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自主性培养足当前学前教育共同探讨的话题,我园针对目前的园本现状对幼儿自主性培养进行了近五年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内容、办法、手段、媒体、材料、环境的变革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与幼儿“如何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我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借助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探索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把幼儿作为主体,使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自主性
幼儿自主性具体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带着自己的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培养幼儿自主性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我们关注幼儿自主性是基于这种主体性品质能使幼儿在学习中的能力、态度、情感、知识结构变得越发完善。但这种品质不是生而就有的,它需要教师、家长、幼儿、社会在共同努力中通过变革教学结构,利用多种媒体作用,在长期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现代信息技术能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数学信息传输给幼儿,幼儿也能根据需要提取个别化学中的资源,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与个别化学习,它还能通过网络实现小组学习讨论,信息反馈分析,创造“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与信息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与家长互动,形成了一种按自己意愿选择、发现、尝试、探讨的新的学习形式,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进而形成主性品质。
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自主环境,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可让幼儿利用和发展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自主的,可挖掘和探索的,是教育者针对幼儿的兴趣好奇心,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在主性主题教学中,为解决一个问题,探究一个方案,尝一种试验,我们都事先要作一些调查,收集一些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与幼儿创设开放的、可探讨的自主环境,幼儿在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交流、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们还借助现代网络资源丰富、涉及面广的特性,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去找有关这个主题的图片、文字、碟片、录象、电视电影短片等来创设可交流的、可合作的、可探讨的、可挖掘的环境。
如主题活动“恐龙世界”环境的创设是:一天早上,老师发现大三班所有的孩子围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冠龙、粱龙、霸王龙……等恐龙名字从不同的孩子嘴里飞进老师的耳里。原来班上的吴正玺小朋友把家里一只塑胶恐龙带到班上,引起了孩子们面红耳赤的叫喊,看见老师来了,还叫个不停,谁也不服谁对这只恐龙的称呼。老师建议孩子们自己利用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第二天,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文字说明、图:15、录象、碟片等有关各种恐龙的资料呈现在教室的一角,还相互传递着自己获取经验和知识的经过:和爸爸在网上下载的、和爸爸去书店发现的、买了DVD……在每个恐龙的研究中,现代信息技术一直伴随我们,为教学提供了有力帮助。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适时地引领孩子们通过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来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好奇心,拓展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师幼和谐的环境和开放的空间中孩子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同时老师和幼儿利用网络下载图片、文字资料举办的展示,也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诱发其自主学习的环境,孩子们通过观察,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讨论形成经验相互传递、分享,进而产生新的探讨话题,萌发新的兴趣点,再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拓展自主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去接触、感受、操作、参与和支配各种活动,去体验成功、挫折、失败和沮丧,去发现、寻找、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去尝试创造,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得以诱发和培养,从而真正让幼儿在这种自主的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2 信息技术融入主题活动中,萌发幼儿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因此,我们让儿童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
在《小小蜗牛》的主题教学中,因为在户外早操时发现了一只蜗牛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于足他们通过网络自发地收集了很多关于蜗牛的并种资料,这些资料,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话题,这些话题更激起了孩子想了解蜗牛更多知识和探究蜗牛的愿望。教师由此引导幼儿确定一个或若干个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如蜗牛是否有胡子?它们吃什么?蜗牛都长得一样吗?蜗牛是好的还是坏的?探索开始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蜗牛的生长过程,启发引导幼儿能根据有关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相关信息,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探索发现,最后将问题结果张贴、实物投影仪展示。在蜗牛的饲养过程中,为了让全班幼儿都能了解别人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过程,我们用摄象机和数码相机拍下活动过程,再传输到电脑中,使每个孩子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自动点击鼠标,了解蜗牛的生长过程和活动情况。
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幼儿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多媒体教学资料中去感受、体验。还能通过计算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正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式学习的发挥。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多媒体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3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激发幼儿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幼儿,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幼儿在习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均有重要作用。
这里以语言活动《摇篮》为例,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把天空、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制作成摇篮,再把星星、鱼、花以拟人化的手段制作成许多可爱的宝宝,配以轻音乐和抒情优美的儿童诗。当优美的动画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就象天空中的星宝宝,大海里的鱼宝宝、花园里的花宝宝在妈妈的怀里摇来摇去。在分组打扮天空妈妈、大海妈妈、花园妈妈的活动中,孩子们在多媒体呈现的画面刺激下,都想把最美好的东西装扮在妈妈的身上,讨论热烈而有序,记录员以各种方式产生了。在打扮过程中,各小组的孩子们更是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各小组为了共同的目标,你帮我助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你分享我的经验,我体验你的成功,你感受我的快乐,我收获你的喜悦,合作学习方式在孩子们中间悄悄传递着,这种方式使孩子们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图像、文字、声音、情境再现,使幼儿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艺术魅力、探究科学奥秘、体验社会情感、学习健康知识、欣赏童话故事,幼儿自主性便逐渐形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题中运用的逐步深入,我园教师观念和行为也有了更明显的科学性和现代化烙印,我同信息技术与幼儿自主性培养研究的成效也逐渐凸现,让幼儿自主的发展已不是印在纸上的目标,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教学现象。从我园信息技术与幼儿自主性发展本土化研究的实践来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优化教学过程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融合幼儿园教学的各个领域和主题中,诱发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自主性
幼儿自主性具体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带着自己的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培养幼儿自主性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我们关注幼儿自主性是基于这种主体性品质能使幼儿在学习中的能力、态度、情感、知识结构变得越发完善。但这种品质不是生而就有的,它需要教师、家长、幼儿、社会在共同努力中通过变革教学结构,利用多种媒体作用,在长期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现代信息技术能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数学信息传输给幼儿,幼儿也能根据需要提取个别化学中的资源,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与个别化学习,它还能通过网络实现小组学习讨论,信息反馈分析,创造“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与信息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与家长互动,形成了一种按自己意愿选择、发现、尝试、探讨的新的学习形式,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进而形成主性品质。
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自主环境,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可让幼儿利用和发展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自主的,可挖掘和探索的,是教育者针对幼儿的兴趣好奇心,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在主性主题教学中,为解决一个问题,探究一个方案,尝一种试验,我们都事先要作一些调查,收集一些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与幼儿创设开放的、可探讨的自主环境,幼儿在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交流、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们还借助现代网络资源丰富、涉及面广的特性,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去找有关这个主题的图片、文字、碟片、录象、电视电影短片等来创设可交流的、可合作的、可探讨的、可挖掘的环境。
如主题活动“恐龙世界”环境的创设是:一天早上,老师发现大三班所有的孩子围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冠龙、粱龙、霸王龙……等恐龙名字从不同的孩子嘴里飞进老师的耳里。原来班上的吴正玺小朋友把家里一只塑胶恐龙带到班上,引起了孩子们面红耳赤的叫喊,看见老师来了,还叫个不停,谁也不服谁对这只恐龙的称呼。老师建议孩子们自己利用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第二天,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文字说明、图:15、录象、碟片等有关各种恐龙的资料呈现在教室的一角,还相互传递着自己获取经验和知识的经过:和爸爸在网上下载的、和爸爸去书店发现的、买了DVD……在每个恐龙的研究中,现代信息技术一直伴随我们,为教学提供了有力帮助。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适时地引领孩子们通过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来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好奇心,拓展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师幼和谐的环境和开放的空间中孩子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同时老师和幼儿利用网络下载图片、文字资料举办的展示,也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诱发其自主学习的环境,孩子们通过观察,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讨论形成经验相互传递、分享,进而产生新的探讨话题,萌发新的兴趣点,再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拓展自主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去接触、感受、操作、参与和支配各种活动,去体验成功、挫折、失败和沮丧,去发现、寻找、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去尝试创造,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得以诱发和培养,从而真正让幼儿在这种自主的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2 信息技术融入主题活动中,萌发幼儿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因此,我们让儿童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起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
在《小小蜗牛》的主题教学中,因为在户外早操时发现了一只蜗牛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于足他们通过网络自发地收集了很多关于蜗牛的并种资料,这些资料,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话题,这些话题更激起了孩子想了解蜗牛更多知识和探究蜗牛的愿望。教师由此引导幼儿确定一个或若干个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如蜗牛是否有胡子?它们吃什么?蜗牛都长得一样吗?蜗牛是好的还是坏的?探索开始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蜗牛的生长过程,启发引导幼儿能根据有关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相关信息,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探索发现,最后将问题结果张贴、实物投影仪展示。在蜗牛的饲养过程中,为了让全班幼儿都能了解别人的记录方式和记录过程,我们用摄象机和数码相机拍下活动过程,再传输到电脑中,使每个孩子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自动点击鼠标,了解蜗牛的生长过程和活动情况。
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幼儿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多媒体教学资料中去感受、体验。还能通过计算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正好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式学习的发挥。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多媒体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3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激发幼儿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幼儿,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幼儿在习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均有重要作用。
这里以语言活动《摇篮》为例,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把天空、大海、花园、妈妈的手制作成摇篮,再把星星、鱼、花以拟人化的手段制作成许多可爱的宝宝,配以轻音乐和抒情优美的儿童诗。当优美的动画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就象天空中的星宝宝,大海里的鱼宝宝、花园里的花宝宝在妈妈的怀里摇来摇去。在分组打扮天空妈妈、大海妈妈、花园妈妈的活动中,孩子们在多媒体呈现的画面刺激下,都想把最美好的东西装扮在妈妈的身上,讨论热烈而有序,记录员以各种方式产生了。在打扮过程中,各小组的孩子们更是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各小组为了共同的目标,你帮我助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室里弥漫着,你分享我的经验,我体验你的成功,你感受我的快乐,我收获你的喜悦,合作学习方式在孩子们中间悄悄传递着,这种方式使孩子们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图像、文字、声音、情境再现,使幼儿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艺术魅力、探究科学奥秘、体验社会情感、学习健康知识、欣赏童话故事,幼儿自主性便逐渐形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题中运用的逐步深入,我园教师观念和行为也有了更明显的科学性和现代化烙印,我同信息技术与幼儿自主性培养研究的成效也逐渐凸现,让幼儿自主的发展已不是印在纸上的目标,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教学现象。从我园信息技术与幼儿自主性发展本土化研究的实践来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优化教学过程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融合幼儿园教学的各个领域和主题中,诱发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