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认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如下方法: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探索能力 培养 策略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
  数的计算、统计活动的学习素材,可以选取玩具、文具、食品或动物的图片等。与此同时,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有趣的图形”的教学时,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们也就够了,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创造出开放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角剪成弧形可能变成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
  三、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过去我们常为学生设计相同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且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的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X人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Y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是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可见,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且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而且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如:教师在教学后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下节课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我想,这样有创造性的提议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情。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使素质教育掀起了一轮新的革命。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实施多媒体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课堂效率,扩大学生视野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意扬长避短,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粗制滥造现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前苏联学者B.A.奥加涅认为:“区别于传统教举,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
摘 要: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探讨了数学阅读的特性及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并给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
摘 要: 教师应创建富有“诗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 诗性教育 职业教育 诗性课堂 幸福指数    一、诗性教育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体现为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内涵层面,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诗性教育”不是诗性与教育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教育需要诗性
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课堂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感情、智慧、性格的人,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
摘 要: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摆正自身位置,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要确立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地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努力实现课堂的开放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生 课堂主人 “以生为本”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三种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几何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所在。本文论述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要求,研究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生 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途径和方法    1.引言  在新课标中关于小学几何教学内容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
摘 要: 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师要做到: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形成概念,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作用;通过知识的系统化巩固概念。教师必须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和结构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引入 形成 巩固    小学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
摘 要: 体验数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从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体验学习的重要前提,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是体验学习的内在动力,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时空是体验学习的关键所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实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体验学习 教学实效    学习数学强调的是“经历、体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