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思想家段玉裁及《六书音均表》书谱

来源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文的亮点有三:第一,首创之举:尊段玉裁为中国语言学思想家.立论基于其《六书音均表》,这本专著富含独创的思想,而且自成一完整而严密的体系,表明中国学者具有高度的“抽象”“分类”和创建理论的能力,《六书音均表》应定性为中国语言学思想史上的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大制作.而时人和后人对此缺乏认识,虽近代文化名人梁启超、王国维亦不能免.“中国语言学思想史”“语言学思想家段玉裁”,此二者学界多年来未之或省,今一旦抉发,借用戴震《六书音均表序》语,“岂非稽古大快事欤”?此为音韵学学科体系建构的一桩大事.第二,首创之作曰“书谱”.无论中外,经典/名著的创作/编纂的历史,纵有记录/撰述,绝大多数语焉不详.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是汉语古音学的经典性著作,此文首创“书谱”形式以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撰作的历时过程.人之编年纪事谓之“年谱”,仿此,书之编年纪事则可谓之“书谱”.人之“年谱”创自宋代,自古迄今,在中华大地上生存过和正生存的人累计当以百亿计,而自著或他人为之著年谱者仅约万人.而应为之撰书谱的著作更是凤毛麟角,《六书音均表》即是.第三,提倡以“全球史观”观照、评骘中国语言学史:十八世纪,中国语言学在理论思维、思想建设,形成体系等方面处于世界语言学的最前列.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中的《封许之命》篇记录周王赏赐赠送给许国的成组礼器,其中包括“()()”,整理者释为“周(雕)(匳)(匚)”.本文分析“凡”“盘”字形及读音,释“()
一般所说的“欧化”都是立足于白话文的,其实文言也有欧化的问题,所以不仅有欧化白话,同时也有欧化文言,二者都是指在印欧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言样态.欧
东周时期兵器上的“(庞)”字,一直聚讼纷纭.现在一般看作“库”的通假字.本文通过详细论证,考定“庞”是“库”的异体字.同时对相关铭文进行疏释,对几件器物的国别,对清华简
在研究上古等第情况时,之前学者多是将中古《切韵》系韵书的等直接倒推给上古,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有待讨论;还有的学者认为等列对谐声影响不大,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以《
本文对新公布的上博简《艸茅之外(閒)》的一些疑难字词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些诗句的大意做了疏通.主要观点如下:“艸茅之外,役敢承行”应读为“艸茅之閒(间),役敢承行”;
语体语法学是近十数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它的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作为理论,它还需要更明确、更完备、更能一以贯之的原理和机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全面
将北齐响堂山石窟所刻《佛说孛经》与传世佛经《大正藏》中的《佛说孛经抄》逐字对读,从字词换用、增减,文字借用,以及文字形体三个角度全面考察二者文本差异,共计107处不重
腭化是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蒙古字韵》一书中的(e),龙果夫等学者认为是腭化的标志.但王力认为腭化发生在明代,元代是不可能有腭化的.杨耐思批驳了龙果夫的观点,指出《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形体结构融入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内涵,古人的道德观念及其发展历程也必然在汉字构形中留下印记.我们姑且将汉字构形所能反映的早期道德观念作为一个
“隐含”是概念形成时对某些概念要素的融合.“含概”是一个上位概念包含多个下位概念,或一个概括性的概念包含多个具体性的外延.“含概”不同于“隐含”.隐含的概念要素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