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适宜摄入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 :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通常情况下,人体内水分维持动态平衡状态。当人体摄入水分过少或过多时,水合状态会发生改变,脱水或过水合状态危害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研究提出人群水摄入量参考值。由于饮水行为与健康的研究有限,在制定水摄入量参考值时,只能制定水适宜摄入量。水适宜摄入量制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根据能量消耗与水代谢的关系计算每日水需要量;(2)根据水丢失量计算每日水需要量;(3)根据观察或实验获得健康群体水摄入量。目前,已有15个国际组织/国家制定了人群水适宜摄入量。1989年、199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均没有提出我国居民水适宜摄入量,建议参考美国提出的参考值。但机体水需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结合我国居民和环境等情况,制定适合本国居民的水适宜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从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 ml。随着我国居民饮水调查的开展和数据的积累,2013年,在已有的人群水摄入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推荐温和气候条件下轻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和女性水适宜摄入量分别为1.7 L和1.5 L,并参考科学方法制定了不同生理阶段居民的水适宜摄入量。水相关研究偏少,仍需开展更多水适宜摄入量研究,探索水丢失量,积累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特殊生理阶段、不同职业人群的饮水数据,分析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从改善居民水合状态以及疾病预防的角度不断更新和制定我国居民适宜水摄入量。[营养学报,2023,45(1):15-20]
其他文献
新基建为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与智能化奠定技术基础、打通数据链路、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新业态发展,为公共图书馆融合发展提供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梳理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融合趋势,阐述新基建模式与公共图书馆在此过程中的契合价值,构建新基建模式下公共图书馆融合发展优化路径。基于此,公共图书馆以新基建为技术环境和创新抓手,通过政策导向的明确、软性服务体系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言文教学认知不够及学生缺乏兴趣的现状,本文以《孙权劝学》为例建议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朗读教学解决语言认知问题,仔细研读文本感悟作品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拓展,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梅洛—庞蒂早期先验现象学奠基在生成主体性理论之上。然而,他所发展出的独特主体性概念始终饱受争议。梅洛—庞蒂的主体性理论是对主体性自我意识具体化问题的现象学回应。他的生成主体性理论不仅构成对当代海德堡学派主体性自我意识问题的现象学回应,而且包含对扎哈维“最小化自我”理论的根本批评。基于内在的实践自我意识结构,《知觉现象学》把生成主体性解释为“我是场,我是经验”。由此,早期梅洛—庞蒂的基础主体性不再等
<正>1背景Ewing在1944年首先提出了听觉注意力分散测试(distract test of hearing,DT)的原则,随后Mc-Cormick在1993年对其进行了改进。DT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听力学临床,并作为听力筛查测试的基础,称为健康可视注意力分散测试(health visitor distraction test,HVDT)。
期刊
儿童线粒体病最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T、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影像学检查常可见基底节区病变、白质脑病、脑卒中样改变、小脑或大脑萎缩、钙化和乳酸峰等特征性改变;此外,部分或某些临床少见的线粒体综合征也具有典型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等具有重要提示意义。本文从线粒体病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改变、部分线粒体综合征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等角度进行阐述,从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