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化传承的通道。我们要全面落实党的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关键 :读书环境 阅读能力 书香校园 基础
我校教学的正门,花坛中间的两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未来”。简单的两个字,反映了我校重视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更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宗旨。那么眼下学校的头等大事便是大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书香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支点深化拓展,培育儒雅少年。
一、培养书香教师,提高文化品位。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同样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每月一书,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
在我校,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本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社会科学,甚至是养生保健,这些书都是学校精心为教师选购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一边读一边摘抄笔记。通过读书,教师的视野开阔了,心情愉悦了。迄今为止,我校教师统一阅读过不少图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校的教师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会走进书店,主动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和应用,读书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书香的味道更多样,书香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一年前,我校教师统一发到了笔记本电脑,全体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利用电脑看电子书,看新闻,更快捷更广泛地阅读,使教师的阅读成为了一件时尚快乐之事。
2、每月一文,感悟——总结——升华。
在每月一书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教师每月结合实际工作或所阅读的图书,撰写随笔。教师们由此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通过感悟生活、感悟工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随笔集锦。
我校连续三年举办读书沙龙,每次交流时,教师都互相推荐好文章或好书,并撰写推荐理由。由于长期的坚持练笔,我校教师的文章都写得富有思想,文采飞扬,一篇篇文章堪称精品,所推荐的文章和图书也越来越有品位。
教师的书香味越来越浓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具备了优越条件。我校的教师也随之变得气质优雅,彬彬有礼,外校的领导和客人都说我校的教师很有“教师样”,我想这应该是书香熏陶的结果吧。
3、上好语文课,抓实语文科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我校教师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阅读课、古诗课、作文课……上课和听课都是一种享受。教师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我校的师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相长,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打造书香班级,提升学习质量。
1、晨读朗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我校,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各班都进行“美文大家读”、“一周新闻点评”、“故事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自信乐观等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经过长期的培养,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感情朗读、分析理解、表情达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较突出的能力。
2、开展讲故事比赛 、演讲比赛、阅读能力竞赛、习作竞赛等读书系列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阅读能力竞赛、习作竞赛等读书系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现场作文大赛。这是学生文学创作的展示台,学生以自己的作品在现场作文大赛上获奖为荣。我校三-五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教师亲自批阅,并精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宣传版上。作文的命题可能就是教师随时迸发的灵感。上学期期末放假,我班给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孩子们把寒假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学校的电子屏上连续滚动有关过年过节的诗文佳句、成语谚语,创设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如今,作文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很多学生的作文优势在升入中学之后凸现出来,这是我们深感欣慰的。
3、每班一吧,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校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个书吧,每个书吧都有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学生在课间借阅图书,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得到看书的奖励,放学后可以把同学推荐的图书借回家,晨读时间再把读书的心得介绍给大家。书吧里的书经常更换,成为一泉活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下课后也不肯离开教室,尽管老师百般催促,他们还是手捧图书不愿放手,他们把阅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养成了很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每个星期三中午,我校开展的午间大阅读,学生们个个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还有中。
4、读书手抄报、读书剪报展
为了深入引导我校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争创“书香校园”,每学期,学校都要求各班级主办一期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低年级是诗配画。学校还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班的手抄报进行了欣赏与评比,老师们的创意,孩子们的设计,家长们的参与,各班手抄报在师生们的一描一绘中、一笔一划里吟唱着书韵,也传递着书香。
读书手抄报和读书剪报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充分的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读书风采和精神风貌,为我校 “书香校园”的争创迈出了更有力的一步。
5、评选“闪闪书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十佳小图书管理员”。 三、指导书香家庭,提高教育效率。
几年来,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卓有成效,这引发了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如果将书香校园建设引入家庭,一定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成长环境。我校的校报印制精美,编排精心,深受家长的欢迎,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每期的校报上,我校都会向家长推荐一本适合家长阅读的图书,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介绍学校近期工作的安排,从而促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在我校举办的艺术节上,我们开展了“学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故事评比活动。首先通过一封信介绍了评比条件和参评办法,然后通过有关这个主题的征文,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共评出优秀征文24篇。然后每班选举一位同学参加学校的叫故事比赛。我们准备在下一阶段评选“书香家庭”,我们坚信,孩子们每天在充满书香的学校和家庭之间自由行走,同时也快乐健康地长着。
四、提炼民族情结,弘扬中华文明。
在我校的德育展廊里,有《弟子规》、《三字经》的图文展示,有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简介。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熟背《弟子规》、《三字经》,以后开始背诵古诗词,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在校园艺术节活动中,“书香教室”的评比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兴趣。对祖国中华文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爱自己的祖国。
五、建设书香校园,塑造儒雅少年。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很难驻足稍作休息,更难静处一隅,凝思独想。这种浮躁难免会影响到孩子,而阅读,可助人一臂之力,息心养性,且不说书的内容会教我们如何静心,就阅读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我们在喧哗与骚动之中步入静态。我校的学生爱阅读,乐阅读,他们在阅读的内容中学会了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他们在阅读的形式中学会了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也少不了作文的形式。
本学期开展的“当家理财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一共设计了六项主体活动,在经历了“我眼中的钱”问卷、“知父母劳动不易,做文明理财主人”调查、“小零花,大计划”策划、“宝贝当家”实践、“理财智多星”预算等系列活动之后,在“我的理财故事”征文活动中,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写出了自己理财的真实体验。
在塑造“现代文明人”活动中,我校给每个年级下发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十四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细则》,与每名学生签订了《文明公约》,通过班队会、文明小报评比、“我爱我家·我的名言”征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每月末评选20名校园“文明小主人”,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展示在校宣传栏里。
“成长的背后”感恩故事,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边走边想,是谁为自己默默付出,是谁引导着前行的方向。学生满怀感激,制作感恩卡送给自己最感谢的人,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刊登在了校报上,家长们看了孩子们的信,纷纷发来短信,打来电话,表达对学校教育的感激。
几年来,我校遵循着“突出特色教育,带动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书香特色深入人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无时无处不是书香弥漫,儒雅从容。
七、发展目标
未来几年里,我们将建成更加符合标准的师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用更快捷更广泛的阅读,吸引师生到阅览室看书。每年购置一定种类新书,浓厚读书氛围。成立学生文学、艺术、电脑社团组织,开展读书节师生共读活动,编撰师生校园专刊,举办网上读书论坛、开展各项读书活动、继续深化学生课外阅读考级等活动。让浓浓书香溢满校园。
创建学校“书香校园”不仅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的水平。而且对学生是一种养成,养成读书与思考的结合,及时记忆,写作的习惯。学校的“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弥补了流动儿童家庭中图书不足的缺憾,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宋晓清.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 信桂华. 打造书香校园 创建特色学校[J]. 现代阅读(教育版)
[3]李慧兰. 阅读陪伴孩子成长[J]. 青年文学家
关键 :读书环境 阅读能力 书香校园 基础
我校教学的正门,花坛中间的两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未来”。简单的两个字,反映了我校重视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更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宗旨。那么眼下学校的头等大事便是大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书香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支点深化拓展,培育儒雅少年。
一、培养书香教师,提高文化品位。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同样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每月一书,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
在我校,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本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社会科学,甚至是养生保健,这些书都是学校精心为教师选购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一边读一边摘抄笔记。通过读书,教师的视野开阔了,心情愉悦了。迄今为止,我校教师统一阅读过不少图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校的教师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会走进书店,主动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和应用,读书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书香的味道更多样,书香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一年前,我校教师统一发到了笔记本电脑,全体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利用电脑看电子书,看新闻,更快捷更广泛地阅读,使教师的阅读成为了一件时尚快乐之事。
2、每月一文,感悟——总结——升华。
在每月一书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教师每月结合实际工作或所阅读的图书,撰写随笔。教师们由此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通过感悟生活、感悟工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随笔集锦。
我校连续三年举办读书沙龙,每次交流时,教师都互相推荐好文章或好书,并撰写推荐理由。由于长期的坚持练笔,我校教师的文章都写得富有思想,文采飞扬,一篇篇文章堪称精品,所推荐的文章和图书也越来越有品位。
教师的书香味越来越浓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具备了优越条件。我校的教师也随之变得气质优雅,彬彬有礼,外校的领导和客人都说我校的教师很有“教师样”,我想这应该是书香熏陶的结果吧。
3、上好语文课,抓实语文科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我校教师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阅读课、古诗课、作文课……上课和听课都是一种享受。教师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我校的师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相长,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打造书香班级,提升学习质量。
1、晨读朗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我校,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各班都进行“美文大家读”、“一周新闻点评”、“故事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自信乐观等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经过长期的培养,我校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感情朗读、分析理解、表情达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较突出的能力。
2、开展讲故事比赛 、演讲比赛、阅读能力竞赛、习作竞赛等读书系列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阅读能力竞赛、习作竞赛等读书系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现场作文大赛。这是学生文学创作的展示台,学生以自己的作品在现场作文大赛上获奖为荣。我校三-五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教师亲自批阅,并精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宣传版上。作文的命题可能就是教师随时迸发的灵感。上学期期末放假,我班给每个年级设计了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孩子们把寒假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学校的电子屏上连续滚动有关过年过节的诗文佳句、成语谚语,创设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如今,作文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很多学生的作文优势在升入中学之后凸现出来,这是我们深感欣慰的。
3、每班一吧,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校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个书吧,每个书吧都有一个富有个性的名字。学生在课间借阅图书,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得到看书的奖励,放学后可以把同学推荐的图书借回家,晨读时间再把读书的心得介绍给大家。书吧里的书经常更换,成为一泉活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下课后也不肯离开教室,尽管老师百般催促,他们还是手捧图书不愿放手,他们把阅读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养成了很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每个星期三中午,我校开展的午间大阅读,学生们个个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还有中。
4、读书手抄报、读书剪报展
为了深入引导我校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争创“书香校园”,每学期,学校都要求各班级主办一期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低年级是诗配画。学校还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班的手抄报进行了欣赏与评比,老师们的创意,孩子们的设计,家长们的参与,各班手抄报在师生们的一描一绘中、一笔一划里吟唱着书韵,也传递着书香。
读书手抄报和读书剪报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充分的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读书风采和精神风貌,为我校 “书香校园”的争创迈出了更有力的一步。
5、评选“闪闪书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十佳小图书管理员”。 三、指导书香家庭,提高教育效率。
几年来,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卓有成效,这引发了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如果将书香校园建设引入家庭,一定可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有利的成长环境。我校的校报印制精美,编排精心,深受家长的欢迎,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每期的校报上,我校都会向家长推荐一本适合家长阅读的图书,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介绍学校近期工作的安排,从而促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在我校举办的艺术节上,我们开展了“学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故事评比活动。首先通过一封信介绍了评比条件和参评办法,然后通过有关这个主题的征文,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共评出优秀征文24篇。然后每班选举一位同学参加学校的叫故事比赛。我们准备在下一阶段评选“书香家庭”,我们坚信,孩子们每天在充满书香的学校和家庭之间自由行走,同时也快乐健康地长着。
四、提炼民族情结,弘扬中华文明。
在我校的德育展廊里,有《弟子规》、《三字经》的图文展示,有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简介。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熟背《弟子规》、《三字经》,以后开始背诵古诗词,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在校园艺术节活动中,“书香教室”的评比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兴趣。对祖国中华文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爱自己的祖国。
五、建设书香校园,塑造儒雅少年。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很难驻足稍作休息,更难静处一隅,凝思独想。这种浮躁难免会影响到孩子,而阅读,可助人一臂之力,息心养性,且不说书的内容会教我们如何静心,就阅读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我们在喧哗与骚动之中步入静态。我校的学生爱阅读,乐阅读,他们在阅读的内容中学会了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他们在阅读的形式中学会了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也少不了作文的形式。
本学期开展的“当家理财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一共设计了六项主体活动,在经历了“我眼中的钱”问卷、“知父母劳动不易,做文明理财主人”调查、“小零花,大计划”策划、“宝贝当家”实践、“理财智多星”预算等系列活动之后,在“我的理财故事”征文活动中,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写出了自己理财的真实体验。
在塑造“现代文明人”活动中,我校给每个年级下发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十四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细则》,与每名学生签订了《文明公约》,通过班队会、文明小报评比、“我爱我家·我的名言”征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每月末评选20名校园“文明小主人”,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展示在校宣传栏里。
“成长的背后”感恩故事,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边走边想,是谁为自己默默付出,是谁引导着前行的方向。学生满怀感激,制作感恩卡送给自己最感谢的人,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刊登在了校报上,家长们看了孩子们的信,纷纷发来短信,打来电话,表达对学校教育的感激。
几年来,我校遵循着“突出特色教育,带动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把“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书香特色深入人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无时无处不是书香弥漫,儒雅从容。
七、发展目标
未来几年里,我们将建成更加符合标准的师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用更快捷更广泛的阅读,吸引师生到阅览室看书。每年购置一定种类新书,浓厚读书氛围。成立学生文学、艺术、电脑社团组织,开展读书节师生共读活动,编撰师生校园专刊,举办网上读书论坛、开展各项读书活动、继续深化学生课外阅读考级等活动。让浓浓书香溢满校园。
创建学校“书香校园”不仅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的水平。而且对学生是一种养成,养成读书与思考的结合,及时记忆,写作的习惯。学校的“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弥补了流动儿童家庭中图书不足的缺憾,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宋晓清.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 信桂华. 打造书香校园 创建特色学校[J]. 现代阅读(教育版)
[3]李慧兰. 阅读陪伴孩子成长[J]. 青年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