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言·神圣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国内学界对于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的,而本文则认为海氏的诗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超验以及神学的维度。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海氏的存在哲学与超验问题之间的关系,而后论证了超验之物与世界的诗性之间的关联,以及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把握超验之物的问题,并且对古希腊和希伯莱两大文化传统在海氏诗学中的汇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全文查看链接    全文查看链接   答案即在诗人命名的方式之中。名称即是词语,因而命名便是一种语言活动,这又有何神奇之处呢?然而在海氏看来,诗人的语言与常人的语言相去何止千里:“本真的诗从来不只是日常语言的一个高级形式。毋宁说,日常言谈倒是一种被遗忘了的、因而被用滥了的诗歌,从那里几乎不再发出某种召唤。” ③ 海德格尔:《语言》,孙周兴译,《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第20、8页。 这就是说,诗人的语言不仅比日常语言更加高级,而且本身就是日常语言的基础,或者说日常语言乃是对于诗歌语言的一种通俗化的滥用,其结果是使语言丧失了原有的命名力量。那么,诗人的语言何以具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命名力量呢?这是因为在海氏看来,诗人的语言本来就不是人所拥有的一种工具,或者说语言并不是一种人的活动,而是语言自己拥有言说的能力:“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语言说。” ③ 这样一种语言观显然十分怪异,因为语言活动总是需要具有某种“主体”,或者说语言总是某种主体表达自身的一种工具,一种以自身为主体的语言还能称作语言吗?即便这种语言的确存在,它和人类又有何关系呢?事实上海氏也并不是说这种语言是没有主体的,而是强调这种主体并不是人而已。那么,诗歌语言的真正主体又是谁呢?这就是诸神以及神圣者:“神圣者赠送词语,并且自身进入这种词语之中。词语乃是神圣者之居有事件。” 海德格尔:《如当节日的时候》,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90-91页。 也就是说,本真的语言并不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于超验的神圣者之赠送。正是因此,在诗中不是人在说,而是语言自己在言说。当然,准确的说法是神圣者以及诸神在言说。 全文查看链接   那么,西方文化的这两大传统在海氏的超验诗学中是怎样汇集起来的呢?我以为这只有通过对海氏所谓“神圣者”一词的阐释才能予以澄清。在我们看来,这个术语充当了海氏把两大思想传统沟通起来的桥梁。具体地说,“神圣者”一词显然具有浓厚的神学意味,因为它被视作诸神以及上帝具有神性的基础和前提。用海氏的话来说,“‘神圣性’绝不是某个固定的神所秉有的特性。神圣者之为神圣的,并非因为它是神性的;相反地,神之所以是神性的,因为它的方式是‘神圣的’。” ③ 海德格尔:《如当节日的时候》,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69页。 这就是说,神圣者并不是诸神或者上帝的属性,相反,惟其先有神圣者在,诸神以及上帝才具有了神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海氏其实比基督教思得更远,他要为基督教乃至一切宗教信仰探询其最初的本源。那么,信仰的本源究竟何在呢?海氏以为就在古希腊早期的思想之中。按照它的说法,“神圣者就是自然之本质。” ③ 这说法在现代人看来殊不可解,因为自然乃是各种存在者之总和,何来神圣之处呢?然而我们须知这样的自然观乃是近代人对于已经“祛魅”(马克斯·韦伯语)了的自然(nature)之认知,而海氏所说的却是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在古希腊人看来,自然(physis)“乃是指出现和涌现,是自行开启,它有所出现同时又回到出现过程中,并因此在一向赋予某个在场者以在场的那个东西中自行锁闭。被思为基本词语的自然,意味着进入敞开域中的涌现,进入那种澄明之照亮,入于这种澄明根本上某物才显现出来,才展示在其轮廓中,才以其‘外观’显示自身,并因此才能作为此物和彼物而在场。” 海德格尔:《如当节日的时候》,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第65页。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所说的自然指的是各种存在者出现和涌现的过程,是其存在得以显现和开启的过程,对于这种现象,海氏以为正是古希腊人所说的“真理”(Althetia)。更进一步来说,自然一词又与古希腊哲学的基本语词“存在”(即古希腊语的系词eimi,又译为“是”、“有”等等)有着词源学上的关联。据海德格尔的考证,该词的词干之一乃是印欧语系的“bh?”,其意思是“起来,起作用,由其自身来站立并停留。这个bh?迄今一直被按照通用的外形的看法……来解释为自然与‘生’。”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71页。 这就是说,古希腊人所理解的自然其实就是存在意义的显现过程,在他们看来,这个显现的过程正是世界上最可惊讶也最为神圣的现象,而对于这个现象的思考和阐释则构成了全部希腊思想的真正源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部形而上学以及存在论哲学都导源于此。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79岁的台湾作家琼瑶,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一封公开信。信的主题是叮嘱后代,她选择“自然死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拒绝没有价值的急救,拒绝没有生命质量苟活。  79岁的台湾作家琼瑶,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一封公开信。信的主题是叮嘱后代,她选择“自然死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拒绝没有价值的急救,拒绝没有生命质量苟活。  她在信中这样写。  我曾说过:“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
【摘要】作者根据皮亚杰的空间概念理论与Van Hiele几何思考理论来讨论儿童的几何概念发展.  【关键词】几何图形概念;皮亚杰的空间概念理论;Van Hiele几何思考理论  几何在我们生活周遭中处处随手可得,如建筑物、艺术、地图与路标等.几何帮助人们用有条理的方式,表现和描述生活的世界.事实上,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每一项事物,几乎都是由几何形态的元素所构成的.所以几何是提供我们如
春天在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性格的。有的含蓄,有的热烈,有的素装清丽,有的精致可人。  比如上海,春天走进来的时候,就带着大都市的个性。不是悄无声息地满山红遍,而是妆容齐整带着春天的声音来的。  山野乡地,春天的到来是一层一层染出来的。悄无声息,越来越浓,画出了春天的景致。比如朱自清的春天:“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概率论初步的教法:(1)结合实例,了解概念与公式的背景和含义;(2)结合实例,理解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3)结合实例,领会概率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4)结合实例,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  [关键词]概率论;事件;教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下班的路上,挤上拥挤的地铁,下意识地拿起手机,从微信到微博,浏览着自己关注的“大V”或“公众号”发布的新消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全年龄段的扩张,自媒体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以上或许就是你我普通的日常。  但在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平台和公众号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卖情怀的、干营销的、散发谣言和制造恐慌的不一而足,甚至不少自媒体已发霉变质,成为“网络害虫”。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的监管也越来
如今的安溪,贫困人口只剩3.09万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已破万元,实现了从贫困脱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三大历史性跨越。  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安溪百强县名次又跃升一位。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到如今百强县第67位,安溪作为我国县市区经济发展中的一匹强劲“黑马”,在 “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的当下,持续发力向贫困说“不”!  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表示,到201
【摘要】高中数学理科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中提到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就是函数y=f(x)的图像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k,即:k=limΔx→0f(x0 Δx)-f(x0)1Δx=f′(x0).此知识点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题目中常常出现“在”或“过”这样关键的字眼,解决的要点是把握住切点.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忽视这一点,从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
丹尼斯·米伦伯格应该没什么好心情来度过圣诞新年假期了。12月23日,这位美国波音公司CEO被宣布辞职。当工作了30多年的这位老臣离开时,波音并没有像样的欢送仪式。  让米伦伯格心情不好的还有公司为此发布的声明。声明中指出,董事会“必须更换领导层才能恢复(公众)对公司的信任” 。  波音在2019年最后几天的窘境,意味着迄今已有103年历史的这家百年老店,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冬天正在降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善于探索、突破、创新。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会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效果。它给人类带来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方法、新规律、新科学。本文就如何改進教法、指导学法,在教与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谈谈一己之见。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高中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