解,提高居民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满意度。
  二、现状分析
  在对延庆县86位居民的调研中,不少居民都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政府的工作仍不到位,本文将社会救助体系满意度分为社会救助的宣传途径、社会救助标准以及社会救助的公平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社会救助体系的宣传途径及宣传效果
  在问卷中,当问及您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有关社会救助的政策?(可多选)时,大多数(70%以上)的居民选择了电视,位居第二位的为广播(27.14%),排在第三位的是报纸(22.86%),政策咨询(7.14%)只有少数人选择。
  在问卷中,当问及您了解社会救助体系时,很少数人(12.86%)对社会救助体系有着基本的了解,大多数人(87.14%)对社会救助体系都不太了解。
  2、社会救助的标准
  在问卷中,当问及社会救助标准能否满足生活需要时,有42.86%的人认为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而57.14%的人则认为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居民认为城乡差别不应该存在。
  3、社会救助的公平性
  在问卷中,当问及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核实家庭实际收入(25.17%),其次为政府在评定和控制力度上的欠缺(24.29%),排在第三位的为其他制度的不完善(21.4%)。
  在访谈的过程中,不少居民认为社会救助的公平性欠缺,一些家庭富裕的人也在享受着社会救助的政策。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
  1、社会救助没有实现城乡统筹
  城乡分割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显著特征,这种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例如在保障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方面,目前仍然是城乡有别。现行社会救助更多地满足城市贫困居民的需求,而对农村贫困居民的救助需求满足不够。由此,事实上进一步强化甚至扩大了城乡差距。
  2、社会救助的水平偏低
  现行社会救助或者沿用十几年前的救助标准,或者有意定制偏低的救助标准,在实施时,过分强调“最低”生活水平。有研究表明,全国很多地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比当地的实际贫困线低,一般只占实际贫困线的79%,有的地区低保标准仅占实际贫困线的54%。
  3、社会救助理念落后
  现行社会救助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的救助理念,即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调查为基础,基于这种理念实施的救助,不可避免地导致以下结果:(1)申请者想方设法隐瞒自己的实际收入,因为隐瞒多少意味着可以从政府那里多拿多少;(2)申请者无意通过劳动或其他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因为增加多少意味着失去多少。一旦其实际收入水平超过政府颁布的救助标准,他/她还将失去享受救助的资格;(3)由此,现行社会救助制度无助于贫困者摆脱贫困,相反却有可能长期维持一个最低收入阶层。
  四、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调整和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社会救助
  首先要转变的是对于穷人的看法和态度,不能简单地把穷人的贫穷归结为个人原因。在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当代社会,政府和社会应当承担对于穷人的救助责任,支付社会变迁的成本。
  其次,不能把救助穷人单纯地看作是增加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而应看作是政府和社会的应尽之责,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客观需要。实际上,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完全一致的。
  再次,应当深入领会社会救助的内涵,明确区分现代社会救助与传统式的社会救济的差异。社会救助是向陷入困境者传递多种资源的复杂过程,要把保障其生存看作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配套救助和社会工作,促进被救助者通过自助摆脱贫困状态,融入主流社会。
  2、积极促进社会救助的城乡统筹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理应促进城乡协调,而不能进一步强化城乡分割,扩大城乡差距。为了促进社会救助的城乡统筹,需要强调各级政府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突破农民有土地提供保障的错误观念,需要加速推进城乡一体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且一些地区的试点表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完全可行的,在财政上也不会增加过大的压力;当务之急是总结经验,广泛推行。
  3、重视受助者的能力建设
  社会救助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助者借助外力摆脱贫困。为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救助理念,变消极救助为积极救助,变单纯现金救助为综合性服务提供,变对象化救助为参与式救助,变救助赤贫为促进资产积累,最终增进受助者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
  具体到实际工作,主要体现为以下五點:(1)要改变救助工作者对于受助者的对象化态度;(2)要适当丰富救助项目;(3)要允许受助者在一定的范围内积累资产;(4)提高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水平;(5)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非政府组织介入社会救助事务。
其他文献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四次.本次调查仍严 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 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
期刊
【摘要】在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我国这样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更是经历严峻的挑战。笔者试图在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后的时期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计量 公允价值  2008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我国的经济不免
【摘要】在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逐年递增,公租房建设任务繁重,政府建设资金不足和楼市调控趋严的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参建公租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于目前开发商参建公租房并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对开发商而言难以形成强烈的驱动力。本文深入分析了开发商参与建设公租房对自身发展的有利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参建的困境。在综合分析了开发商参建公租房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参与公租房建设的思路,在开发商和政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
见危不救行为导致受害人在完全可以获救的情况下,在众目睽睽之中走向死亡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法学界和社会公众之间,将见危不救行为作为犯罪予以惩治的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三次.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5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2015年9月至11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年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始终强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事实上,信访中的不少诉求,通过沟通交流、协商调解,也是不难化解的。处理信访问题,正如“大禹治水”一样,光靠堵是行不通的,要适时疏导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达到舒缓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学会做思想工作,掌握解开信访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现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行成本控制是一个有效途径,人力资源成本作为施工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在施工企业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对降低施工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提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市属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掀开序幕。北方工业大学立足自身特点,结合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所进行的供给侧改革还在积
图书馆是书业企业最重要的团体客户,书业企业有必要对图书馆购书情况做一个比较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其购书情况与特点,促进对图书馆客户特殊需求的了解,获知书业企业在
目前,全国电力系统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对外树立形象,对内营造和合发展的氛围。但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笔者认为,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写的问题。就有写的能力。二是想写的问题。就是记者要有想写的意愿。三是索材的问题。就是有充足的新闻索材可掌握。四是能上的问题。就是发稿通道。会写、想写、有又东西可写,写了还能上。这事就好办。  解决会写的问题  武侠小说中,剑客想纵横江湖,你必须有高强的武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