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非常強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在这种诉求下,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同实践应用的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未来教学的方向。1+X证书的提出,给予了日常教学活动新的方向,将1+X证书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1+X证书;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证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230-02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日益完善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高,这决定了教育需要面向社会发展。1+X证书的提出,也进一步彰显了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性探讨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1]。
1 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方案指出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要采用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力求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形成1+X证书制度,力求以此为基础,全方位提升教育的实践效果,并以证书为引导,更好地规范教育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获得证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这些证书可以充分展示学生技能的状况,可以集中表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2]。
同时,在1+X证书模式下,学生不再仅仅关注于获取学校的证书,也需要获取一些社会上认可的技能证书,这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可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可以有效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下,可以实现就业创业的合理发展。
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而言,在当前计算机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背景下,以及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诉求不断提升,不管是人才数量还是人才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能够更为精准地对接市场诉求,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3]。
2 1+X证书模式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价值
2.1 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模式的推行能够让学校教育和职业素质提升形成紧密联系,让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就业岗位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而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以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力求形成更高质量的就业保障,这是时代发展赋予的职业使命。特别是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革新,这也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现实的需要,而在1+X证书模式下,除了人才培养中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证书,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来达到证书标准,这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更为吻合,真正实现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让学生具备就业和创业所需的更好的能力[4-5]。
2.2 可以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X证书模式将教育工作的开展同社会力量的有机融合,突破了学校教育的限制,让更多的教育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战略。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培训更为合理,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升,而评价模式也更为合理,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挖掘其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校教学基础上有效引领人才培养。在整个过程中,人才培养会实现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精准对接和良性改革,实现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让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精准对接,并在多种证书的引导下,让人才培养有目的,有方向,进而实现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2.3 可以打造更为合理的资历管理体系
1+X将多种证书紧密融合,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校认可的证书,以此肯定学习质量,也要求学生立足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具体分支,掌握自己未来就业所需的技能,并通过证书来达到最终的水平,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追求证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而证书则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通过1+X模式同国家资历有效对接,能够让教育活动同职业认定有机融合,进而让计算机网络技能培养更为合理、系统。
3 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1 优化课程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立足1+X证书理念,相应地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课堂同证书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考取证书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时,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根据1+X证书引导,相应地设定教学重点,既可以满足常规教学的需要,也能够为学生考取证书提供重要的指导,针对教学中局域网建设、网络安全、网络故障排除等实操内容做进一步教学设计引导,并根据技能实际需求,制定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IP设置和网络划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设置等理论。在职业技能目标上,引导学生具备使用模拟软件连接网络拓扑的能力、使用常见网络命令进行拍错的能力、根据需求规划IP地址的能力等。在职业目标设计中,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协商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工作基本技术和管理素质等。通过以1+X证书为引导,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和高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3.2 助推1+X证书体制建设,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重视1+X证书模式建设,将其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案,以此来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在日常教学中,高校要立足实践教育的诉求,结合1+X证书模式的指导方针和政策,进一步优化高质量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同其他高校、企业等进行协商和交流,不断推进技能等级标准建设,基于相关规范,实现行业、企业和院校之间的联动,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支撑下,不断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同时,高校也要相应地推进等级考核机制,并同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完善证书发放机制,对于考核内容方面的引导,要充分结合具体岗位的需求,专业知识等,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不仅如此,高校也要设置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学分机制,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更为客观的认定,并进行学习成绩转化,这样能够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高校也可以同相关组织一道构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管理,让学生在更为合理的方向下展开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3.3 以专业教育与证书培训衔接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立足1+X证书的需要,以专业教育与证书培训衔接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针对教学组织内容进行系统调节。要让计算机专业教育和培训教育形成系统的学习阶段,并相应地配备专业的教师,合理分配不同环境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对于场地的迁移管理也要做好协调。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高校要同企业等展开合作,通过教学内容的对接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不断满足具体的教学需要,如可以借助任务教学法,为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更强的内容,同X证书对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培训的融合。另外,考虑到高校教学的需要,要做好师资培训,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教学初期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以此为基础,设置针对性更强的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内容,满足学生对于X证书的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拓展过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为其后续发展和考取证书提供专业性指导,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4 优化课程评价方法
高校要充分结合1+X证书模式的需要,相应地构建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让教学活动更为合理和有针对性。在评价内容方面,一方面要对学生常规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新增设符合X证书内容的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考核,然后将考核结果进行统一,形成总体评价认知,这样能够让学生重视X证书所需内容和技能的学习,倒逼学生提升学习方式,并持续完善学习的内容。
而在评价方法方面,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实践考核内容,通过实操或者实习等方式做好评价引导。而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也要将学生个人、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專家学者等纳入考核机制中来,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等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对于同X证书有密切关系的技能等进行针对性考核以及专业实操考核,然后据此做出评价,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也可以反过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的质量。
5 结束语
1+X并不是让学生受证书的束缚,而是希望通过不同证书的融入,让学生更加重视不同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打磨,并通过成功考取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证书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在教育中同1+X证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市场人才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1+X证书模式势必同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倪志敏.“1+X”证书制度下移动商务专业“双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44-45.
[2] 刘鹏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0,36(7):78-80.
[3] 殷正坤,艾娟.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4):171-172.
[4] 郭剑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试点“1+X”证书制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0):41-44.
[5] 贾苏绒.高职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通联编辑:谢媛媛】
关键词:1+X证书;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证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230-02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日益完善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高,这决定了教育需要面向社会发展。1+X证书的提出,也进一步彰显了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性探讨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1]。
1 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方案指出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要采用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力求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形成1+X证书制度,力求以此为基础,全方位提升教育的实践效果,并以证书为引导,更好地规范教育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获得证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这些证书可以充分展示学生技能的状况,可以集中表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2]。
同时,在1+X证书模式下,学生不再仅仅关注于获取学校的证书,也需要获取一些社会上认可的技能证书,这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可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可以有效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下,可以实现就业创业的合理发展。
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而言,在当前计算机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背景下,以及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诉求不断提升,不管是人才数量还是人才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能够更为精准地对接市场诉求,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3]。
2 1+X证书模式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价值
2.1 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模式的推行能够让学校教育和职业素质提升形成紧密联系,让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更为合理的认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就业岗位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而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以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力求形成更高质量的就业保障,这是时代发展赋予的职业使命。特别是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革新,这也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现实的需要,而在1+X证书模式下,除了人才培养中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证书,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来达到证书标准,这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更为吻合,真正实现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让学生具备就业和创业所需的更好的能力[4-5]。
2.2 可以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X证书模式将教育工作的开展同社会力量的有机融合,突破了学校教育的限制,让更多的教育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战略。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培训更为合理,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升,而评价模式也更为合理,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挖掘其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校教学基础上有效引领人才培养。在整个过程中,人才培养会实现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精准对接和良性改革,实现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让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精准对接,并在多种证书的引导下,让人才培养有目的,有方向,进而实现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2.3 可以打造更为合理的资历管理体系
1+X将多种证书紧密融合,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校认可的证书,以此肯定学习质量,也要求学生立足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具体分支,掌握自己未来就业所需的技能,并通过证书来达到最终的水平,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追求证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而证书则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通过1+X模式同国家资历有效对接,能够让教育活动同职业认定有机融合,进而让计算机网络技能培养更为合理、系统。
3 1+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1 优化课程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立足1+X证书理念,相应地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课堂同证书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考取证书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时,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根据1+X证书引导,相应地设定教学重点,既可以满足常规教学的需要,也能够为学生考取证书提供重要的指导,针对教学中局域网建设、网络安全、网络故障排除等实操内容做进一步教学设计引导,并根据技能实际需求,制定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IP设置和网络划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设置等理论。在职业技能目标上,引导学生具备使用模拟软件连接网络拓扑的能力、使用常见网络命令进行拍错的能力、根据需求规划IP地址的能力等。在职业目标设计中,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协商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工作基本技术和管理素质等。通过以1+X证书为引导,让教学内容更为合理和高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3.2 助推1+X证书体制建设,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重视1+X证书模式建设,将其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案,以此来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在日常教学中,高校要立足实践教育的诉求,结合1+X证书模式的指导方针和政策,进一步优化高质量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同其他高校、企业等进行协商和交流,不断推进技能等级标准建设,基于相关规范,实现行业、企业和院校之间的联动,在国家职业标准的支撑下,不断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同时,高校也要相应地推进等级考核机制,并同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完善证书发放机制,对于考核内容方面的引导,要充分结合具体岗位的需求,专业知识等,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不仅如此,高校也要设置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学分机制,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更为客观的认定,并进行学习成绩转化,这样能够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高校也可以同相关组织一道构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监督、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管理,让学生在更为合理的方向下展开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3.3 以专业教育与证书培训衔接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立足1+X证书的需要,以专业教育与证书培训衔接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针对教学组织内容进行系统调节。要让计算机专业教育和培训教育形成系统的学习阶段,并相应地配备专业的教师,合理分配不同环境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对于场地的迁移管理也要做好协调。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高校要同企业等展开合作,通过教学内容的对接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不断满足具体的教学需要,如可以借助任务教学法,为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更强的内容,同X证书对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培训的融合。另外,考虑到高校教学的需要,要做好师资培训,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教学初期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以此为基础,设置针对性更强的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内容,满足学生对于X证书的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拓展过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为其后续发展和考取证书提供专业性指导,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4 优化课程评价方法
高校要充分结合1+X证书模式的需要,相应地构建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让教学活动更为合理和有针对性。在评价内容方面,一方面要对学生常规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新增设符合X证书内容的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考核,然后将考核结果进行统一,形成总体评价认知,这样能够让学生重视X证书所需内容和技能的学习,倒逼学生提升学习方式,并持续完善学习的内容。
而在评价方法方面,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实践考核内容,通过实操或者实习等方式做好评价引导。而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也要将学生个人、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專家学者等纳入考核机制中来,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等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对于同X证书有密切关系的技能等进行针对性考核以及专业实操考核,然后据此做出评价,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也可以反过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的质量。
5 结束语
1+X并不是让学生受证书的束缚,而是希望通过不同证书的融入,让学生更加重视不同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打磨,并通过成功考取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证书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在教育中同1+X证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和市场人才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1+X证书模式势必同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倪志敏.“1+X”证书制度下移动商务专业“双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44-45.
[2] 刘鹏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0,36(7):78-80.
[3] 殷正坤,艾娟.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4):171-172.
[4] 郭剑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试点“1+X”证书制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0):41-44.
[5] 贾苏绒.高职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