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T灌注成像(CTPI)探讨亚急性期基底节区脑出血局部的灌注表面通透性(PS)变化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亚急性期内(4 d~2周)35例脑出血患者行CTPI检查,分别测量血肿边缘区、血肿近侧和血肿远侧的PS、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各灌注参数的相对值(患侧/健侧)。分析血肿边缘PS值与发病时间、血肿、水肿体积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入院、CTPI检查时以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与血肿边缘PS的相关性。
结果35例亚急性期内脑出血患者血肿边缘PS为(1.87±0.48) ml·100 g-1·min-1,边缘镜像侧PS为(1.28±0.34) 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7,P<0.01);血肿近侧PS相对值(rPS)为1.81±0.50,血肿远侧rPS为1.0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6,P<0.001)。血肿边缘PS与发病时间(5~12 d)呈直线正相关(r=0.507,P<0.05),但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20例患者血肿体积小于10 ml,血肿边缘PS为(1.83±0.32) ml·100 g-1·min-1;15例患者血肿体积大于10 ml,血肿边缘PS为(1.92±0.47) ml·100 g-1·min-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CTPI检查时以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与血肿边缘PS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
结论在脑出血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的血脑屏障功能持续异常,表现为通透性增高。血肿边缘PS与患者发病时间呈正相关。CTPI的PS参数可准确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为脑出血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