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猎人在行动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ucky是一个猎人,一个从不带枪,也不打猎的猎人。
  他把目光投入到地下——神秘的化石就是他的猎物。
  没错儿,他是一名专门寻找化石的化石猎人。
  找到一块令人兴奋的化石有时需要几个小时,有时却需要几年。而Lucky坚信,幸运只会降临在像他一样有准备的人身上。
  
  化石猎人攻略1:带足工具
  
  背起背囊,拿上小铁锤和羊毛刷子,Lucky可以开始新的化石探险之旅了吗?
  No,no,别急,Lucky说,他要带的不只是这些。
  Lucky再次检查背包:照相机,在这儿,到时候用它来拍摄记录挖掘的情况;地图、GPS,也在,用它们可以记录化石点的精确位置;指南针,嗯,到了野外可别迷路了;小筛子,可以筛出藏在石头渣里的小化石;护目镜,护目镜?差,电忘了带护目镜!没有它,飞溅的小石子随时会对化石猎人的眼睛造成伤害。
  万事OK,这下Lucky可以启程咯。临走前还要提醒大家,除了以上这些硬件,一位化石猎人出行时还要带上十足的耐心哟!
  
  化石猎人攻略2:认清岩石
  
  化石猎人可能是一位古生物学家,也可能只是一名单纯的化石爱好者,Lucky属于后者。但Lucky说,不管是谁,要想成为化石猎人,首先得认清楚岩石,这一点不难做到。因为尽管岩石变化万千,但其实都归属于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化石虽然埋藏在地下,但地壳的不断运动总会将一些化石“送出”地面。像Lucky这样有经验的化石猎人总会沿着断崖、冲沟和河床跑上跑下,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被大自然的风化作用破坏后形成的。就像剖开西瓜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瓜子一样,地层里埋藏的化石也会由于风化作用暴露出地表呢。
  
  化石猎人攻略3:区分化石和石头
  
  作为一名优秀的化石猎人,Lucky会对那些化石“候选者”望闻问切,也就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快速地区分出化石和普通的石头来。
  望:一般的化石应该有动物骨头的形状、血管的纹路,普通的石头则没有。
  闻:把鼻子凑到那块恐龙粪便的化石上闻一闻,看看有什么味道?你也许还能发现这头恐龙当时吃了什么呢。哈,但这还远远不够,专业的化石猎人还会用舌头舔一下石头的断面,如果味道苦涩又有点黏,那就是化石!
  问:化石被誉为“会说话的石头”,它将远古生物的故事娓娓地向人们道来。聪明的化石猎人会用巧妙的方法“问”出化石的故事。绝大部分化石的颜色都比石头深。但如果是野外被切开的板状石头,只要看到骨骼印痕,那肯定是化石了。
  切:当化石猎人们发现了大量暴露在地表的化石时,绝不是立马上去乱挖一通,而是先根据地理位置判断,这只是几块散化石,还是一具完整骨骼的一小部分。确定目标后就赶紧和化石亲密接触吧。
  Lucky此时已经开始投入工作了。他先清理了化石周围的浮土,当清理到化石附近时,小锤子、小铲子和小刷子便轮流出动啦。为了防止化石崩裂,他还不断地用专用的渗透胶浇洒在化石上……嘘,别去打扰他,还是悄悄学做一个化石猎人吧。
其他文献
[关键词]人造史料,学科特点,史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35—02    历史教学中能不能运用“人造史料”?笔者原以为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以求“真”求“实”为价值取向的历史教学岂可运用“人造史料”?但最近读到田占军、赵兰萍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4、5期合刊上发表的《也谈教学中的“人造史料”问题》一文(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