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片段与反思(二)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ajdofa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片段】
  
  一、探索规律
  
  师:今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造成农业受灾、交通受阻、供电中断,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据专家分析,这种灾害性天气是受拉尼娜现象引起的。为了恢复原来的生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植树造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生:3月12日。
  师:一个希望小学要美化环境,想在一条长24米的小路一边栽树(两端要栽),可以怎样栽呢?需要多少棵树苗?请大家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栽树方案,并将设计方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合作要求:小组里可以根据不同的间隔长度,做好分工,并做好记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师利用幻灯展示各小组设计方案。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棵数比间隔数多1。
  生2: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生3:间隔数比棵数少1。
  ……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生1:棵数=间隔数+1。
  生2:间隔数=棵数-1。
  师:同学们都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很快找出了植树问题中蕴涵的规律,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规律
  
  1.师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解答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100÷5=20(个)……间隔
  20+1=21(棵)………树苗
  师:2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1?
  生1:间隔数。
  生2:因为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2.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36棵树,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列式为:36-1=35(个),6×35=210(米)
  师:求出的35表示什么?
  生:表示35个间隔。
  师:为什么36要减去1呢?
  生:因为两端都栽时,间隔数比棵数少1。
  3.对比以上两题的解法。
  师:上面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生1:第1题是求树的棵数,先求间隔数,再用间隔数加1得到棵数。第2题是求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先求间隔数,再用间隔数与间隔长度相乘得到距离。
  生2:都要先求出间隔数,但求间隔数的方法不同。
  
  三、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看成植树问题呢?
  生1: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生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一共有几个站点?
  师:希望同学们把植树问题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反思】从简单的事例中去发现规律,这是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著名数学家波利维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笔者从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点与间隔”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推理、验证、画线段图等方法让学生探究出棵数与间隔数的规律。再出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在设计练习时,笔者努力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将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一    无疑,从不同角度看,数学具有多重身份和角色:数学是一门工具、是一种语言、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文化……事实上,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有意或无意地践行着作为工具的数学、作为语言的数学、作为思维模式的数学,等等。本文试图转变视角,从文化的视角重新观照并确认数学的本质,尝试在实践层面上给出一些肤浅的、更接近数学本意的表达。  从作为工具、语言、思维模式的数学,转而走向作为文化的数学,视角转换的背
采用本科生与研究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在教师教育课程依托下,构建“本硕互动”学习模式.按照该模式的四个步骤实施,能够促使化学师范生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面发展,达到完
在参加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时,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例。该课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现撷取两个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玩了一个“抢10”的游戏,现在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张开手指,看一看,你们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吗?  ……   教师出示三则材料:(根据书本例题1、2改编,同时搭配书本主题图)  材料一: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多少棵树?  材料二:要在围墙外15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几棵树?
【教学内容】江苏版美术教材第十册《世界地球日》  【教学片段一】  上课一开始,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动画,背景音乐是《地球妈妈》。内容包括世界风光、珍稀动物和植物。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每个学生都看得目不转睛。  师:地球是人类和各种生物共同的家园。可是你知道吗,今天的地球妈妈正在流泪,为什么?  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知识,但是说得不太准确和完整。我就因势利导给学生提出了学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三篇课文,现从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角度谈谈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实践体验,开发利用人本资源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人本资源,充分挖掘各种人本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