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垮落煤散体宏细观力学参数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5458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煤散体颗粒流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利用二维颗粒流软件进行煤散体直剪实验,在法向应力100 kPa下,探讨了接触有效模量、刚度比及摩擦因数与材料宏观剪切模量、抗剪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剪切模量随着接触有效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两者近似呈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539;随着刚度比的增大而减小,两者近似呈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724.抗剪强度随着接触有效模量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随着刚度比的增大呈波动变化.剪切模量和抗剪强度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变化,变化范围分别为1.890~2.670 MPa、60.841~68.207 kPa,摩擦因数的变化对二者影响均较小.
其他文献
以研究外科护理学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应用为目的.选取某医学院外科护理学专业学生130名为研究对象,第一组设为参考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第二组设为研究组,采用OTD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要明显优于参考组(P<0.01),调查问卷中研究组学生对OTD教学法的认可度也要明显高于参考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可度(P<0.01).OTD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情境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融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分配角色,做好教师的协调管理工作,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优化学生评价机制.将情境教学法合理运用到职业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以长春建筑学院为例,对基于“一平三端”教学系统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讨论.分析了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对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通过使用“一平三端”教学系统,保证了线上教学的稳定,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果.
对基础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为加快研究效率,我们成立了分工明确的教学研究专项小组,对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构造进行设计.采用了针对性选择研究对象和随机选择研究对象的方式,对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作业提交率大于85%,教师评分均为优秀,但存在些许问题,部分线上线下任务不能有效连接.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基础护理学教育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教师的授课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后期的研究重点会以解决此问题为导向,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以研究社会实践融入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为目的.选择了某高校检验专业大二两个班级共计126名学生参与研究,将一个班设置为对照组,另一班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学生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上联合使用社会实践融入的方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结果进行比较.从结果来看,观察组学生的寄生虫阳性检出准确率、对于教学过程的满意率、理论知识得分、实践得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说明了社会实践对于寄生虫检验实验教学的积极意义,值得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推广.
对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劳动教育实践路径进行探究,即改革课程设置,打造匠心教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德育管理体系;推进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合力.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应当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劳动教育,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劳动教育的多方实践路径.
为提升安全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了安全检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而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和标定方法,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经济法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基于经济法教材使用的现状,指出各高校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体系并不统一,提出了应科学界定教材与教案的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法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将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素养和教学过程作为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教学目标,明确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从传统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提出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改革的路径,进而培养新时代应用型法律人才.
为了满足高等数学课程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快速检验计算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开展了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的研究,并根据设计的算法核心代码进行了辅助教学的算例应用.应用结果分析表明,模拟退火算法程序使用具有更快更高的准确率.
基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新创业导论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路径,应树立创新创业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的理念,探索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对接的空白点,弘扬海外华侨的创业经典案例,强化课程思政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模拟优秀企业团队,提升学生的实战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思政元素贴近、贴紧、贴牢、贴实创新创业导论管理课程,使学生学有所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