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根据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恰当运用多媒体和应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更会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时、分的认识”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动画课件,导入新课。新课开始,随着教师的导入语:“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龟兔赛跑》,接着,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出现了,最后一幅画是小兔3时到终点,乌龟2时到终点,裁判蓝猫宣布:“乌龟第一,小兔第二。”我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蓝猫是看什么来判断谁得第一,谁得第二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我随即板书、揭题。电脑有声、有色,一下子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意境中去了,学生看着画面,听着配乐,真正产生了“乐学”的积极情绪。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人的思维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它可以借助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仅仅只借助于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观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记忆。如:小学数学第一册“加减混合”是此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做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观地反应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这样,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3.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一册“9加几”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制作了动态演示凑十法的多媒体课件。屏幕上首先了现十个格子的盒子里装了9只乒乓球,盒子外面4只乒乓球,先让学生看图列式,然后电脑演示从4只乒乓球里拿出1只装进盒子里,提问:“把4只乒乓球分成几只和几只?”紧接着提问:“盒子里现在有几只乒乓球,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让学生摆小棒来演示凑十法的运算过程。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并且在充分的掌握了算理之后,为今后举一反三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1.化抽象为形象,弥补感知不足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电教手段,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方向与位置”时,要让学生说出“石家庄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你的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和“在河北省境内石家庄的南面有哪几个城市”等时,学生无法从教室中看到这一方向与位置,也无法通过想象来得到答案。此时,我就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再现这一方向与位置的情景: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兔博士拉出一张河北省的地图在屏幕上“出现”,当看到此情景时,学生无不欢呼雀跃,此时,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将不可能完成的方向与位置问题在课堂上就顺利完成了。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了学生的感知不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2.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对于那些学生感到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教学方向与位置问题时,为了突破学生难以用语言描述辨认某个城市或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和位置这个难点时,我选择一个出发点和目的地,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路线。①养老院到医院②小丽去医院③学校到养老院,然后,通过多媒体彩色、动画的效果,模拟了这一运动过程。这种图像、文字、声音同步综合运用,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轻松地感知了各座建筑物相对的方向与位置。化难为易,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化少为多,拓宽智力背景
  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就会在有限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将知识由少变多,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宽了智力背景。如在学习《表内除法》这节数学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秋天里果园大丰收的场景,红通通的苹果,黄橙橙的桔子等挂满了枝头。接着画面中出现了几位农民伯伯和几位小学生,学生们在帮农民伯伯摘取智慧果。在摘取过程中我还设计了十道闯关题,如“果园里一共有20棵果树,平均每排种4棵苹果树,能种多少排?如果1千克苹果能卖2元钱,12元钱能买多少千克?”等等。只要闯任何一关成功后,就可以进入“芝麻开门”知识库,那里面给学生准备了五十多条有关各种水果的知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知识化少为多,拓宽了学生的智力背景。
  总之,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扩展课堂时间和空间,优化教学过程,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参与机会,使学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耳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茶棚学区曹西庄小学)
其他文献
正是这个口号,突然点化了我。公关是舶来品,是“接轨国际”的产物,不过既然到了中国,难免也要入乡随俗,而这四年,我其实就是在摸索着公关领域的“中国道”,慢慢入门,慢慢成长……    在我的名片夹里,始终保存着一张特殊的名片,淡蓝色的表面上,有一个清晰的脚印。那是在我们公司为客户组织的第一场发布会,撤场之后我在一张椅子下发现的。  那是一张属于我自己的名片,名片上印着我进入公关行业的第一个职位:高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