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促进“数学”综合育人能力提升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深入践行与探析: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提升“数学”综合育人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跨学科;有机整合;综合育人;践行探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每一位老师心中的“执着追求”。2018年11月21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中山市实验小学刘东伟老师参加中山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展示的《田忌赛马》一课,深深体会到大胆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促进“数学”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神奇魅力。
  一、让数学课上出“音乐味”——用“音乐”表情达意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对学生的精神能起到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
  课堂伊始,经典熟悉的旋律悄然响起——“一时失志呒免怨叹,一时落魄呒免胆寒,哪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有魂无体亲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会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歌声正来到高潮,刘老师就让歌声停下,然后让学生猜,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齐答:“爱拼才会赢”!
  老师夸奖孩子们聪明,并提问:“生活中是不是爱拼就能赢呢?”学生齐答:“是”!
  老师再追问:“你们都爱拼吗?”学生回答:“爱”!
  师:好,这节课刘老师就来带大家一起去“拼”!(板书标题的其中一个字“拼”。)
  二、让数学课上出“体育味”——用“体育”培育品质
  体育,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倡导的项目,全国上下体育运动氛围浓厚。在小学课堂里,哪怕是不同的学科教学,要是融入到体育学科的教学,学生都会兴奋不已,促进教学有效进行。再加上,体育可以高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应变能力和坚强品质。
  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就以“两个班各派最强的三人进行拍球比赛”的运动情境拉开序幕。第一轮,1班三个选手都比本班的孩子要强一些,所以全盘皆输了。此时,老师“挑逗”学生,心里服气吗?还想再和对手再赛一次吗?有何“战胜”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引出最优化方案。
  三、让数学课上出“语文味”——用“语文”熏陶情感
  语文,被誉为“万科之母”,其情感的渲染性,没有任何学科可以替代。当学生饶有兴致地探讨如何战胜之时,老师轻轻启迪:“这样的对策,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个叫孙膑的人用过,你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吗?”有的学生迅速举起高高的小手,并兴致勃勃地跟大家分享起《田忌赛马》的故事来。此时老师再顺水推舟,课件出示语文教材中《田忌赛马》的课文,引导学生细读,并从中找出孙膑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之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认真从课文中的一字一句中领略到孙膑“善于观察”“全盘考虑”并“万里挑一”想出制胜方法的无敌智慧,让学生深深佩服我国古人的策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让数学课上出“哲学味”——用“哲学”启迪人生
  世界万物都有其生命意义,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怎样才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意义?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疯狂地教英语”“逻辑地教数学”……而笔者认为数学课其实也可以上出“哲学”味来。
  当学生“节节胜利”之际,老师特意出了一道这样的难题:“老师的马是9,7,6,5,4;而你的马是8,5,3,2,1,你可以怎样赢到老师?”“意气风发”的学生刚打完两场胜仗,仿佛“世上没有难得到自己”一般地开始“探究起来”。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学生还是没有想到“取胜”的方法。学生开始有些质疑题目是否出错了?
  老师说:“题目并没有出错”,并且意味深长地说:“这道题,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是无法实现五盘三胜的局面的,但如果就按照最强对最强,次强对次强地对阵,我们肯定是五盘皆输了,但是通过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以弱好强的策略,调整一下出马顺序,用我们的8对对手的5,用我们的5,对对手的4,那我们是否也能赢两盘?”学生齐答:“是!”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原本一盘都没有赢,现在可以赢两盘了,虽然整体是输了,但我们最起码是没有原来那样输得那么惨了,对?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们没有最后获胜,但最起码比原来好了,那就足够了,而这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优化——对阵问题》。”最后,老师还让学生明白“爱拼还不一定会赢,只有爱拼会拼才会赢!”(音乐响起改编后的歌曲《爱拼会拼才会赢》。)
  由以上《田忌赛马》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可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能營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探究实践能力和胜己自胜的人生哲理,真正实现既“育才”又“育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英语阅读能力更高,技巧性更复杂。为了让中学生可以适应更高难度的英语阅读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如对语言内容的深度解读,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性分析,以及阅读方式的转换培养。本文将结合思维导图模型,初步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在英语课堂上植入思维导图模型思维,以及利用思维导图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英语阅读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凸显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心理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源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特别是面对90后学生,从教师的视角看,90后学生表现出来的任性、脆弱、缺乏耐性,表现欲强,叛逆性格明显等,导致遇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经不起挫折、时有畏难情绪,不相
人类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竞争也更为激烈。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尤为重要,而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人才的竞争力的关键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语文教学,也势必成为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人才竞争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毋庸讳言,语文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
摘 要:中学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很早就提出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现行教育体制下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美术教育;传统文化;课程改革;发现美;多媒体手段  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我国教育环境中,中學美术教育课程不是必考科目,学生及家长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
1.1.1 微视频: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  看微课完成下列问题:  ①地球是圆形的吗?  ②地球表面有高低起伏山川湖泊,为什么地球仪却是正球体呢?  ③为什么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而不是其他形状呢?  1.1.2 微视频:  《如何判定极地地图中的东西经?》  1.1.3 微视频:  《东西半球怎样分?》  关键概念: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东经度、西经度  看微课完成下列问题:  ①东西半球的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英语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作者针对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并论述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课程;以读促写  长期以来,山区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未能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写作成为广大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这种现状,我
一、教学背景  教师普遍认为词汇课好教,然而审视周边的词汇课,笔者发现在词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对新授词汇“音、形、义”三个维度的呈现没有合理的设计,不符合小学生习得语言的规律;词汇的教与用常常脱离语境和语篇,多采用机械操练和重复带读的方式牵引学生学习;更有一些课堂徒有热闹的表象,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气氛活跃,然教学实效甚微,学生会说不会用,会认而不会写,会听而不知义,亦没有真正得到语言、品质、思维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的氛围也不太浓。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会成为学习数学强大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習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效果就适得其反,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好数学起决定性作用。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要积极使用示范法展开教学,提升水墨画教学的效率。在水墨画教学中,通过局部示范、步骤示范、修改示范和对比示范等方法,都能让学生关注水墨画的关键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水墨画修养。  【关键词】示范法;水墨画;初中美术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以水墨作为绘画的材料,运用水墨画法展开绘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介绍和水墨画有关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展开水墨画创作,能促使学生提
【摘要】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又对文章进行着重要的补充和诠释。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教师应认真研读插图,将插图作为备课的一部分,找准插图的呈现时机,合理利用插图,在教学中拉近学生、插图和文本的距离,充分发挥插图的功效,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