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外融合分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另外,有些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在地理课程的实践学习中积极性欠缺,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亟待发生内外融合的转变,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课堂所涉及的抽象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和环境教育都是重要内容。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并成为当前课题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并在内外融合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通過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意义。另外,使用内外融合的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实践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能盲目地设计活动内容,应该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并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实际学习状况,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例如,在介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时,教师可以先设计实践活动,并结合课本内容将实践活动融于其中。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本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之后再充分挖掘课本知识,对本地区的气压带、风带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索。学生最终可以结合自身生活体验,通过对所在区域气候特征的感知,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制定活动方案,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明确实践活动的挑战难度,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明确实践的具体目的,并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
  二、加强学校建设,完善实践活动资金投入
  教师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完善课程设置,为活动的开展奠定时间和空间基础,将教学实践融于理论学习之中,为实践活动的进行开辟新思路。其次,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活动的教学资金投入。例如,在介绍关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变化规律及意义等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地理专用教室,采用VR技术等,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宇宙的无穷奥秘,认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在高中地理的内外融合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引导学生感知抽象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从而提升地理综合素养。
  三、加强实践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地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密切,教师在制作实践活动方案时,必须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实现科学理论和实际生活的统一,拓展相关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大气系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夏季可能遇到的不良天气现象,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对于天气的影响,然后,让学生就当前阶段的天气状况进行自主分析,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绘图的功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尝试引进各类实践活动,在符合课程改革精神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现阶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学校和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其他文献
体验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感知和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体验带有主客观相融性、情感贯穿性和能力生成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就是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关注学生的心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活案例,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严格的、死板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给学生创设科学的、欢快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
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分析,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借助错题单的形式,对日常训练中的错题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刻反
历史核心素养观念属于历史学科中最主要的指导方法之一。通过这种观念可以解释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必然规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对人类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思想史对深刻认识历史、传承文化精神、探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历史叙述、历史评判离不开主观思想意识,无论是史学研究还是历史教学,都应当重视思想史。  当前受教材体例、教学理念等因素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思想内涵、教学视野狭窄等问题。笔者在本文重新审视思想史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思想史在必修3教学中的意义谈谈自己的
如今,我们生活在网络环境下,不管是出行还是吃住,都离不开互联网。同样,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与互联网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
有些老师认为不应该将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上,因为历史是一门较为严肃的学科。初中历史教师最害怕的就是学生没有历史学习兴趣,所以,利用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教师能将真实的历史事件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描述历史故事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  故事大多以文字或者语言的形式进行流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对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把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唯物史
核心素养,通俗来讲就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来说,核心素养是指促进高中生正常生活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具体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便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继而促使他们可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