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信访工作中对上访者的情绪疏导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年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始终强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事实上,信访中的不少诉求,通过沟通交流、协商调解,也是不难化解的。处理信访问题,正如“大禹治水”一样,光靠堵是行不通的,要适时疏导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达到舒缓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学会做思想工作,掌握解开信访人“心结”的方法与技巧,是每一名信访工作者的必修课。
  一是要换位思考,做到情感“零”距离。要解开对方的“结”,首先应做到自己心中没有“疙瘩”。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上访人群,面对他们不同的疑难杂症,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导致和上访者对立,势必会影响接访效果。要摒弃不良情绪,做到大度、容人,理解人、体谅人,不因信访人的一句言语、一时的态度,而讨厌、歧视对方,不斤斤计较,心平气和、坦坦荡荡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没有难事不上访,不受难为不偏激,虽然他们有过激的言语,有让我们生气的理由,但我们的天职就是为人民服务,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做换位思考,这们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看见信访人就烦,听见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想拍桌子,即便嘴上不说,脸上看不出来,心里也疙疙瘩瘩,如何能够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做工作?即使勉强做了,也必定收效甚微。在接访过程中要对上访人做到真心关爱,把上访人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至友亲朋,要诚心诚意地为上访人解难,饱含真情地关爱上访人,只有这样,接访者与信访人之间才能产生相互信任关系,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二是用心沟通,还上访者以“尊严”。“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一语风行。实际当中,上访者往往会在上访过程中的许多部门受到冷遇,经常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何谈“尊严”。我们无法要求别的相关部门,但是信访部门接访人员一定要给上访者以尊严,让他们体面地倾诉心中的积怨,要提倡并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句话语暖心、一片诚心办事”。“良言一句三冬暖”,我们一句简单的“水凉了吗”、穿这么单薄,冷不冷”问候语,也很容易转移对方注意力,把談话纳入我们需要的轨道。在方法上,应重视沟通,提倡“主动上门”。 在办公场所做思想工作,老百姓有惧上的压抑感,而一踏进老百姓的家门,我们就变成了客人,距离会一下子拉近,抵触心里也会减少许多,相互间也容易沟通。在技巧上,应找准结合点,努力制造共鸣。有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说得再好,对方不愿听也是白费。甚至说得越多,他心里越烦,抵触得越厉害。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他的工作、家庭、人际关系、阅历、脾气性格等诸多方面,谈话中及时捕捉对方的思维、心态、情绪,掌握其真实想法,找准谈话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寻找共同语言,激起共鸣,为最终解开“心结”铺平道路。产生共鸣后,一些原来不入耳的话也会变成“掏心窝子话”。
  三是以情动人,让上访者心悦诚服。无论采取什么手段,运用什么技巧,要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出于一片诚心。诚心应表现为“真心为信访人解决问题,为他们真心付出劳动;在与信访人的谈话、接触过程中,一切言行都始终从真正关心、帮助他们出发。如果心不诚,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认为是在教训他,每采取一项措施,每为他办一件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你是不是在耍他、糊弄他,这样一切工作都成了无源之水。人人都有感情,由此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些硬性的制度、规定,远不如情真意切的话语,温和的笑容更能使人心悦诚服。
  四是将心比心,理顺上访者的偏执情绪。信访人大多易冲动,靠命令和说教不但无济于事,还往往会激化矛盾。无数的经验表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相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要将心比心,对信访人嘘寒问暖,理顺信访人情绪,特别是对情绪激动的信访人,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把法律和情理化作滋润肺腑的春雨,去唤醒信访人心灵的春天。绝不能用简单粗暴、行政命令、强制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信访人进行奚落、训斥。信访工作者是做思想工作的主体,但丝毫不排斥综合利用其他资源。充分发挥与信访人能谈得来的人的作用,包括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用各种方式开导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
  我们强调带着感情做疏导劝解工作,但决不能把做思想工作等同于陪笑脸、说好话,还应注意把握好两个尺度,做到不温不火:一是态度应软硬适度。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其本质是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放弃错误认识,向依法解决问题的轨道上靠拢,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了教育这一本质方向。信访人对的,我们要肯定,错的,要给他们指出来,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该批评的就批评,该教育的就要教育。二是距离应远近适度。和信访人距离太远,没法沟通,无法开展工作,距离太近,热情过度,不利于信访人认识自己的错误,容易产生非分之想。
  总之,信访现象同其它事物一样,都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能够做到认真倾听,遵循为群众排忧解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规范接待群众的礼貌用语和忌语,把握上访人员的思想脉搏,积极对上访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益疏导,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有效防止突发事件和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
其他文献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例,从审稿和出版2方面总结一些缩短科技期刊出版周期的有效途径,包括建立和完善审稿制度、发挥编委会定稿作用、更新审稿专家队伍、激发责任编辑的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
【摘要】国与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然而长久以来我国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本文尝试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探讨人才流失的原因,从而得出我国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存在着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效率上的劣势。  【关键词】 人才流失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物品 公共服务  一、引言  众所周知,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主权国家而言,一国能否保持本国人才队伍在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中
历来,拳家都公认杨澄甫是杨家太极拳传承人,杨禄禅太极拳经杨澄甫传承,创新,定型为《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拳架和语言文字,对杨氏太极拳的武术传播和民众养身保健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现却有人说:“杨澄甫非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意欲引起争论。  作者张光燄先生在2010年第2期的《武魂》上撰写《求真求实,从宗师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一文,文中把汪永泉放到杨澄甫的对立面来看问题。以先否定杨澄
“惩罚”和“奖励”本是一对孪生姐妹,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赏识”、“表扬”和“奖励”已成为当前新教育理念的主流,人们经常提到表扬和奖励,却很少有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四次.本次调查仍严 格遵循“同口径、可比性”原则,继续沿用四套问卷进 行全年龄段人口的调
期刊
【摘要】在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我国这样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更是经历严峻的挑战。笔者试图在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后的时期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计量 公允价值  2008年,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国家。我国的经济不免
【摘要】在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逐年递增,公租房建设任务繁重,政府建设资金不足和楼市调控趋严的社会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参建公租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于目前开发商参建公租房并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对开发商而言难以形成强烈的驱动力。本文深入分析了开发商参与建设公租房对自身发展的有利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参建的困境。在综合分析了开发商参建公租房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参与公租房建设的思路,在开发商和政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
见危不救行为导致受害人在完全可以获救的情况下,在众目睽睽之中走向死亡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法学界和社会公众之间,将见危不救行为作为犯罪予以惩治的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三次.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5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2015年9月至11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