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评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是患者临床疾病诊断的关键环节,然而因其多环节、多步骤的特点,使得检验标本的质量难以保证。本文主要针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影响因素 解決措施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标准化建立及质量控制等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直接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患者所需进行的治疗,是临床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内容[1]。而临床检验属于较复杂的工作,不仅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种检验仪器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临床检验采集标本的质量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综述,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1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
  1.1 采集前影响因素
  1.1.1 患者饮食结构与空腹情况
  检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空腹状态、饮食结构和饮食情况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紧密相关。通常采集血样前需空腹12h以上,空腹时间过短过长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同时,不同的饮食结构对患者的血液生化检验也有不同的影响,如采集前抽烟喝酒、高糖饮食等使得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升高,而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素、尿酸等指标升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干扰。
  1.1.2 患者使用药物情况
  患者若在检验标本采集前进行过疾病治疗如使用药物、进行针灸等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在患者应用抗生素前或者停用抗生素1周后进行检查,可增加检验的可靠性;另外,酒精、咖啡因等可使脂肪酸、尿酸、肾上腺素等指标升高或降低[2],从而掩盖患者真实的检验结果等。
  1.1.3 患者运动及情绪情况
  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进行抽血检查可能会导致乳酸、肌酐、丙酮酸、尿素等增高的现象,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3]。另外,患者如果在紧张、焦虑或兴奋等情绪状态时,会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去平衡,导致检查结果中肾上腺素、血糖、红细胞计数、乳糖等指标发生偏差。
  1.1.4 工作人员核对检测单情况
  工作人员对检测单核对是否认真也是关键因素,如果这一步骤发生失误,可能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控制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酿成医疗事故,后果严重。
  1.2 采集中影响因素
  1.2.1 血液标本采集
  血样采集时间:时间过早或过晚会导致患者的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等指标的含量偏高或偏低,另外,不同的检验项目所需的标本采集时间也不同;采血量:采血量较少会使得EDTA浓度偏高,中性粒细胞肿胀,导致分类计数产生误差,采血量过多则会导致抗凝效果不佳,标本出现凝集;血样采集部位:主要针对输液患者,禁止在输液近心端同侧采血,因为同侧静脉血液被滴注液体稀释,会使结果产生偏差;血样采集体位:患者保持站姿时,体内谷丙转氨酶、胆固醇、血脂等上升,不利于准确检测患者的实际情况[4]。
  1.2.2 尿液标本采集
  尿液标本采集是诊断肾脏疾病的必备手段,所用试管必须干燥清洁,采集过程中严格避免白带、经血、粪便等混入,以晨尿(早上6~7时)为最佳,同时尿培养须取清洁的中段尿,否则会干扰检测结果。
  1.2.3 粪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采集时须避免尿液等混入,应选择外观异常的粪便并装入无菌容器送检。
  1.3 采集后影响因素
  1.3.1 标本运送时间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如果运送时间偏长可能导致生化成分改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如血糖标本运送时间过长,会使得红细胞消耗能量、白细胞降解使检验结果偏低[5]。
  1.3.2 标本储存
  标本采集后应妥善储存,如果储存不当会发生代谢、蒸发等反应,使得标本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2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应对措施
  2.1 采集前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要求其检查前一晚21点后保持空腹状态,且在检查前期禁烟酒,保证作息规律,禁止食用高糖食物;医务人员在采集标本前向患者确认近期有无服药、针灸等治疗情况;对于刚进行过剧烈运动的患者应休息30min以上再进行标本采集;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医务人员应仔细核对检验单,对检查项目反复确认。
  2.2 采集中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应确认患者的空腹、饮食结构等情况,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采集步骤进行:对于输液患者,应取输液对侧肢体进行采集;患者在进行样本采集时应取坐姿;采血应尽量避免创伤或水肿的部位;采血量应按照标准严格控制;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及相应的检验项目安排正确的时间进行标本采集。
  2.3 采集后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根据采集标本的检测需求,在采集完成后应及时送检,以免标本中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在送检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检查存放标本容器是否完好无损,以免对标本或人员造成污染;标本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储存,以免由于储存不当造成标本品质下降,最终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干扰。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是一个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在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均受多方面影响,因此,为使检验结果真实、可靠,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和检测人员协同配合完成。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采集步骤,严密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同时,患者也应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提高自身的重视度。综上,患者和医务人员协同合作,医务人员严把质量关,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昉.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54-156.
  [2]何法霖,王薇,钟堃等.全国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能力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10):788-790.
  [3]胡丽涛,王治国.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 28(1):1-3.
  [4]熊怀民,殷恭,唐键等.区域内临床检验实行集中化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7):33-34.
  [5]贾爱红.对临床检验当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探究[J].医学综述,2014, 20(5):919-92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讨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的作用,为以后的贫血鉴别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某一医院一定时期内不同体制的贫血病患以及健康体测者各20例,把选取的全部的贫血病患和健康体测的人开展血液检测,并且将血液检测的结果比较。结果把血液检测结果同健康体测者对比发现,溶血性、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摘 要】 医学临床检验技术当中会对质量产生的影响包含了生理因素、仪器与试剂因素、标本采集因素以及诸种人为因素。想要令其检验质量得到控制,则需要在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将相关工作的质量控制落实到位。  【关键词】 检验质量 医学临床检验技术 质量控制  1 前言  在现代医学当中,医学临床检验技术拥有重要地位,而其检验质量无论是对疾病的诊断还是对疾病的治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令临
【摘 要】 目的:探究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TORCH检测结果。方法:研究选取我站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健康检查的孕前妇女1000例,对其行酶联免疫吸附法以检测TORCH特异性抗体(风疹病毒RV-IgG、弓形虫TOX-IgG、弓形虫TOX-IgM、巨细胞病毒CMV- IgG、巨细胞病毒CMV- IgM),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风疹病毒RV-IgG阳性率95.2%、弓形虫T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B超引导穿刺亚甲蓝染色定位乳腺体检阴性病灶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B超引导穿刺亚甲蓝染色定位乳腺体检阴性病灶1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6例患者病灶为良性的患者有14例,手术后复查没有肿块出现,2例进行保乳手术,适当切除正常组织后没有发现癌细胞的存在,手术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没有复发病例,所有患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层CT在小儿器官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18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9例)行X线診断,观察组(9例)采用多层CT诊断,对比两组患儿诊断的符合率和漏诊、误诊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漏诊率为;对照组患者相应的数据分别为,数据差异显著,P0.05。  1.2
目的:观察应用ABCLOVE改善嗓音训练法治疗嗓音误用、滥用患者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200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中心语言治疗部门确诊为功能性发音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