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青春不自卑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自卑是一种慢性病,它会常常复发。所以,我们每个人和自卑的战斗,也是任重道远。”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经常有自卑心理,所谓“谁在青春不自卑”。面对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将结合一个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简单的做法。
  一、 案例介绍
  小宇是我所教班级里的一位男同学,该生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没有迟到、旷课等现象,但上课经常无精打采、心不在焉。学习成绩班级倒数。总是一个人独处,很少与同学交谈、嬉戏。平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沿着墙角快速溜回教室,故意避开他人的目光。
  有一天放晚学,小宇泪流满面地走下楼梯。我将他带到办公室,询问原因。过了一会儿,小宇说:“班上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我长得不好看,成绩又差。我喜欢举手,但又每次都回答错。他们就笑我,他们一笑我说话就结巴,一结巴他们就笑得更凶,笑我自不量力。”小宇一边说一边抽噎,我递给他一张纸巾轻声说:“没关系,老师会替你做主的。”此时的小宇最需要老师的支持,支持在这个时候远比讲大道理有用得多。凭直觉,小宇需要我的帮助。
  二、 案例初探
  通过和小宇父母的电话沟通,我了解了有关他的情况。据他母亲介绍他初中成绩一直不太好,加之性格内向、个头矮小、说话结巴,所以一直没有好朋友。进入高中,学科变得多而难,面对陌生的环境、激烈的竞争,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他缺乏竞争勇气和自信心。小宇父亲不查明原因,也不进行引导,只是简单粗暴地责怪他不争气,更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宇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自卑心强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因害怕而轻易放弃。自尊心屡受挫折,羞耻感和屈辱感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导致智能水平发展停滞,交往能力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孤僻自卑、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三、 转化策略与过程
  (1)放大成功,唤醒信心。为了让小宇得到别人的欣赏,唤醒他的信心,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长处:他的声音很有磁性,读英语应该会很好听。于是我决定就从这儿入手了。有一次傍晚放学,我让小宇留下来给他辅导了一些第二天上课要讲的内容,纠正了他的发音,并鼓励他回家认真背诵。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让小宇起立读那段我给他“开小灶”的文章,果不其然,小宇前一天晚上的努力换来了课堂上流利的朗读。等小宇读完后,我对全班同学说:“如果觉得他读得精彩的话,请给他掌声鼓励。”话毕,掌声四起,同学们都向小宇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看到小宇红红的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2)和谐氛围,体现价值。为了彻底排除小宇的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副班主任,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朋友似的谈心,谈他感兴趣的话题;也经常单独帮他辅导功课,在学习中鼓励他大胆发言,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我的关爱和付出收获了他对我的依赖和信任。通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他的吃苦、认真使得同学们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一个月后,小宇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他已认识到自己是同学们中的一员,是受欢迎的。
  (3)指导家教,家校合力。小宇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我多次委婉地劝说家长不要给孩子“泼冷水”,要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并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多给孩子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的交往能力。如有时间还可以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或旅游。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 教学效果
  通过辅导,虽然小宇还没有完全摆脱自卑心理,但他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学习成绩由原先的班级倒数提升到了中下游,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一些。上课能认真听讲,经常举手发言且声音较洪亮。作业能够独立完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下课也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家长反映小宇在家学习较主动,也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他们听,有空能主动帮忙做些家务。
  五、 案例反思
  自卑,《现代汉语语典》的解释是:轻视自己,认为自己赶不上别人。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意识。对于自卑的孩子要多温和地对待,在课堂中把简单的问题留给自卑的学生,注意欣赏、赞美他们。只要想方设法取得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的信赖,为其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家校环境,尽量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放大、肯定、鼓励,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一颗心去感受一颗心的跳动,是一种爱去共鸣一种爱的真情。生活中,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研究孩子,为孩子分忧解难,还孩子以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倾听;孩子;尊重;支持;理解  曾有人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而作为幼儿教师,借此我想说: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真实想法,捕捉到来自幼儿的信息,从而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越来越受重视。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社会、经济、文化
摘 要:“生活即教育。”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游戏是其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孩子积累认知经验、养成个性情绪、开展社会交往等的途径。教师在幼儿游戏时的支持、鼓励、参与、投入,能促进孩子在游戏中的体验与享乐。教师适时、正确地引导,不但能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还能促进孩子在游戏中创新,让游戏的生命力更强,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教师角色;幼儿;游戏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三大教育思想之一,
时光如梭,岁月匆匆,从教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顾往昔,感受颇多。教学是一门艺术,教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孜孜以求,回顾教学的点点滴滴,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摘要:体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笔者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指借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业上能够有所收获、进步以及提高。初中阶段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