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zha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必须细品文本,努力把持课堂核心目标,让课堂教学有效,学生学有所得。笔者主要做到:一、积极发问,自主探索;二、巧妙追问,激发探究;三、适时点拨,指引方向。
  【关键词】有效;自主探索;巧妙追问;适时点拨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教学模式。课前解读文本是为了有效地设计“问题”,课中师生互动是为了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后巩固练习是为了有效地检测“问题”。问题太大,学生害怕;问题过小,学生烦恼。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作为教师,必须细品文本,努力把持课堂核心目标,让课堂教学有效,学生学有所得。
  一、积极发问,自主探索
   发问是教师传授知识、诱发思考、启迪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有讲究,做好以下三点:
   1.给学生以思考的时空。学生的成长需要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慢”的艺术,缺乏生长过程得来的“快餐结论”,根基不牢,是不可靠的,更有可能因少数优生的“表演秀”而掩盖了全班学生的认知真相。要在发问之后,留有充分地思考、交流、争辩的时间,留有充分地操作、观察、分析的空间。课堂发问之后,多一份期待,就可能多一份深刻,甚至多一份奇迹。在等待时,教师应走进学生,与他们共同经历认知的过程,引领他们向着问题深处畅游。
   2.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发问过多,频率高,显得问题零碎,缺乏思考价值,不利于系统思考和分析问题;发问过少,无从下手,跳了多少次都可能不知“桃树”在何处,更不要说摘到“好果子”了,长期如此,学生将逐步丧失思考兴趣。一般的课,理想的发问应以3—5个为宜。
   3.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益,反之,则易形成课堂懈怠。课堂发问,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也就是课堂的核心目标进行。一个问题发出之后,课堂上立马能形成“群鱼啄饵”之势,左攻右啄,跃跃欲试,最终寻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在学生初步掌握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对比性问题,让学生在口中填数字,思考:(1)3能被5整除吗?为什么?(2)为什么?第一问显而易见,第二问就很有思考价值,有些学生通过穷尽13至93九种可能,一一列举予以否定,是个办法。而课堂上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受第一问的启发,敏锐地分析出3其实就是几十加3,无论填什么,除以5结果都一定余3,这样学生对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巧妙追问,激发探究
   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首发的问题后,正确的要追因,不对的要追错,肤浅的要追根,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迷途自返。犯错误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些认知偏差是很正常的,对一个班来讲,也可以说是应该的。教师要直面错误,解剖错误,甚至是欣赏美丽的“错误”资源,让学生认识得更加深刻。
  2.乘胜追击。数学要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过程。课堂中教师或者学生首度发问后,许多问题,学生大多能够比较顺利地回答出来,但常常是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生回答顺利之时,刨根问底式的追问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在发问“19的后面是多少”,学生众口回答“20”后,可以立即追问:“为什么?你怎么证明给大家看?”这样学生就得深入思考,对课堂难点的认知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三、适时点拨,指引方向
  课堂发问与追问,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有效行为,课堂点拨则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课堂点拨做到点前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拨后则“柳暗花明又一村”。
  1.言简意赅。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点拨的语言更应“惜字如金”。课堂点拨要围绕核心目标,达到“多一字则赘,少一字则不到位”的境界,精炼的点拨要给予学生想像空间,要便于记忆和理解,要体现数学简洁之美。单个知识点的点拨要言简意赅,知识板块的点拨要融会贯通。精炼的点拨就是要围绕课堂核心目标点出思想,拨出思路,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点拨也许应该精炼到“转化”这一思想——怎么去将未能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通过切割可以转化为近似长方形,也可能是近似梯形,甚至还可能是其它图形,这样的点拨不仅对本节课有用,而且对学生今后再用“转化”思想解决未知问题也很有启迪。
  2.妙趣横生。精妙的点拨,不仅可以使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更能化平淡为精彩,撩开数学知识神秘的面纱,使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一语道破。课堂教学中,启思的发问和睿智的追问,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能形成“敢于质疑、善于争辩、勇于创新”的良好局面,能有效地打开学生思路,思维是活跃的,一人多见或多人多见也是常有的,这时就需要老师予以及时精确的点拨,否则学生的认识可能比较零乱,甚至庞杂。点拨关键做到精确、到位,就是要授生以“渔”,点在课堂核心目标的命穴之处,让学生的认知向课堂核心目标聚焦。如“数与运算”的教学,数的概念要点内涵,计算方法要点算理,估算的要拨思路,简算的要拨定律,口算的要拨技巧。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乐陶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学生基础水平不高、教材编写不合理和教师思想不够重视、方法不合理等问题,造成教学质量不能大面积提高。本文阐释了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遵循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原则,并采取合理的语法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语法教学;语言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中学英语老师都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点燃学生的“兴趣”希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结合中职数学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三个角度就“反串课堂”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反串课堂;学习兴趣  “反串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中职数学教师以及学生
【摘 要】“朗读”,是指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它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也不容忽视的环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朗读”训练,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兴趣;情感;悟美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朗读是我们语文学科的“专利”
【摘 要】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多样的工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意识到组织课堂的重要性,并把握好课堂组织的契机,积极组织课堂,巧妙运用多种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关键词】课堂;组织;契机;策略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它是一项融科学
基于福建省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对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体制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与生产脱节、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带动效应不显著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