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深入践行与探析: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提升“数学”综合育人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跨学科;有机整合;综合育人;践行探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每一位老师心中的“执着追求”。2018年11月21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中山市实验小学刘东伟老师参加中山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展示的《田忌赛马》一课,深深体会到大胆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促进“数学”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神奇魅力。
一、让数学课上出“音乐味”——用“音乐”表情达意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对学生的精神能起到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
课堂伊始,经典熟悉的旋律悄然响起——“一时失志呒免怨叹,一时落魄呒免胆寒,哪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有魂无体亲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会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歌声正来到高潮,刘老师就让歌声停下,然后让学生猜,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齐答:“爱拼才会赢”!
老师夸奖孩子们聪明,并提问:“生活中是不是爱拼就能赢呢?”学生齐答:“是”!
老师再追问:“你们都爱拼吗?”学生回答:“爱”!
师:好,这节课刘老师就来带大家一起去“拼”!(板书标题的其中一个字“拼”。)
二、让数学课上出“体育味”——用“体育”培育品质
体育,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倡导的项目,全国上下体育运动氛围浓厚。在小学课堂里,哪怕是不同的学科教学,要是融入到体育学科的教学,学生都会兴奋不已,促进教学有效进行。再加上,体育可以高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应变能力和坚强品质。
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就以“两个班各派最强的三人进行拍球比赛”的运动情境拉开序幕。第一轮,1班三个选手都比本班的孩子要强一些,所以全盘皆输了。此时,老师“挑逗”学生,心里服气吗?还想再和对手再赛一次吗?有何“战胜”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引出最优化方案。
三、让数学课上出“语文味”——用“语文”熏陶情感
语文,被誉为“万科之母”,其情感的渲染性,没有任何学科可以替代。当学生饶有兴致地探讨如何战胜之时,老师轻轻启迪:“这样的对策,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个叫孙膑的人用过,你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吗?”有的学生迅速举起高高的小手,并兴致勃勃地跟大家分享起《田忌赛马》的故事来。此时老师再顺水推舟,课件出示语文教材中《田忌赛马》的课文,引导学生细读,并从中找出孙膑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之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认真从课文中的一字一句中领略到孙膑“善于观察”“全盘考虑”并“万里挑一”想出制胜方法的无敌智慧,让学生深深佩服我国古人的策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让数学课上出“哲学味”——用“哲学”启迪人生
世界万物都有其生命意义,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怎样才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意义?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疯狂地教英语”“逻辑地教数学”……而笔者认为数学课其实也可以上出“哲学”味来。
当学生“节节胜利”之际,老师特意出了一道这样的难题:“老师的马是9,7,6,5,4;而你的马是8,5,3,2,1,你可以怎样赢到老师?”“意气风发”的学生刚打完两场胜仗,仿佛“世上没有难得到自己”一般地开始“探究起来”。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学生还是没有想到“取胜”的方法。学生开始有些质疑题目是否出错了?
老师说:“题目并没有出错”,并且意味深长地说:“这道题,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是无法实现五盘三胜的局面的,但如果就按照最强对最强,次强对次强地对阵,我们肯定是五盘皆输了,但是通过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以弱好强的策略,调整一下出马顺序,用我们的8对对手的5,用我们的5,对对手的4,那我们是否也能赢两盘?”学生齐答:“是!”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原本一盘都没有赢,现在可以赢两盘了,虽然整体是输了,但我们最起码是没有原来那样输得那么惨了,对?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们没有最后获胜,但最起码比原来好了,那就足够了,而这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优化——对阵问题》。”最后,老师还让学生明白“爱拼还不一定会赢,只有爱拼会拼才会赢!”(音乐响起改编后的歌曲《爱拼会拼才会赢》。)
由以上《田忌赛马》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可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能營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探究实践能力和胜己自胜的人生哲理,真正实现既“育才”又“育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课程改革;跨学科;有机整合;综合育人;践行探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每一位老师心中的“执着追求”。2018年11月21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中山市实验小学刘东伟老师参加中山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展示的《田忌赛马》一课,深深体会到大胆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促进“数学”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的神奇魅力。
一、让数学课上出“音乐味”——用“音乐”表情达意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对学生的精神能起到激励、净化和升华的作用。
课堂伊始,经典熟悉的旋律悄然响起——“一时失志呒免怨叹,一时落魄呒免胆寒,哪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有魂无体亲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会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歌声正来到高潮,刘老师就让歌声停下,然后让学生猜,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学生齐答:“爱拼才会赢”!
老师夸奖孩子们聪明,并提问:“生活中是不是爱拼就能赢呢?”学生齐答:“是”!
老师再追问:“你们都爱拼吗?”学生回答:“爱”!
师:好,这节课刘老师就来带大家一起去“拼”!(板书标题的其中一个字“拼”。)
二、让数学课上出“体育味”——用“体育”培育品质
体育,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倡导的项目,全国上下体育运动氛围浓厚。在小学课堂里,哪怕是不同的学科教学,要是融入到体育学科的教学,学生都会兴奋不已,促进教学有效进行。再加上,体育可以高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应变能力和坚强品质。
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就以“两个班各派最强的三人进行拍球比赛”的运动情境拉开序幕。第一轮,1班三个选手都比本班的孩子要强一些,所以全盘皆输了。此时,老师“挑逗”学生,心里服气吗?还想再和对手再赛一次吗?有何“战胜”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引出最优化方案。
三、让数学课上出“语文味”——用“语文”熏陶情感
语文,被誉为“万科之母”,其情感的渲染性,没有任何学科可以替代。当学生饶有兴致地探讨如何战胜之时,老师轻轻启迪:“这样的对策,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个叫孙膑的人用过,你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吗?”有的学生迅速举起高高的小手,并兴致勃勃地跟大家分享起《田忌赛马》的故事来。此时老师再顺水推舟,课件出示语文教材中《田忌赛马》的课文,引导学生细读,并从中找出孙膑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之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认真从课文中的一字一句中领略到孙膑“善于观察”“全盘考虑”并“万里挑一”想出制胜方法的无敌智慧,让学生深深佩服我国古人的策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让数学课上出“哲学味”——用“哲学”启迪人生
世界万物都有其生命意义,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怎样才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意义?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疯狂地教英语”“逻辑地教数学”……而笔者认为数学课其实也可以上出“哲学”味来。
当学生“节节胜利”之际,老师特意出了一道这样的难题:“老师的马是9,7,6,5,4;而你的马是8,5,3,2,1,你可以怎样赢到老师?”“意气风发”的学生刚打完两场胜仗,仿佛“世上没有难得到自己”一般地开始“探究起来”。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学生还是没有想到“取胜”的方法。学生开始有些质疑题目是否出错了?
老师说:“题目并没有出错”,并且意味深长地说:“这道题,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是无法实现五盘三胜的局面的,但如果就按照最强对最强,次强对次强地对阵,我们肯定是五盘皆输了,但是通过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以弱好强的策略,调整一下出马顺序,用我们的8对对手的5,用我们的5,对对手的4,那我们是否也能赢两盘?”学生齐答:“是!”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原本一盘都没有赢,现在可以赢两盘了,虽然整体是输了,但我们最起码是没有原来那样输得那么惨了,对?其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们没有最后获胜,但最起码比原来好了,那就足够了,而这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优化——对阵问题》。”最后,老师还让学生明白“爱拼还不一定会赢,只有爱拼会拼才会赢!”(音乐响起改编后的歌曲《爱拼会拼才会赢》。)
由以上《田忌赛马》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可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能營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探究实践能力和胜己自胜的人生哲理,真正实现既“育才”又“育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