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强调开放式创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遭受到美国打压,但目前华为员工非常振奋,越到危险的时候华为员工的凝聚力越强。”5月27日,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
  徐文伟是华为的“元老”,自1991年被任正非从港资企业“挖”到华为后,他已经在华为工作了28年。这些年来,徐文伟曾先后负责过芯片、总体技术、战略规划和预研部等工作,历任华为公司国际产品行销及营销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销售与服务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企业业务BG CEO、公司战略Marketing总裁、IRB主任等。
  在此次华为被美国政府“封杀”风波中,海思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04年,华为海思半导体公司成立,当时徐文伟担任该公司创始总裁。
  现在回过头来看,被称为“备胎”的海思半导体公司成立无疑极具前瞻性。而说到前瞻性,华为在去年底的一个举措也主要着眼于未来:去年年底,华为悄悄成立了一个神秘的机构——华为战略研究院。
  “这是在任(正非)总倡导下成立的战略研究院,担负的是华为在未来5~10年技术领域研发目标。”徐文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透露。
  他告诉《中國新闻周刊》,去年华为研发投入占公司收入的15%,相当于中国研发投入的4.5%~5%,产生的专利数是中国的10%。截至去年,华为共有5405项专利,研发的投入绝对值居全球前五位。“正因为研发的巨大投入,我们的产品才会技术领先,我们的很多技术才能远远领先这个行业。”
  我们还是会大量采用第三方产品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兼任过海思总裁,能否介绍一下海思这个“备胎”计划?
  徐文伟:备胎计划实际上是战略攻关,真正开始实施大概是在七八年前,甚至是十来年前。那时候也不叫备胎计划,而是叫战略攻关,实际上是对一些核心技术提前进行攻关。
  中国新闻周刊:那未来华为芯片会是完全自给自足吗?
  徐文伟:尽管有一部分芯片我们可以自己做,但还是会大量采用第三方包括美国的芯片。拿手机芯片来说,我们有麒麟芯片,但我们也用高通芯片,就是为了维持产业链的平衡。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打压华为,会带来哪些影响?
  徐文伟:可以说,美国此番举动给产业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本来全球化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合作有分工。中国做什么,美国做什么,在长期的竞争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和分工。
  此次美国无理由停止供应后,不但逼着中国,也逼着其他国家不得不考虑供应安全问题,促使大家更加的关注产业链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目前的瓶颈主要是基础理论缺乏新的突破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成立战略研究院?
  徐文伟:华为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应该说首先是创新的成功,是在现有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基础上;最主要还是基于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创新、工程创新和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已有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基础上,解决方案的创新和工作创新。
  但当我们面临着一些瓶颈:一是基础理论没有新的突破。比如说,香农定律是70年前发表的,在5G时代,几乎达到了香农定律的极限。
  二是工程瓶颈:摩尔定律驱动了ICT的发展,以前(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现在只能达到1.1倍。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一个挑战:假如基础理论不突破,ICT产业该往何处去?
  三是基础技术没有新的发明。创新和发明是完全不一样的词,发明是从0到1,创新是已经有了1,再到N,这是很大的一个区别。我们现在的创新,其实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改进、创新,但没有新的发明,没有基础技术的发明。这样一来,我们ICT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就华为自身来说,任总在2017年就提出,华为当前的创新,还处于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的工程层面,面向未来,华为感到迷茫,处于迷航中。下一步,华为将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在这个阶段,因为我们走到一个最领先的位置,发现前面是一片迷茫了,意味着我们要从创新变成发明了,所以去年成立的战略研究院就是专门负责规划统一负责统筹公司基础,规划公司未来5~10年的技术研究,也就是从创新1.0到创新2.0,更多地关注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发明,以及理论的突破。也就是说,从原来关注客户需求的工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到更多的关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技术的发明,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中国新闻周刊:战略研究院如何开展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的发明?
  徐文伟: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的发明,其核心是要和大学合作,因为大学应该是最前沿的,企业和大学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补关系,双向能量交换的过程,企业能做什么,面临哪些世界级的难题,我们是很清楚的,但大学不一定很清楚,所以我们会把这些世界级的难题和行业、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大学分享。我们资助给大学一些研究经费,进行长期的研究。
  基础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研究,核心是在大学或者是科学院实验室。企业毕竟是以商业成功为导向的。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外公司包括一些大公司越来越落后?因为他们很多是上市公司,追求的是短期行为。
  历史上,贝尔实验室为人类社会通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因为贝尔实验室是属于AT
其他文献
“原审被告人曹红彬无罪。”  5月13日下午,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认定曹红彬故意伤害罪不成立,改判其无罪。  听到此判决,曹红彬的多名亲人在法庭上难掩激动,号啕大哭。  曹红彬说,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17年。  现年53岁的曹红彬是许昌市鄢陵县彭店乡人。2002年4月,曹的妻子被人伤害,经过抢救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精神失常。经许昌市公安局及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鉴定:其妻所受损伤为重伤,精
通往坎爱诺斯森林公园的小路。  秋日的波兰天高云淡,色彩丰富,层次饱满,生机盎然。草地上,公园里,田野旁,红的苹果、绿的梨、紫的西梅、黄的李子,还有硕大的核桃树和橡子树,秋风轻扫,伴随窸窸窣窣的声音,果实便铺满一地。  然而,秋日最动人的景致在辽阔的森林,在丛林初雨后你与野菇的那场久别相逢。入乡随俗,在华沙快生活了四年的我,每年的秋日都会去森林开启一场采菇之旅。  雨后的清晨,是采摘蘑菇的绝佳时机
2018年9月5日,山东潍坊市,聋哑骑手团的成员王树林走进一幢没有灯光的楼宇送餐。图/中新  距离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站一公里左右,便是松兰堡村。这里历来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地方,很多外卖骑手就租住在这里。松兰堡的房子租金要比市内便宜很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和管哲约在下午5点在村口的松兰堡南公交站见面。  管哲开着摩托车呼啸而至,他穿着短衣短裤,皮肤黝黑,胳膊、膝盖上露出多处擦伤留下的结痂。见面说
最近,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以为只有投资才能拉动经济的观点是严重的认识误区。我国投资率已经持续过高,导致投资效率越来越低,而民生领域的若干关键缺失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将资源用到困难人群身上,比投资无效项目更能促进经济复苏。  最新数据表明,二季度短暂的消费回升态势正在趋缓或停滞,居民消费增长仍在下降区间,这势必令下一步经济复苏受限。这一危险信号提醒我们,企业倒闭、裁员以及房价非理性上涨限制
流经老城的运河上搭起了浮桥。  此路不通,此路又不通,此路还不通……在我的欧洲自驾经历中,前往酒店之路从未如此艰难。短短几百米,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  因为,这里是比利时根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三大音乐之都”之一。每年7月,音乐节和狂欢节在这座城市里重合,我们适逢其会。圣米歇尔桥。  即使人潮滚滚,站在圣米歇尔桥的桥头,眼前老城那兼具柔美与古朴的气质仍让我惊艳。  这座起源于7世纪的城市
“敬畏生命,敬畏汽车。”这是SF Motors的造车理念,也是SF Motors创始人张正萍所坚持的商业精神,更是造车新势力应遵循的两个最基本原则  当新能源汽车新进入者纷纷崛起,当互联网汽车概念纷纷落地,再到量产车型开始交付,以往汽车制造的规则正在被打破,然而这种改变,究竟隐藏着多少隐忧,目前并没有确切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数百家行业新晋者在未来两三年留存率可能只有2%-3%”已经成为汽车行业
持续了两个月有余的中印边界冲突,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近日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印方政府支持下的民族主义抬头,中印之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关系均面临考验。但细察这场冲突相关的元素,会发现其中有一些“表里不一”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6月30日中印第三次军长级会谈结束后,事态不仅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有升级的趋势。先是印官方“带节奏”排斥中国产品,包括禁止在该国使用TikTok、微信、UC浏览器等59款
8月18日下午,浙江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區分局解放路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活动。图/人民视觉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开启。  这次普查的背景非同寻常,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话说,就是中国的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  关键之处,在于中国人口正在发生一些关涉全局且很难逆转的变化:民众的生育意愿降低,政策刺激难达预期,中国人口增长正不可避免地滑入“转
封面反馈05/2019 总第887期  @东方:《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令人惊喜的尝试。这部电影的精神我认为是“爱球主义”——对地球和人类的爱。或许它在台词、情节细节等方面还需要打磨,但整体而言绝对是成功的一步。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读者
“搞原子弹,就是反复试验。试验回来了分析,分析了再试验。你只要不怕困难,一次比一次成功,完全成功了,原子弹就出来了。”  原核工业部副部长刁筠寿反复强调着这一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面前的这位老人,今年105岁,坐在轮椅上,眼睛已看不见,听力也有困难。他作为“九院”党委第二书记,参加了青海221基地和四川902基地的创业建设,可谓硕果仅存的核工业元老级人物之一,但或许由于工作性质,名字却几乎不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