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为什么分裂?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和南斯拉夫是最复杂和最不稳固的联盟国家,由于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中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分别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4%和30%,他们尚可在一种联邦体内存在下去。而前苏联和南斯拉夫与捷克斯洛伐克截然不同,构成联邦的各个成员国差异很大,这两个国家很难维持联邦体制。南斯拉夫在不变革联邦结构的情况下想继续维持下去是不可能的,因为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存在着许多差异和矛盾,表现在民族、宗教、文化、历史和
其他文献
<正> 党的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
<正> 当前,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各个国家,不论制度、区域位置、民族和发展状况,都在积极表示对人权的重视和尊从立场。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世界进步势力的代表,为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曾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和路线的干扰,人权理论研究在我国一直裹足不前。一谈人权就同资产阶级联系起来,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立法原则,是资产阶级欺骗、麻痹人民群众的工具,充其量只不过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样一种片面的理论观点支配了我们几十年来对人权问题的基本看法。"6·
<正> 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这方面没有太大的争议。如果有争议,那也只是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和理解。然而,关于国际新秩序的结构框架,似乎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第一,有些人认为"观察国际问题的依据仍是国际基本力量及其结构",而在实际论述中这种观点仍主要围绕"极"的理论作文章。第二,普遍认同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以多极为基本结构框架。只不过在这种观点的主导下,存在着到底是几极的歧见。本文承认上述结论是众多学者智能劳动的结果,是他们多年潜心研究(当然还包括方法论的工具使用)的所得。但更认
<正> 一、俄罗斯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过渡状态,社会发展道路和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争集中表现为权力之争在"8·19"事变和苏联解体中,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被抛弃,苏共失去了掌权地位,俄罗斯社会处于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在社会的急剧转变时期,经过七十年高度集中统一、在国家机器、党的铁的组织纪律作用下,长期板结的俄罗斯社会,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动荡之后,又进一步剧烈分化。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重新集结、组合、反复改组,结为千余个政党、运动、组织,形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建党高潮
<正> 1992年,也就是加勒比海危机30年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达成一项协议:同时公布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1962年10月22日至12月14日来往的25封信。这些信件的多数此前是保密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1992年6月专门出版了春季号特刊,用英、俄两种文字把它们登载出来。美国前国务卿J·贝克和俄罗斯外长A·科济列夫为特刊写了序言,曾是肯尼迪总统助手的A·施莱辛格,俄罗斯的著名历史学家V·祖波克等人也同期发表了评论文章。
<正> 在九十年代的世界,我国究竟应该(理应)和能够(可能)推行何种外交政策或对外战略?这里,应该(理应)是指主观的决策,而能够(可能)则指客观的态势。从外政理论上说,任何一国都无法施行"理想的"(最佳的)对外战略,甚至也不可能施行"合理的"对外政策,只有可能施行"满意的"的政策。为什么?关键还是客观世界这个因素,还是客观世界所限定或所容许的"政策可能空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九十年代世界的国际态势及其不同于以前的特点。众所周知,当代国际关系体系步入二十世纪的末期,开始了它的又一
<正> 1991年12月25日,印着五星和镰刀斧头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落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联邦作为其继承者登上了国际舞台。从此,中苏关系史划上了一个句号,并揭开了中俄关系的篇章。作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一年来她们之间的关系进展怎样,前景如何?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略的分析探讨。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一百多年发展史上六个纲领中,1989年12月在柏林党代会上通过的这一纲领是最近的一个纲领。因为该纲领不仅要适应自1959年著名的哥德斯堡纲领发表以来当代世界的新的发展变化,而且要对下一世纪德国党的发展起重大指导作用,所以该纲领从1984年全党酝酿到正式通过,前后历时5年半之久。德国党曾先后成立了以党的主席勃兰特和福格尔为首的两个纲领委员会领导纲领的制订工作,并曾于1986年和1988年拿出过两个纲领草案供全党讨论,足见德国党对这一跨世纪纲领非同寻常的重视程度。该纲领不仅对于我们研究德国党现
<正> 俄罗斯就其世界地位、物质及精神潜力而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世界大国。在现代条件下,俄罗斯重要的切身民族利益,是同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同进行有效的经济改革,同保证俄罗斯有充分权利加入现代国际金融和经济共同体所必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同良好国际环境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从历史前景看,俄罗斯在世界文明中应有地位的保持和加强是与它的地缘政治形势密切相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