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羊群行为”是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中出现的重要特征,其对当前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就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交易行为 市场影响
一、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对于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和看待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是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以下本文就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分析
“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这一定义最早出现在21世纪初,其指的是证券投资者以在交易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模仿和学习行为,这一模仿和学习行为会导致部分投资者购买相同的股票,具有典型的羊群效应,因此被称之为“羊群行为”。证券投资交易中的“羊群行为”对证券投资交易和市场的影响较大,因此从上世纪以来,各国证券投资交易研究者就对该交易行为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总得来说,各学者对“羊群行为”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认为,“羊群行为”的产生对于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羊群行为”对于股票市场的运行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下就这两种说法进行具体的介绍。
Stein、Scharfstein和Froot是上世纪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的重要研究者,他们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羊群行为”也有着大量的研究。而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是必然出现的证券投资交易现象,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Stein、Scharfstein和Froot的研究表明,由于机构投资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拥有相同的目的,即都是为了投资更加有价值的股票,以获得更高的盈利。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必然会关注到各方面的市场信息,并且采用市场上最具说服力的证券投资信息处理技术和经济模型等。而由于当前各国在证券投资基金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机构投资者采取的对应策略也基本相似或者趋同,这就导致无论是证券分析师还是机构投资者,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采用的对策和方法均类似,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羊群效应”和“羊群行为”。当然,针对“羊群行为”,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以Naik和Maug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基金经理和基金持有人是代理顾问和委托者的关系,这种关系下,基金持有人为了能够保证基金收益,通常会将基金经理的薪酬和基准挂钩,因此基金经理人为了保证基准,通常会模仿、跟随市场行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的“羊群行为”。无论“羊群行为”的产生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羊群行为”已经成为了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的重要特征,而这行为会导致同一时间段出现多个机构投资者购买或者放弃同一股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应该有的市场流动性,因此对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与Stein、Scharfstein等人不同的是,Vishny、Shleifer以及Lakonishok等学者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Vishny、Shleifer以及Lakonishok等人认为,“羊群行为”的出现虽然是证券市场中出现的普遍现象,看似对股价会有巨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根据研究指出,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虽然机构投资者容易出现“羊群行为”,但是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有价值的市场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股票的机制,从而引导机构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可以在有根据的情况下买入更多有价值的股票,并出售价值被高估的股票,而这一行为恰好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相对应,能够抵消个人投资者不够理性的购买和出售行为,维护正常的股票市场。除此之外,这些学者还对“羊群行为”的产生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在这些学者看来,“羊群行为”很有可能是机构投资者对市场进行快速分析和理性研究的基础下产生的行为,而机构投资者的这一行为或许正好能够实现股票市场的快速流动,稳定股票市场的运行。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羊群行为”的出现不但不会影响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反而还可以推动股票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反馈策略研究
所谓反馈策略(Feed-back Trading Strategy)指的是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交易的应对策略。反馈策略包括正反馈策略和负反馈策略两种,正反馈策略指的是将市场中的强势股买下、同时卖出弱势股票的策略,而负反馈策略则正好相反。反馈策略的实施一般是以股票过去的收益情况为基础的,这也是基金经理人和证券分析师在对股价进行评估时经常会采取的方式。但是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股票过去的收益情况并不能够等同于股票未来发展的情况,因此以股票过去的收益为前提进行现行股价的评估并不够合理,甚至有可能导致股票的基础价值和现行股价产生巨大的差异,从而影响股价的波动性。但是也有学者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反馈策略提出不同的看法,以Vishny、Shleifer以及Lakonishok为代笔的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反馈策略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具有一定理性意义的。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均是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間的,因此市场参与者从了解到股票市场信息到做出交易反应期间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差正好可以保证反馈策略的有效性,因此反馈策略并不会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除此之外,及时是采取反馈策略,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也会采取不同的投资反馈策略。因此会出现部分机构投资者采用正反馈策略,而部分机构投资者采取负反馈策略的情况,二者相互抵消,正好能够均衡股票市场,从而维持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
“羊群行为”的产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国内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结构和制度保障,导致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外部的市场环境出现冲突,影响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从而出现当前的“羊群行为”。具体来说,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羊群行为”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种矛盾有关:首先,上市公司行为和基金运作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推动了“羊群行为”的产生。基金运行模式要求企业能够分散资金,投资到至少二十个股票之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盈利水平和资金能力。但与理想中不同的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因此股市并不具有足够多的优势成长股和蓝筹股,能够选择的投资品种也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出现了“羊群行为”;其次,短线投机观念和基金理性投资理念之间的矛盾突出。基金的运行理念要求投资者能够秉承理性的投资理念,但是目前股市中却到处充斥着投机投资观念,这对基金理性投资是一大冲击,也导致了“羊群行为”的产生;最后,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和基金性质之间的矛盾也是产生“羊群行为”的重要原因。基金投资需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效益,但是中小投资者资金有限,对盈利的需求较为急切,因此难以负荷基金的投资理念,从而导致中小投资者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投资观念,模仿市场的投资行为,加剧“羊群效应”。从证券投资基金中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要避免股票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维护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需要从内在机构内部着手,如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书评、转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这样才能够改善“羊群行为”带给股票市场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羊群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不利影响,而要视情况而定。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的“羊群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国内的制度影响、基金的投资理念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思维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现行的股市才会出现不受控制的“羊群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股市运行制度的缺陷。因此,各相关人员和部门必须要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着手,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保证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发展情况,控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规模和不利影响,才能够保证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健康运行。
作者简介:黄耀东(1985—),男,河南省驻马店人。工作单位: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职务:客户服务与执行。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交易行为 市场影响
一、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对于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和看待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是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以下本文就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分析
“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这一定义最早出现在21世纪初,其指的是证券投资者以在交易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模仿和学习行为,这一模仿和学习行为会导致部分投资者购买相同的股票,具有典型的羊群效应,因此被称之为“羊群行为”。证券投资交易中的“羊群行为”对证券投资交易和市场的影响较大,因此从上世纪以来,各国证券投资交易研究者就对该交易行为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总得来说,各学者对“羊群行为”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认为,“羊群行为”的产生对于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羊群行为”对于股票市场的运行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下就这两种说法进行具体的介绍。
Stein、Scharfstein和Froot是上世纪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的重要研究者,他们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羊群行为”也有着大量的研究。而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是必然出现的证券投资交易现象,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Stein、Scharfstein和Froot的研究表明,由于机构投资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拥有相同的目的,即都是为了投资更加有价值的股票,以获得更高的盈利。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必然会关注到各方面的市场信息,并且采用市场上最具说服力的证券投资信息处理技术和经济模型等。而由于当前各国在证券投资基金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机构投资者采取的对应策略也基本相似或者趋同,这就导致无论是证券分析师还是机构投资者,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采用的对策和方法均类似,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羊群效应”和“羊群行为”。当然,针对“羊群行为”,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以Naik和Maug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基金经理和基金持有人是代理顾问和委托者的关系,这种关系下,基金持有人为了能够保证基金收益,通常会将基金经理的薪酬和基准挂钩,因此基金经理人为了保证基准,通常会模仿、跟随市场行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的“羊群行为”。无论“羊群行为”的产生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羊群行为”已经成为了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的重要特征,而这行为会导致同一时间段出现多个机构投资者购买或者放弃同一股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应该有的市场流动性,因此对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与Stein、Scharfstein等人不同的是,Vishny、Shleifer以及Lakonishok等学者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Vishny、Shleifer以及Lakonishok等人认为,“羊群行为”的出现虽然是证券市场中出现的普遍现象,看似对股价会有巨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根据研究指出,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虽然机构投资者容易出现“羊群行为”,但是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有价值的市场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股票的机制,从而引导机构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可以在有根据的情况下买入更多有价值的股票,并出售价值被高估的股票,而这一行为恰好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相对应,能够抵消个人投资者不够理性的购买和出售行为,维护正常的股票市场。除此之外,这些学者还对“羊群行为”的产生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在这些学者看来,“羊群行为”很有可能是机构投资者对市场进行快速分析和理性研究的基础下产生的行为,而机构投资者的这一行为或许正好能够实现股票市场的快速流动,稳定股票市场的运行。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羊群行为”的出现不但不会影响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反而还可以推动股票市场的有序发展。
三、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反馈策略研究
所谓反馈策略(Feed-back Trading Strategy)指的是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交易的应对策略。反馈策略包括正反馈策略和负反馈策略两种,正反馈策略指的是将市场中的强势股买下、同时卖出弱势股票的策略,而负反馈策略则正好相反。反馈策略的实施一般是以股票过去的收益情况为基础的,这也是基金经理人和证券分析师在对股价进行评估时经常会采取的方式。但是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股票过去的收益情况并不能够等同于股票未来发展的情况,因此以股票过去的收益为前提进行现行股价的评估并不够合理,甚至有可能导致股票的基础价值和现行股价产生巨大的差异,从而影响股价的波动性。但是也有学者对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反馈策略提出不同的看法,以Vishny、Shleifer以及Lakonishok为代笔的学者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反馈策略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具有一定理性意义的。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均是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間的,因此市场参与者从了解到股票市场信息到做出交易反应期间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差正好可以保证反馈策略的有效性,因此反馈策略并不会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除此之外,及时是采取反馈策略,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也会采取不同的投资反馈策略。因此会出现部分机构投资者采用正反馈策略,而部分机构投资者采取负反馈策略的情况,二者相互抵消,正好能够均衡股票市场,从而维持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
“羊群行为”的产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国内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结构和制度保障,导致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外部的市场环境出现冲突,影响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从而出现当前的“羊群行为”。具体来说,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羊群行为”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种矛盾有关:首先,上市公司行为和基金运作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推动了“羊群行为”的产生。基金运行模式要求企业能够分散资金,投资到至少二十个股票之上,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盈利水平和资金能力。但与理想中不同的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因此股市并不具有足够多的优势成长股和蓝筹股,能够选择的投资品种也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出现了“羊群行为”;其次,短线投机观念和基金理性投资理念之间的矛盾突出。基金的运行理念要求投资者能够秉承理性的投资理念,但是目前股市中却到处充斥着投机投资观念,这对基金理性投资是一大冲击,也导致了“羊群行为”的产生;最后,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和基金性质之间的矛盾也是产生“羊群行为”的重要原因。基金投资需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效益,但是中小投资者资金有限,对盈利的需求较为急切,因此难以负荷基金的投资理念,从而导致中小投资者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投资观念,模仿市场的投资行为,加剧“羊群效应”。从证券投资基金中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要避免股票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维护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需要从内在机构内部着手,如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书评、转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这样才能够改善“羊群行为”带给股票市场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中的“羊群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不利影响,而要视情况而定。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的“羊群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国内的制度影响、基金的投资理念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思维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现行的股市才会出现不受控制的“羊群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股市运行制度的缺陷。因此,各相关人员和部门必须要从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着手,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保证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发展情况,控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规模和不利影响,才能够保证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健康运行。
作者简介:黄耀东(1985—),男,河南省驻马店人。工作单位: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职务:客户服务与执行。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