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五种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ouh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水县甲烈乡中心学校贵州惠水550602)
  
  怎样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一、强化培养学生思品能力的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为他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基础。而要打好这两个基础,培养能力是核心。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以思品能力为基础的;道德内容转化为道德行为是以思品能力为中介的。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强化培养学生思品能力的意识,训练学生多才多能,做既懂道理又若干实干的新型人才。
  思想品德能力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道德体验能力、行为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及随之而来 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即能说会写。在教学活动中,可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在“明理”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激情”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体验能力;在“导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积极开展思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能说会写的能力。
  二、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不是学校教育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学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 面地发展。但是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面向全体,不是一刀切的一个模式的面向,而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差异参与”的观念,时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注意设置有层次、有差异的问题和学习目标,以适 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促进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 主动精神,实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体的目的。
  2.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昂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 需要。把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焕发出来,主动、积极地参 与教学活动,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自己选择,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触动、自我陶冶、自我励行的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能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的成功。
  三、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 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从而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
  但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来看,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没有目标意识。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混为一谈;二是仅仅把学生理解和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观点作为核心目标,忽视对学生道德心理各方面(如道德情感、需要、自我认识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的指导,忽视学生积极道德态度、道德能力和道德人格的培养指导,因而导致了明理不到位,缺乏明理的力度和深度,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不够明确,对行为的要求一般化,无鲜明特点等弊端,忽视了促进学生道德素质 发展,塑造人格教育的最本质的要求。
  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大领域。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每课的教学目的, 充分理解该课的教学要点,并联系教育序列和教学单元,全面思考该课的教学目标。
  四、强化反馈矫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只有依据教学目 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和强化反馈矫正意识,让学生能清楚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
  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只满足于浅层次的提问,无具思 考价值的判断、辨析,脱离学生实际的导行,其结果是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情感、思想被排斥在外,得不到 真实的展示、交流和指导,忽视了学生人格和道德心理的发展过程。学生往往只是根据教师的意图,被动地回 答、讨论、辨析、选择,教师了解不到学生的真实的思想和态度,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强化 “反馈矫正”的环节。
  1.课前,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备课中予以充分考虑,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可信度。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形式,看学生是否达标,对不达标或认识有偏差的 学生,要及时给予补偿和纠正,使其达标。认识领域的目标,一般要求当堂达标,对情感和行为领域的目标则 可延伸到课外。
  3.课后,要注意跟踪和监测。由于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心态及良好的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 的过程,所以思品课的教学应搞好课外延伸,教师在课外要注意观察,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调 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强化情感意识。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情感性”也是思品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不仅丰富多采、具体生动, 而且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因此,这门课的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认真分析每课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科学确立情感教育的目标;深入研究情感教育的 规律,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并注意将情感教育贯串于教学的始终。因为情感教育不是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它是与明理、导行交织在一起,并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的形成而不断深化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 要把情感教育贯串于教学的始终,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孤立进行。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对其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其他文献
(都兰县高级中学青海海西816100)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要具有开放和实践的特性,其内涵在于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内在统一。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还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本文在分析了新课标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四个角度,阐述了高中政治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理论
(北海市第五中学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现代心理学证明:兴趣是推动个人去追求,去探索的一个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学生的特殊心理品质,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政治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对于政治课教学,很多教师和学生往
林业资源型城市是指林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是根据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而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因此,森林资源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
(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    《思想品德》阳光课堂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我就结合自身的教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要求创新、发展的时代。作为培养21世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知识传播者——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累积专业发展的知识,完善专业知
JPCYJD型长冲程智能抽油机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光杆的直线往复运动.该抽油机在南堡采油二区大规模使用,通过日常对该设备运行参数和采油井井深和泵径的对比分析研究,通
政府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行政中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式和工具,公民参与到政府绩效管理中来,建立政府与公民的持久互动关系无疑是衡量政府绩效比较公正客观的一种方法。因此实
(武强县教学仪器管理站河北武强053300)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来说,也感觉应该充分利用“为人师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潜移默化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真正达
(东阿县第二中学山东东阿252223)    人们从事任何一次活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活动的效率问题,而且都会努力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活动。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追求效率,多快好省,更是它的目标之一。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定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明确课堂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意义,深入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就成了当务之急
(浦北县张黄镇初级中学广西钦州535319)    【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新课改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生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