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语表达培养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家长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兒创建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口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幼儿最温暖、自由、快乐的港湾,因此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口语有很大的影响。
  (一)要让幼儿理解语言的意义,知道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
  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一定的含义和内容,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往往将想像与现实混淆,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在语言教育中的品德教育,要注意幼儿礼貌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礼貌是人的道德体现,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恭谨有礼,落落大方的感觉,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语,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礼貌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使幼儿从小就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幼儿的口语主要是以模仿为主,所以家长要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为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坏境。
  (二)要耐心、认真听孩子说话
  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啰嗦,甚至严厉斥责孩子。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入园后,为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能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能乐意把自己的疑问说给老师听,而老师也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回答,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有效地语言训练方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这幅画上有几只小动物”,避免幼儿用“三只小动物”之类的简短的说来话语来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发散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比如教师在讲“小熊乖乖”的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熊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熊叫什么名字”“熊妈妈出门时是怎样说的”。 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恰当的设问。前苏联的阿瓦涅索娃指出“发展连贯语言,是教儿童本族语言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很重要。
  1、通过角色游戏“娃娃家、超市、医院等”游戏情景让幼儿互相对话,一开始幼儿会用一些方言,但老师用普通话与他们进行谈话后,幼儿不会觉得别扭,而觉得很有趣,从而达到了口语练习的目的。再如表演游戏“三只蝴蝶”时,我们注意表演过程,即运用语言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独立扮演一个角色,能力弱的幼儿几个人一起扮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演,幼儿通过表演不仅会说许多优美的语言,还会迁移到生活中去。
  2、为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陈鹤琴曾说过“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如在《酸甜苦辣》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品尝事先做好准备的食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观察各种人脸色的变化进行表述,接着再让幼儿用各种颜色在纸上画出不同的味道的感觉。通过尝、看、说、画等活动,能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录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这说明没有语言作为材料,任何思维都无法进行的,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又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上不但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如一个故事,我们不仅是教会幼儿能连贯的讲述故事,而且要注意培养幼儿继续编故事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1、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在玩户外游戏时,就先请幼儿说出幼儿园中各种玩具的名称,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它们。
  2、散步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步时教师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来的时候,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观察树木的变化,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会新词“碧春”,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在日常中得到运用。
  (四)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对沉默寡言的幼儿,教师应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周围,用和蔼的态度,多和他们说话。这样,这种性格的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后,渐渐地就会对周围的环境、教师、同伴产生兴趣,也就会有想说话的冲动。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
  总之,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和教师都要把握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地方特别重视的一项教育阶段。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幼儿作为家庭的宝贝以及民族的希望,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笔者认为,幼儿正处于各项认知观念的形成时期,幼儿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最应该重视他们的健康品质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个性特征。本文笔者就教育观念的树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
【摘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有一句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高中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青春期困扰以及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在此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可谓意义重大。笔者认为,想要做好高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摘要】要推进中小学道德教育,必须抓好幼儿道德教育,这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素质问题。本文探讨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几点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为幼儿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幼儿品德 教育内容 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关注。孩子一出世,就全力开发孩子的智力,不到四岁就学舞蹈、书法、英语等,这样的培养方式往往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