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未央 情深不已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欢树》是史铁生情真意深的一篇怀人散文,是一首至情至性的颂扬母爱的赞歌,同时也是一篇感悟人生、观照生命的哲理之作。围绕合欢树的前世今生,史铁生把丧母之痛与而立之年的深沉追思作了最细腻质朴的诠释,它蕴藏着作者对人生的冷峻思索和深切感悟。
  关键词:母爱;感悟人生;抒情赞歌
  《合欢树》这篇散文是史铁生诸多追忆母亲作品中最为精致、感人的,不长的篇幅里,史铁生运用沉静、淡然的笔墨,细数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又将所有复杂、矛盾的情怀融于合欢树这么一个小小的意象里,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一、关于开篇
  这篇散文前半部分追忆母亲生前细节,后半部分围绕合欢树这一意象叙事抒怀,结构上看似一分为二,实际上第一段里的一些细节铺垫将全文牢牢地纳入一个整体,避免了一般散文结构松散的问题。
  文章开篇,作者从20多年前那场母子之间关于“作文水平高下”的小争执起笔,兴味盎然地呈现出母亲年轻时对生活的那份热情,“那时,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我”虽然把她气得够呛,但“我”承认她的聪明与美丽,这一戏剧化生活片段里并无半点合欢树的影子,但母子关系亲密、情深合欢的内涵却悄悄暗合了文章的标题。
  20世纪60年代初,本是国家物资极度匮乏的时代,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母亲热爱生活、向往美好事物的天性始终如一,给自己做裙子这一细节,自然在逻辑结构上为后文母亲带回一株“含羞草”的举动张本、铺垫。
  这里,史铁生采用了近乎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了当年的那场冲突,当年母亲的话他记忆犹新,所以他特意加了双引号,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给读者制造一种母亲尚未远去、依然“在场”的感觉,思念之情溢满字间。而这一细节,又与之后作者作品获奖、合欢年年花开时母亲的“缺席”形成鲜明对比。
  文章意在感怀母爱、追思母亲,却又在开篇借一场“冲突”呈现母亲性格中不像母亲的一面,这种写法与后文作者对母爱理解的不断深入构成了抒情笔法中的“欲扬先抑”。
  文章开篇的这些精巧设计,看似无心,却很好地统摄全篇,史铁生运笔功力可见一斑。
  二、关于母亲的早逝
  母亲早逝与“我”的残疾紧密相关,然而,那段时间里,母子二人内心的悲苦确是不尽相同的,母亲内心的悲苦显然远远大过儿子。
  母亲的悲苦,一是源于“我”身体的病,她不听医院的结论,到处奔波,寻医问药,一次次希望和失望的轮回不断地拨弄着这颗执着的心,然而,愈是执着,也就愈加煎熬,愈加痛苦;二是源于“我”的心病,当时的“我”沉浸在残疾的巨大痛苦里难以自拔,“我”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个事实,“我”甚至向母亲叫嚣着一死了之,这种状态下,“我”自然无心顾及母亲的用心良苦,也难以体会“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道理;三是母亲自己的隐忍,这是普天下所有母亲面对生活苦难时,与生俱来的一种沉默坚韧与不屈不挠,母亲的这种隐忍,在《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而“我”的悲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懦弱与生命无着的恐慌,是一种狂妄年龄下一切都落了空的茫然,更是一种丧母之后永难抚慰母亲悲苦之心的愧疚与无奈。
  三、关于记者的到来
  有些东西来得太迟,有些人走得太早。
  小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日渐增多,大多数记者关注的是获奖者的创作初衷,他们认为残疾人生活不易,从事创作更不容易;而对于史铁生而言,小说获奖以及记者盈门的意义在于——自己靠写作实现了自身价值,在生活苦难和肢体残废的现实面前,证明自己不是个废人。小说获奖或许可以让母亲的悲苦减轻一点点,然而,那个曾经的引路人不在了,作者反而高兴不起来。
  我们甚至可以试想那些登门的记者会问些什么,当史铁生用准备好的一套话说来说去时,记者问题的雷同显而易见。当落入俗套的追问让史铁生心烦时,他只能躲开,躲在安静的林子里思念母亲。
  四、关于“我”的年龄
  十岁的孩子,天性调皮,对母爱的理解自然无从谈起,但对母亲形象的认知却是直观的,虽然有时会和母亲斗嘴置气,但对于母亲的聪明和美丽,十岁时的作者是心悦诚服、暗自骄傲的。
  二十岁的似水华年,残废了双腿的作者如同折翼的鸟儿,生活里一切都是灰暗无着的,对母爱的理解难免生涩,但终日目睹着母亲的无私、辛劳,作者还是能从母亲的白发、虔诚和惊惶里感知着母亲的不易和母爱的深沉,即便他对自己的腿早已不抱希望。
  而立之年,作者在写作之路上小有建树后,对人生、对母愛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在安静的林子里,看见风吹过的他终于明白,母亲的早逝相较于她内心的悲苦而言,或许是一种解脱。
  生命的不断流逝推动着作者对生活理解的渐趋成熟,这一点,无形之中与后文作者详述合欢树的生长经历构成互文与呼应。
  五、关于那群老太太
  作品中那群把史铁生当儿孙看的老太太,毫无疑问拓展了文本的社会空间,作者将母爱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图景中,细致彰显老北京百姓之间相互扶持、彼此关照的温情的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
  大院中的这群老太太“视”我如己出,热情的招呼“我”,关心“我”的腿,关心“我”的工作,这与母亲生前如出一辙,在烘托母爱的深沉不可取代的同时,愈加凸显出母亲当年昼夜守在“我”身旁时,内心里分分秒秒所饱受的煎熬。
  这样一群怀有慈悲心的老太太,怕引起“我”丧母之痛而扯些闲话,又终因合欢树开花而言及过世多年的母亲,这种安排,自然不突兀地导引合欢树进入文本,将文章回忆性的线索梳理清晰。于她们而言,这株已经开花的合欢树寄托了对老姐妹的无限怀念,它何尝不是史铁生打开心结、从容面对余生的一种可能?
  六、关于那个新生的孩子
  作者和母亲原先住的房子窗户上的树影,那个刚出生的孩子总是不哭不闹的瞪着眼睛盯着看,冥冥之中,摇曳的合欢树似乎化作母爱守候在他身旁。
  有一天那个孩子会长大,会忆起童年,会想起树影和妈妈,会跑去看那棵树,这里,作者运用补白的手法,将合欢树近旁小屋里发生的故事进行跨越时空的连缀,极大拓展了文本想象空间,合欢树日夜生长,光阴流转不息,物是人非,唯有爱在树影里延续,温暖也无奈,过去、现在、未来亦是如此。
  而作者最终还是没有亲眼去看看那株母亲生前亲手种下的合欢树,树在人亡,两种隔阂写满悲伤。
  总之,人生总是充满悖论,成长成熟的代价总是伴随着少不更事的遗憾与幡然回首时的无奈。当史铁生想明白死亡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的时候,上帝把母亲召去了;当象征着母亲生活热情的合欢树一天天枝繁叶茂直至开花的时候,他们早已搬了家,悲痛弄得他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在无数次的相遇和错过的背后,亘古不变的是普天下母亲对孩子生命同样的呵护与守望。
  树影摇曳,逝者长眠,合欢未央,情深不已。
  作者简介:潘宝(1982—),男,安徽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徽州文学、旅游文学。
其他文献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探究现今文言文词汇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教师存在以下一些错误的观点。  一、完全信任注解  常有教师认为:教材中对文言文的注解十分详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凭借工具书和注解阅读记忆,教师的讲解属于复制注解,是完全多余的。  学生对课本中注解的记忆是非常机械化的,加之课本的注解有时不全面,很多词语对于高中生而言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经历,探索把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得失与教材解析相结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训练。通过用课文教学分析来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写作, 引导学生多向经典课文学习,学会联系日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从现实中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例探;网络资源平台;写作训练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
摘要:《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所选的一篇散文,文章最大的特点便是人物多、对话多,而且始终围绕羚羊木雕这个核心展开,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羚羊木雕;语文教学  一、文本角度的必要性  1.文体特点——众多的人物与丰富的对话  首先,不同的教学文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羚羊木雕》是一篇阅读型课文
摘要:诗歌创作极为凝练、含蓄,诗人并不直截了当表达情感,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物”成为情感输出的媒介,诗人以物的口吻进行感情升华的长跑。而这里的“物”便是我们所说的“象”,象是搭起诗歌巢穴的枝。高中诗歌阅读鉴赏课堂中,意象的解读是学生开启诗歌语言的钥匙,教师要使每一位学生拥有这把钥匙,有效地对诗歌进行审美。  关键词:高中诗歌;阅读鉴赏;意象解读;诗歌语言钥匙  诗歌的意象有时候是生活中真实存
摘要:教师对“提问时机”的有效把握前提是要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已有基础进行分析,追求变“式”,把握好提问的恰当时机。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掌控课堂,面对教学氛围的低谷与尴尬,善于变“则”,改变规则化的思维定势。语文课堂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调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关键词:变“式”;变“则”;变“奏”  一、提问设计上:把握时机,追求变“式”  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真实状态
詩人海子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我特别喜欢这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这是诗人特有的语言,写出这样诗句的人心中一定有着对生活的热爱。  而我真心觉得,我的母亲,是一位生活艺术家。母亲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诗人,因为她会给每道菜取个温暖的名字。母亲把粮食和蔬菜当素材,创作出一首首生活的诗歌!  其实,母亲文化程度
大黄属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苦,有泻火解毒、攻积导滞、行瘀通经之功效。由于本品药力较大,尤其生用药力更大,一向被喻为“峻利猛烈,长驱直捣,斩关守门”的药品,故又有“将军”的称号。此药使用得当,又往往能发挥“将军”的神威,把患者从危急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袁枚是清朝著名诗人。有一年,他患了痢疾,医生用人参、黄芪等补药为其治疗。不料病情恶化,袁枚腹痛不止,大便极少,排出的几乎是脓血,脉搏很
自从我步入花甲之年后,从医的儿子根据我的生理与年龄特征,建议我不要再像过去那样以中度或强度为主的运动锻炼,要实行动静相结合的养生方法。我听从“医嘱”,果断采取“动 静”的养生之道,效果果然非同凡响。如今我已步入耄耋之年,仍耳聪目明,走路生风,精气神十足。   动,则以甩手功为主   每逢身体不适或下雨天时,我在家中阳台或客厅内锻炼甩手功。   甩手,顾名思义,甩动双手,不过也有些细节问题须关注,才
多少年以前。  他上班乘15路车,车站离他家不远。每天准时准点到达车站。连着好几天,他发现有个女孩也在这儿等车。他们都有意识地回避对方的眼光,当她发现他在注视她的时候,赶紧把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他总想和她打声招呼,但鼓不起勇气。有好几次刚要张嘴,女孩立刻把头扭过去看过路的行人。  女孩每天都在他下车的前两站下车,下车之前回过头来看看他,好像告诉他要下车了。他每天都盼着和她说句话,但始终没有。就这样
雷公藤又名黄藤、断肠草,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其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归肝、肾经。因其具有抗炎、免疫調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各种类型的银屑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具有良好的疗效。雷公藤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着相似的功效, 有“中草药激素” 之称,但雷公藤没有激素能使人“脸圆身胖”的不良反应,因而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深受欢迎。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