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直困扰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光荣”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孩子们在不经意间的那些细微之处绽放出来的闪光点,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滋润他们稚弱的心灵,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王庆,读一年级时9岁了,是学校最典型的学困生。其特点是:年龄大;喜欢在电子游戏室、网吧里泡等;缺乏家庭温暖,家长对其粗暴教育;在校内无视校规校纪,不尊重老师,对同学有暴力倾向,爱欺侮女同学,厌学情绪严重,上课喜欢恶搞,不守规矩,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时还满教室乱爬,常常是手不停脚不住地,不是去搞同学的东西,就是去找同学讲话,或去拉女孩子的头发,或踢踢前方同学的屁股什么的寻开心……偶尔课堂上的一个怪动作、一声怪叫、或一声他认为很开心的大笑,就会把你精心设计的课堂给闹得一团糟。当你不得不停下课去教育他时,他就规规矩矩了,规矩得连目光都不敢和你正视。但当你又津津有味地讲起课来没多久,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毛病又犯了。如此反复,弄得你再没心情上课了。
为了教育转化小庆,我详细了解他在校内、校外和家中的表现,知道他行为失范由来已久。他父亲离异后单独带他,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自己又长期熏酒。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影响、家庭教育缺失有关。我意识到他的“劣根”很深,要有效地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必须多方配合,多条渠道,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一、用爱心唤醒自爱
小庆读五年级才两个星期,又出现无故缺课的现象。我及时进行调查,得知他前晚到电子游戏室玩通宵,父亲也醉得语无伦次。我及时赶到他家里,眼见酒气熏天的小庆父亲,举着几支竹棍正要往小庆身上打,还责骂他不煮早饭,不去上学。我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挡住竹棍,“啪”的一声令他父亲停住了手。一向蛮不讲理的小庆此时愣住了,惊呆了,抓住我的手,哭着说:“老师,都是我不好!”我心平气和地说:“能知道自己的‘不好’,证明你还是好的!冷静下来,好好跟父亲谈谈!”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我,想想平时的小庆,我的心酸酸的。要想转化小庆,他的父亲也得改变改变……在我的开导下,孩子向父亲承认了错误,意识到应该要慢慢学着自立。事后,我和小庆的父亲交谈,他也意识到小庆是他的希望,今后要好好尽一个父亲的责任,给他一个有父爱又有温暖的家。
一节语文课上,我悄悄注意着他:一直耷拉着脑袋,即使偶尔抬头也不敢正视我。想到贵州教育家汪广仁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应该拉近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便提高嗓门说道:“我发现有一个孩子看书看得最认真,他一直盯着课文,没有一点儿走神。”孩子们疑惑地望着我。“他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王庆庆。他最近变化很大,学习认真了!孩子们,掌声送给他!如果他能更大胆举起自信的手,那我就更为他感到骄傲了!”他抬起了头,脸涨得通红,吃惊地望着我。我赶紧递给他一个微笑。嘿,他也笑了,虽然有点勉强。
课后,我主动给他介绍了几个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伙伴,并告诉他们平时多和他玩耍。这样,他在学校就有一个开心自由的生活圈了。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他,已经严重缺乏亲情的温暖,心理长期煎熬在压抑、冷漠,我行我素,自暴自弃的畸形氛围中。有一次,他向我吐露:“我真的不是读书的那根苗,是父亲逼我读的。”我意识到自卑是学困生进步的绊脚石,帮助他们树立自爱、自尊,是实施转化教育的关键。之后,我以满腔热情关爱他的进步,多表扬他的长处,少挑他的短处。每次和他谈心,都建立在平等、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当他出现过失时,既给予宽容,允许他慢慢纠正;又不予迁就,耐心引导他分清是非,自觉改过。我这种善待学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法,使他感受到老师深切的关怀,得到人格上的尊重,从而产生了一种“老师之爱胜于父亲”的震撼。逐步地,我化解了他既叛逆又消极的心里障碍,使他的心理流程快速的转化:不听——听——爱听。这样,我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用榜样激励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汪广仁教授也说:“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教育、引导身边的人最有效果。”在小庆从“不听”转化为“爱听”的时候,我详细地向他讲述荣获江津区“学雷锋标兵”称号的本校学生王欣,以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毅力,从学困生变成优等生的故事。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使他十分感动和信服,他羞愧地点着头说:“我知道这是件了不起的好事,很佩服!可是,我是没资格学他的。”话不多,足够表明他的心里已有了是非观念,有了求进步的信心。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对他提出要求:做一件好事是表现;做两件好事表决心。然后问他:“先做件好事行吗?”他笑着点点头说:“让我试试吧!”没想到一周后的星期一早上,他就向我汇报做了三件好事:第一件帮小同学提饭桶;第二件拾到他人学生证上交学校;第三件提水浇树除杂草。老师的爱心像火炬,照亮了他的前进的道路,使他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和获得进步的喜悦;老师的关爱在他的心田发芽,“活镜子”的精神在他身上产生效应。从此,他尊师守纪,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并带动身边的“调皮生”加入“学先进”小组,大家都愿意同他携手前进。
三、用情感启发自律
三十多载班主任经历的我,清楚地知道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不会一劳永逸,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为了跟踪教育,我取得了小庆的同意,建立“一周一谈心”的制度。每周星期一请他谈谈上周在校内、校外和家庭各方面的情况。例如,听了他谈到放学后不再去网吧,晚上没有到同学家借宿,父亲很长时间没骂过他等情况,我一次又一次地对他进行肯定、表扬、鼓励。每次谈话,他都会开心地笑,进取心更强了。有时候也谈到他的不足,但我没有责备,没有训斥,主要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指明纠正的途径。如有一次,他自我检讨在家里偷偷喝了好几回酒,知道不好,又不懂得如何戒酒。我听后笑着说:“办法是有的,不知你愿不愿意?当你想喝酒的时候,你就马上用牙膏去刷牙,或者立即集中精力做别的事情,保证有效。”说也奇怪,小庆还真的做到了,从此戒了酒。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庆在老师、同学、亲人的爱的合力作用下,懂得了自尊、自信、自爱和自律。五年级学年度结束了,小庆光荣地获得学校进步奖。之后,他不但没有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而且还因做好事多次受到学校通报表扬,更喜的是他的成绩较以前大有进步。现在,小庆的家长不再感到无望,老师不再觉得头疼,同学不再厌恶。他的转化,坚定了我们转化学困生的决心和信心,找到了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把转化学困生当作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每学期都面向全体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帮教对象,分析特点,制订措施,落实帮教任务。通过实践,不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且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个可喜的事例,让我看到的不仅是对小庆的希望,而且是对所有学困生的希望。我将一如既往,用爱心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烛光,为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时时刻刻把它铭记在心中。虽然学困生一时是差生,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家校一齐努力,这些差生们也能变成优等生。让我们以超好的耐心和超浓的爱心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对待这些未来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未来的国家建设栋梁吧!
(作电话:15223295722;信箱:lxc414733814@qq.com)
王庆,读一年级时9岁了,是学校最典型的学困生。其特点是:年龄大;喜欢在电子游戏室、网吧里泡等;缺乏家庭温暖,家长对其粗暴教育;在校内无视校规校纪,不尊重老师,对同学有暴力倾向,爱欺侮女同学,厌学情绪严重,上课喜欢恶搞,不守规矩,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时还满教室乱爬,常常是手不停脚不住地,不是去搞同学的东西,就是去找同学讲话,或去拉女孩子的头发,或踢踢前方同学的屁股什么的寻开心……偶尔课堂上的一个怪动作、一声怪叫、或一声他认为很开心的大笑,就会把你精心设计的课堂给闹得一团糟。当你不得不停下课去教育他时,他就规规矩矩了,规矩得连目光都不敢和你正视。但当你又津津有味地讲起课来没多久,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毛病又犯了。如此反复,弄得你再没心情上课了。
为了教育转化小庆,我详细了解他在校内、校外和家中的表现,知道他行为失范由来已久。他父亲离异后单独带他,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自己又长期熏酒。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影响、家庭教育缺失有关。我意识到他的“劣根”很深,要有效地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必须多方配合,多条渠道,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一、用爱心唤醒自爱
小庆读五年级才两个星期,又出现无故缺课的现象。我及时进行调查,得知他前晚到电子游戏室玩通宵,父亲也醉得语无伦次。我及时赶到他家里,眼见酒气熏天的小庆父亲,举着几支竹棍正要往小庆身上打,还责骂他不煮早饭,不去上学。我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挡住竹棍,“啪”的一声令他父亲停住了手。一向蛮不讲理的小庆此时愣住了,惊呆了,抓住我的手,哭着说:“老师,都是我不好!”我心平气和地说:“能知道自己的‘不好’,证明你还是好的!冷静下来,好好跟父亲谈谈!”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我,想想平时的小庆,我的心酸酸的。要想转化小庆,他的父亲也得改变改变……在我的开导下,孩子向父亲承认了错误,意识到应该要慢慢学着自立。事后,我和小庆的父亲交谈,他也意识到小庆是他的希望,今后要好好尽一个父亲的责任,给他一个有父爱又有温暖的家。
一节语文课上,我悄悄注意着他:一直耷拉着脑袋,即使偶尔抬头也不敢正视我。想到贵州教育家汪广仁的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应该拉近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便提高嗓门说道:“我发现有一个孩子看书看得最认真,他一直盯着课文,没有一点儿走神。”孩子们疑惑地望着我。“他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王庆庆。他最近变化很大,学习认真了!孩子们,掌声送给他!如果他能更大胆举起自信的手,那我就更为他感到骄傲了!”他抬起了头,脸涨得通红,吃惊地望着我。我赶紧递给他一个微笑。嘿,他也笑了,虽然有点勉强。
课后,我主动给他介绍了几个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伙伴,并告诉他们平时多和他玩耍。这样,他在学校就有一个开心自由的生活圈了。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他,已经严重缺乏亲情的温暖,心理长期煎熬在压抑、冷漠,我行我素,自暴自弃的畸形氛围中。有一次,他向我吐露:“我真的不是读书的那根苗,是父亲逼我读的。”我意识到自卑是学困生进步的绊脚石,帮助他们树立自爱、自尊,是实施转化教育的关键。之后,我以满腔热情关爱他的进步,多表扬他的长处,少挑他的短处。每次和他谈心,都建立在平等、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当他出现过失时,既给予宽容,允许他慢慢纠正;又不予迁就,耐心引导他分清是非,自觉改过。我这种善待学生,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法,使他感受到老师深切的关怀,得到人格上的尊重,从而产生了一种“老师之爱胜于父亲”的震撼。逐步地,我化解了他既叛逆又消极的心里障碍,使他的心理流程快速的转化:不听——听——爱听。这样,我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用榜样激励自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汪广仁教授也说:“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教育、引导身边的人最有效果。”在小庆从“不听”转化为“爱听”的时候,我详细地向他讲述荣获江津区“学雷锋标兵”称号的本校学生王欣,以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毅力,从学困生变成优等生的故事。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使他十分感动和信服,他羞愧地点着头说:“我知道这是件了不起的好事,很佩服!可是,我是没资格学他的。”话不多,足够表明他的心里已有了是非观念,有了求进步的信心。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对他提出要求:做一件好事是表现;做两件好事表决心。然后问他:“先做件好事行吗?”他笑着点点头说:“让我试试吧!”没想到一周后的星期一早上,他就向我汇报做了三件好事:第一件帮小同学提饭桶;第二件拾到他人学生证上交学校;第三件提水浇树除杂草。老师的爱心像火炬,照亮了他的前进的道路,使他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和获得进步的喜悦;老师的关爱在他的心田发芽,“活镜子”的精神在他身上产生效应。从此,他尊师守纪,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并带动身边的“调皮生”加入“学先进”小组,大家都愿意同他携手前进。
三、用情感启发自律
三十多载班主任经历的我,清楚地知道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不会一劳永逸,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为了跟踪教育,我取得了小庆的同意,建立“一周一谈心”的制度。每周星期一请他谈谈上周在校内、校外和家庭各方面的情况。例如,听了他谈到放学后不再去网吧,晚上没有到同学家借宿,父亲很长时间没骂过他等情况,我一次又一次地对他进行肯定、表扬、鼓励。每次谈话,他都会开心地笑,进取心更强了。有时候也谈到他的不足,但我没有责备,没有训斥,主要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指明纠正的途径。如有一次,他自我检讨在家里偷偷喝了好几回酒,知道不好,又不懂得如何戒酒。我听后笑着说:“办法是有的,不知你愿不愿意?当你想喝酒的时候,你就马上用牙膏去刷牙,或者立即集中精力做别的事情,保证有效。”说也奇怪,小庆还真的做到了,从此戒了酒。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庆在老师、同学、亲人的爱的合力作用下,懂得了自尊、自信、自爱和自律。五年级学年度结束了,小庆光荣地获得学校进步奖。之后,他不但没有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而且还因做好事多次受到学校通报表扬,更喜的是他的成绩较以前大有进步。现在,小庆的家长不再感到无望,老师不再觉得头疼,同学不再厌恶。他的转化,坚定了我们转化学困生的决心和信心,找到了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把转化学困生当作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每学期都面向全体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帮教对象,分析特点,制订措施,落实帮教任务。通过实践,不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且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个可喜的事例,让我看到的不仅是对小庆的希望,而且是对所有学困生的希望。我将一如既往,用爱心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烛光,为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时时刻刻把它铭记在心中。虽然学困生一时是差生,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家校一齐努力,这些差生们也能变成优等生。让我们以超好的耐心和超浓的爱心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对待这些未来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未来的国家建设栋梁吧!
(作电话:15223295722;信箱:lxc4147338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