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虚拟电容的动态非线性VDCOL控制器设计

来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抑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不同故障程度下的连续换相失败,提出附加虚拟电容动态非线性低压限流低控制器(The 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设计方案.首先,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常规VDCOL因直流电流指令调节不灵敏导致不能有效抑制重度故障程度下连续换相失败的问题,设计动态非线性VDCOL控制器,将常规VDCOL电压电流的线性关系设计成非线性,克服了指令电流不能灵活调节的缺点.同时考虑到换相失败发生前后电压可变,引入故障系数对电压进行了修改.其次,为提高动态非线性VDCOL控制器对轻度和中度故障的反应灵敏度,在动态非线性VDCOL的输入电压端设计附加虚拟电容模块,抑制故障发生时输入电压下跌.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不同故障程度下能有效抑制连续换相失败,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其他文献
分布式电源高比例渗透和柔性负荷的灵活调度给配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分布式调度可以减轻配电系统运营商的运行难度,保障用户隐私,提升市场竞争.首先,建立了配电系统运营商和产消者之间的二次规划优化模型,采用基于迭代配网节点电价的分布式算法确定配电系统运营商和产消者之间的电价.其次,引入金融输电权概念用于平抑阻塞电价风险,防止节点阻塞费用补偿负作用于阻塞管理.最后在修改的IEEE33节点配电网测试系统上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阻塞管理上的有效性.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时,定直流电压站的控制目标是维持首端整流站的端口电压为设定值.当首端整流站不是定直流电压站时,则需考虑线路压降带来的影响,而此时传统的电压偏差控制和下垂控制无法实现对电压和功率的无差控制.因此基于主从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电压控制方法.基于当前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线路电阻和电流,计算出定直流电压站和首端整流站之间的压降.然后对定直流电压站的电压参考值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首端整流站电压的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针对线路电阻变化或者未知的情况
现有输电线路差动保护均基于光纤通道设计,其通道要求高,限制了双通道三路由的推广应用.另外,现有差动保护不具备识别通道路由延时不一致的能力,存在差动误动的风险.从数据格式、采样同步、同步监测、网络安全等方面研究了对通道要求降低的输电线路差动保护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基于5G和光纤综合通道的线路差动保护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通道可靠性提升的同步方法、基于外部同步时钟的同步方法和多模式数据实时同步监测策略,实现综合通道差动保护同步.通过仿真试验,基于5G和光纤综合通道的输电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实现了可路由的差动数据
针对源网荷储的一体化运行目标,提出一种考虑源网荷储的主动配电网协调运行调度方法.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思想,以最小化可调节量和最大程度地增加新能源消纳为目标,建立一个具有两个互补时间尺度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优化调度模型,将差分进化算法和帝国竞争算法相结合求解最优调度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多源协同调度方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减少负荷波动和运行成本,使新能源消纳增加9.1%,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面向省级电网的发展诊断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合和熵权法的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方法.首先,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多维度、多影响因素、独立性和可操作性,从电网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安全、发展效率和发展效益五个角度,提出电网发展诊断评价的分层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该指标体系的指标归一化评分方法,并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合和熵权法提出了各项指标的赋权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指标赋权过程中的模糊因素问题.最后,基于黑龙江电网的实际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评估黑龙江电网的发展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电网的整
高压真空断路器灭弧性能的退化易导致断路器触头动作过程中持续性电弧的产生,将会破坏触头表面粗糙度,导致滞后分合闸时间,严重时会引发击穿爆炸事故.因此,亟待开展高压真空断路器灭弧性能监测研究.现有对高压真空断路器灭弧性能的研究主要采用对灭弧室真空度的测量,但是存在测量周期较长、无法保证气密性等问题.通过分析灭弧室内熄弧原理,发现根据介质恢复时电弧电阻对电弧电流衰减特性的影响可以反演灭弧室内的熄弧水平.据此提取电弧电流趋势项作为灭弧能力的表征量,提出了一种仅基于电气量的高压真空断路器灭弧能力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
为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针对合并单元测试仪测量误差缺少验证手段导致的电力系统合并单元等关键二次设备应用和推广受影响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针对合并单元测试仪测量误差开展检测校准的装置.首先,分析现有方法弊端,提出合并单元测试仪测量误差检测校准的整体思路,明确设计方案.其次,基于高精度硬件采集回路和高分辨率ADC同步采样技术,实现模拟信号高精度采样和数字信号高精度输出,解决了信号源的问题.最后,基于精确时间戳技术和采样值校正算法,实现A/D误差的高精度、宽量程模拟,该误差可作为合并单元测试仪测量的基准误差.试验及工
针对现有云环境下电力数据中心任务调度的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在电力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云数据中心任务调度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时间约束、负载、能耗约束对蚁群算法进行改进,并通过改进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实验对运行时间、能耗、平均等待时间、系统负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为电力数据中心任务调度策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合需求响应(IDR)能够提升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的运行经济性、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PIES供需双侧的协同效益.针对PIES实际运行中的IDR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计及IDR不确定性的PIES优化运行模型.首先,分别建立基于消费者心理学原理的可转移电负荷和可替代负荷响应不确定性模型.然后,根据热用户温度感知模糊性和采暖建筑物热惯性,建立计及光照强度不确定性的可调节热负荷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综合能源聚合商总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计及IDR不确定性的PIES优化运行模型,并采用强化区间线性规划法进行求
为了实现能耗精确估计,充分考虑用户位置信息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并网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的无线网络供电低功耗策略.首先为了保证供电服务的连续性,建立了一种并网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然后考虑到太阳强度和交通量的间歇性行为,分析了基站发射功率、系统带宽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评估无线网络的吞吐量、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性能.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的负载均衡算法和资源块分配技术,通过对太阳能能源的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能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并网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可以显著降低供电能耗,发电效率高达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