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要学爸爸的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是航航最崇拜的人,航航要效仿爸爸做的每一件事情:洗手前,航航认为“爸爸不洗,我也不洗的”;吃饭时,航航坚持“爸爸不吃,我也不吃的”;该睡觉了,航航声明“爸爸不去睡觉,我也不去睡觉的”;熄灯后,爸爸突然想起还有工作没做完,便坐起来开电脑,航航也不盖被子地坐在那儿,并坚持“爸爸不躺下,我也不躺下的,我什么都要学爸爸”。这可真愁坏了航航的爸爸和妈妈。
  
  孩子心理分析
  
  的确,如航航的爸爸妈妈所发现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崇拜和效仿某人或者某物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奥特曼。在上述事例中,航航最崇拜和总要模仿的人是爸爸,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爸爸满足了航航的认知发展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航航对认知的需求日益增强。他的好奇心很强,想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喜欢玩玩这、动动那。航航和爸爸在一起时,爸爸总能解答航航的疑问,或者带领航航去动手操作、探究和寻找答案。航航自然感受到和爸爸在一起总有好玩的或有意思的事情要做。在航航眼里,爸爸真了不起,是他的学习榜样。
  爸爸满足了航航对运动的需要。航航爱运动,喜欢跑、跳、滚、扔等力量型、爆发性的运动项目,爸爸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的勇敢、坚强吸引着航航,尤其是和爸爸一起运动的快乐更使得航航把爸爸视为心目中的英雄。
  航航对爸爸的过分依恋。航航的妈妈工作相对较忙,和航航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而爸爸有比较多的时间和航航生活在一起。为了弥补妈妈照顾少的缺憾,爸爸对航航投入了过多的感情,总是包办航航该做的事,无原则地满足航航的要求。有着爸爸细致入微的呵护,航航的生活可真舒服啊,自然对爸爸产生了过分的依恋,什么都学爸爸的。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不要采取生硬的办法。正如航航对爸爸的过分崇拜和模仿是慢慢养成的,爸爸妈妈也要尊重航航的想法和感受,循序渐进、一步步来帮助航航缓解过分依恋爸爸的现状。航航妈妈千万不要有急躁情绪并采取生硬的办法,更不可强行改正或者批评、嘲笑航航。
  让爸爸帮助航航走出过分崇拜和模仿。既然爸爸是航航最崇拜的人,我们可以从爸爸这一关键人物入手。比如,爸爸可以给航航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崇拜的人,让航航明白爸爸也曾经崇拜某人和向多人学习;在模仿时,航航也许会体会到不是什么都可以学爸爸的,比如自己不能刮胡子、搬重物,这时爸爸可以让他明白大人和孩子在生活、经历、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教育他“做好小朋友应该做的事情”,以后才能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偶尔顺从孩子的过度崇拜和模仿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爸爸妈妈可以偶尔顺从航航的过度模仿行为。比如,允许航航跟着爸爸学晚上不睡觉,这样航航很可能早晨醒得迟,上幼儿园迟到或者没有如期做完某事。航航会看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后果,这时再对他进行教育,相信他能意识到效仿并非总是正确的,以后也不会固执地什么都要模仿爸爸了。
  让航航有更多的模仿对象。爸爸妈妈可以带着航航走亲戚,到同事家或小伙伴家玩,带着航航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感受自然、感受社会。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爸爸妈妈帮助航航拓宽了人际交往面,发现和增添他的模仿对象。这样做可以让航航感受到周围有很多值得崇拜和学习的人,当然也可以帮助他走出对爸爸的过分关注。
  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爸爸妈妈应为航航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比如在平时带着孩子到小区的儿童乐园玩玩,也可在周末带航航到公园玩,到小伙伴家做客或者邀请航航的小伙伴来家做客。在交往中,航航发现与同伴的话题很多,玩起来更尽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爸爸的过分崇拜。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然而爸爸是通过什么做到的呢?  主要是和孩子打闹!  别看这种互动方式随意和简单,它的好处可大着呢!  发展适应力  打闹游戏是随兴的玩法,总是让孩子面对无法预测、不断变化的状况,比如:可能前一秒他还骑在你的背上,下一秒他就迅速地被压倒,这种无法预测的属性能激活孩子的大脑,增加大脑皮层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换连结,转而促进行为的灵活机动性和应变能力。    变得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速度快,目前已超过其他疾病,成为儿童安全的头号“杀手”。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本刊邀请了部分家长各抒己见,但愿能给读者朋友以警示和启迪。    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处处有    问题概要  前不久,北京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全市常住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约150万,每年约有5万多名儿童受到各类意外伤害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用快乐而响亮的声音唱着许卓娅教授编制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懒惰人和勤快人》。“有个勤快人呀,他正在厨房劳动,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馒头。”然后转用缓慢而疲沓的声音哼着:“有个懒惰人呀,他不在厨房劳动,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  田田小声地抗议:我不是懒惰人,奶奶说厨房是女人进的地方,不许我和爸爸进。  龙龙郁闷地说:我在厨房里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可妈妈说小孩
在年轻妈妈中,西式烘焙日益流行;妈妈们热衷于做出各式各样的饼干、蛋糕、甜点来犒赏孩子。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自然值得提倡;但从健康的角度,却要打个折扣了:玩过烘焙的妈妈都知道,要想东西好吃,糖、奶油等可要往里放不少。  为什么不改用酵母蒸馒头呢?既能和宝宝一起增进感情,又能为健康加油,最妙的是,它需要的工具和原料都非常简单,价格更是便宜。  酵母特有益,尤其对孩子  酵母是一种真核单细胞微生物,具
儿子在幼儿园上画画兴趣班。  一天上午,小朋友们都兴致勃勃地学画漂亮的手套,可儿子的心思早已飞往窗外,因为已有小伙伴在教室外等着他一起玩呢。一阵忙碌之后,儿子画好一只手套,涂好颜色,便兴冲冲地跑去交给了老师。  “老师,我画完了。你看!”儿子扬起手中的图画。  “咦,怎么只有一只手套啊?不是要求你们画一双吗?”只见老师眉头紧锁。  “这是一双手套呀。”儿子振振有词。  “明明只有一只啊!”老师满脸
东东妈妈的问题    东东今年1岁多,可以到处去看、去拿取东西了。他从早到晚不停地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烦恼。比如,东东学会了用手拉开冰箱门,便反复地拉开、关上;东东学会开电视机了,便不停地按开关按钮,开机、关机;东东喜欢把玩具从窗户扔到外面,我捡回来,他再扔出去……乐此不疲。东东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更好的活动来代替他目前的这些活动呢?    帮妈妈分析问题:    ●
女儿天生个性内敛,不喜欢争强好胜,我常常“怒其不争”,担心她不求上进。为激发其竞争意识,总免不了呵斥和教训。要不是一次意外的事情,女儿可能至今都不会信任我这个妈妈。  那天去幼儿园接她,在门口看见很多小朋友手里都拿着小红花。“妈妈,小红花!老师说我歌唱得好。”侧头看,只见一个小姑娘正在自豪地跟妈妈炫耀。顿时,一股羡慕之情涌上心头,因为女儿很少得小红花。正想着,女儿蹦跳着来到我身边,说,“妈妈,我们
[丹麦]西斯高德 原著  沈苑苑 绘画  韦苇 改编  1、渔夫们捉来了一只大海龟,这会儿它四脚朝天躺在海滩上。它的脚在空中乱蹬,那脚爪像一把把尖刀,锋利极了。
在女儿的识字过程中,我一直很纠结。  女儿上幼儿园后,我给她报了识字班。识字兴趣班老师把识字卡融入到各种游戏中去,引导孩子在玩中学。比如老师教了字卡的读音后,通过捉迷藏、钓鱼、猜猜看等游戏方法加强印象。而且还将生字串在一起,编成琅琅上口的儿童诗。  这样一学期下来,厚厚的一本识字书,女儿能像模像样地将书上的儿童诗读得一字不差,看来,识字班的教学效果真不错。正当我心里偷着乐时,问题来了。当我单独指着
飘飘……  飘飘……  雪花儿飘飘……    我想准是  天上的老爷爷  将白胡子成把成把地剪掉。    我想准是站在云端的老爷爷  一下把他的拐杖扔掉,  开心地  放声哈哈大笑。    老爷爷,老爷爷,  你可要在云端站稳哦。  千万别让大风  吹掉你头上那顶  雪白雪白的绒帽哦!    眼泪  [捷克]赫鲁宾    谁要哭谁哭去吧,  我倒不哭。那玩意儿我不喜欢。  我还为哭鼻子的小朋友感到